老年人牙齿保健
成年人的口腔卫生保健,应从早期防治龋病(根面龋)、牙齿磨损、牙周疾病、黏膜疾病、牙列缺损、缺失做起。
1、根面龋:老年人龋病以根面龋为主,早期遇冷、热或甜酸食物出现疼痛症状,不及时治疗,可继发牙髓炎、根尖周围炎,进一步可导致牙齿丧失。
预防:坚持刷牙,控制菌斑。定期洗牙,早发现早治疗。
2.、牙齿磨损:牙齿在咀嚼食物过程中容易形成牙齿的磨损,牙冠变短,牙冠边缘变薄而锐利,刺破粘膜,形成溃疡、糜烂,长期可导致病变。重度磨耗会引起关节疾患,出现关节弹响、疼痛、开口受限等症状。
预防:少吃硬物;防止偏侧咀嚼;用含氟牙膏或咀嚼生姜、残茶可防止因磨耗而引起的牙本质过敏症状;必要时找医生进行调颌。
3、牙周疾病:早期表现为牙龈充血、红肿、出血,进一步则牙周袋形成,牙槽溢脓,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脱落。
预防: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防止硬物剔牙,用牙线清除邻面菌斑;正确刷牙,用软毛刷竖刷并按摩牙龈;每天叩齿增加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有利于固齿。
4、口腔粘膜疾病:当口腔粘膜受损,如遇口腔内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等都可造成粘膜溃疡、糜烂。有吸烟、饮酒习惯,还可诱发白斑等病变。
预防:拔除残根、残冠,去除不良修复体,戒烟、限酒,定期到口腔专科医院检查口腔粘膜。
5、牙列缺失:当胃肠消化、吸收功能逐渐减弱,牙齿的咀嚼功能就更显得重要。有牙齿缺失的朋友,在缺失后应及时修复,保持牙列完整,维护好牙齿的咀嚼功能。
一般地说,老年人的口腔保健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自我保健,二是去看牙医。自我口腔保健的方法包括:刷牙、漱口、叩齿、少吃甜食、适当饮茶等。去看牙医的方法包括定期检查、牙齿洁治、早期治疗等。只有这样,才能有益于老年人牙齿的健全,有益于身体健康,也有益于提高生活质量,增强生命力和自信心。
“老掉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中国有一个传统的形容老年人的词——“老掉牙”,这个词导致了许多老年人认为年龄大了掉牙是正常的现象,其实这是一个误解,老年人掉牙的主要原因是牙齿疾病,龋病(蛀牙、虫牙)和牙周病是最常见的导致掉牙的牙齿疾病。这两个病都是慢性过程,也就是说,到了老年,牙齿疾病的发展到晚期,就会导致牙齿被拔掉或者自己松动掉了。其实牙齿的寿命和我们自己的寿命一样长,老年人如果不得龋病和牙周病完全可以避免“老掉牙”。那么如何不得龋病和牙周病呢,就需要我们积极预防,及时治疗。预防虽然是强调从小就开始,但是到了老年同样重要,牙齿只要在口腔中就要积极预防牙病,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时时预防、终生预防的观点,才可能会让健康的牙齿伴随我们一生。
一些发达国家对老年人牙的健康标准制订为“8020”,意思是说:80岁时仍然拥有20颗健康的牙齿。从我国目前情况看,要达到这一目标尚有难度。有人做过调查,目前我国60%以上的人从未看过牙医,仅有不到2%的居民。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治的习惯的老年人,尤其是农村的老年人口腔检查和诊疗的比例更小,因此掌握自我口腔保健方法,养成自我口腔保健习惯尤为重要。
此外,许多科学研究也表明,口腔疾病,尤其是牙周病和全身疾病存在关联:美国牙周病学会的研究报告表明,糖尿病患者患牙周病的几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两倍,合并牙周病的糖尿病患者病情更加不容易控制血糖;口腔生物膜可能包含呼吸道病原体,并可能迁徙到肺部导致肺炎,牙周病可能加剧吸烟引起肺气肿和支气管炎;牙周病与心血管疾病有许多共同的风险因素;牙周病和骨质疏松症存在消极的相互作用。
由于缺牙也会导致面貌的改变以及由于避免美观问题导致的笑容改变也与会给老年人带来一些社会、心理问题。口腔专家提醒人们应更多关注自己口腔健康问题,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从而保障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