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院口腔医学中心特色医疗
协和医院口腔医学中心特色医疗
一、口腔正畸科
1. “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精准评估颅面生长发育
错合畸形在我国的发病率高达49 %,准确的骨龄评估对于青少年正畸患者诊断、设计、颌骨矫形和正颌外科的最佳干预时机、治疗后的稳定性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陈莉莉教授及其团队创立的“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QCVM)”能准确评估颅面生长发育的阶段,明确颌骨矫形治疗的最佳时机,预防严重骨性错颌畸形的发生,是口腔正畸正颌领域的重要突破。
QCVM分期法及计算机辅助颈椎分析系统已在全国20多省50多家著名口腔医疗机构推广应用,地域覆盖至湖北、北京、上海、四川、西安、广东、天津、重庆、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份,4万多患者获益。将该分期法引入正畸临床诊疗中,可以有效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减少X线辐射量,降低医疗成本数百万元。对提高我省乃至全国正畸正颌患者的骨骼矫形治疗水平和学术地位,起到积极作用,以上研究成果已于2013年获得了“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骨性下颌后缩”的矫治新策略
骨性下颌后缩是临床上常见的错颌畸形之一,影响颜面美观、口颌功能和身心健康,严重者会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和心血管疾病。该病形成因素和机制错综复杂,矫正策略和最佳矫正方法也千差万别。骨性下颌后缩的最大治疗难点是:最佳施力时间难以把握,快速高效修复难以实现,最佳矫治方法难以确定。陈莉莉教授及其团队在国家多个重大项目支持下,经过10余年持续攻关,联合生物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等交叉学科,探讨骨性下颌后缩的发病机制,提出临床上顺应生物节律、实行正畸生物时辰治疗的新方法,并且自主研制出舒适、隐形、高效的“CICE-下颌前移器”,实现骨性下颌后缩患者的个性化精准化治疗,在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等方面,性能优越,得到同行权威专家的高度评价,认为该策略显著提高颌面畸形的防治效果,是该领域的重大突破。授权国家专利3项,获得2017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该研究成果为美国、英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的学者提供参考,吸引来自韩国、西班牙、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的40多名留学生来协和医院口腔科攻读学位,学习先进技术。并在全国20多省份40多家著名口腔医疗机构进行临床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具有广泛推广应用的前景。
3.“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骨性错颌畸形
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及技术是林久祥教授、陈莉莉教授经过10余年的探索研发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直丝弓矫治器及技术。该系统在尖牙托槽上进行了特殊设计,应用传动效应,只需要50-60g的矫治力即可实现牙齿移动,通过适当的磨牙近中后倾曲增加支抗,避免使用繁琐的口外支抗或种植体支抗,就可有效地非手术矫治骨性错颌畸形。
该技术具有高效、便捷、成本适中、临床效果好等优点,在本中心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对各种疑难病例,如骨性II类、III类错颌畸形、中重度深覆合等,在快速改善患者脸型、缩短矫治时间等方面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4.“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美容正畸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牙齿矫正已逐渐被大众了解并接受,也有越来越多的患者由于职业、社交或美观等原因,希望得到一种“隐形的正畸治疗”。很多成人患者由于职业或社交活动的原因,希望得到 “美观正畸”,他们不仅要求矫治后的美观,还强烈要求矫治过程中的美观。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隐形矫治技术主要有两种:Invisalign隐形矫治和舌侧矫治技术 。
Invisalign为一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是用无色透明的弹性塑料材料制成的可摘矫治器。它使用计算机三维图像技术和快速成形技术,将模型数字化,医生根据患者的牙齿情况及预期目标为每个患者设计制作一系列个体化的矫正器牙套,患者可定期自己更换牙套,不断小范围地移动牙齿使错位牙得以矫正。该技术具有美观、舒适、可自由摘戴、易维护口腔卫生等优点,目前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得到了大力推广及应用,已为数百名患者解决了牙齿不美观的难题,并取得了很好的矫治效果。
舌侧矫治是应用CAD/CAM技术模拟排牙后,通过激光三维扫描,在计算机上三维建模完成托槽的个性化设计,然后将托槽粘于牙齿舌面进行正畸治疗。该技术是目前技术含量最高、临床操作最复杂、美观效果最好的矫正技术,对医生的要求高,只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医生才能掌握,技术操作难度和制作成本都比较高。协和医院口腔正畸科正在开展E Brace个性化舌侧矫治,该矫治器工艺精准,表面圆滑、结构简单小巧,口腔异物感很小,从而大大缩短了戴入矫治器后的适应期。2016年4月,陈莉莉教授担任E Brace 2016舌侧正畸峰会暨第二届国际论坛的执行主席。这两种隐形矫治除了给患者带来最大的美观享受以外,还可以避免唇部的损伤,因此也是一些运动员、舞蹈演员及杂技演员的首选。
5. 新型阻鼾器-下颌前移矫治器(mandible advanced device,MAD)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hypopnea syndrome,OSAHS)因多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有潜在致命危险,越来越受到呼吸内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多个医学学科的重视。其口腔治疗疗效稳定、舒适可逆、简洁便利。但既往的口腔矫治器设计着力全都在牙齿上,长期使用对牙齿健康有影响。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口腔医学中心韩俊教授及其团队长期致力于发明一种可减少牙齿受力、佩戴舒适的新型阻鼾器-下颌前移矫治器(mandible advanced device,MAD),以期应用于治疗鼾症及OSAHS患者。该阻鼾器具有以下特点:
1) 该阻鼾器是依据个人上下颌模型制作,矫治器与佩戴者上下颌牙槽粘膜及腭部粘膜紧密附着,着力于上、下颌骨,而不是单纯牙齿承受力量,牙无明显不适,对牙无损害;
2) 由于该阻鼾器采用的是上、下颌骨独立固位,两个固位器之间采用不同力值弹力牵引圈连接,因此使下颌移动可调节,适用于上、下颌咬合关系不同的各类人群;
3) 该固位器固位于牙槽黏膜及腭部黏膜,不依赖牙齿受力,具有适应面广的特点,适用于各类牙齿健康状况不同的人群,甚至无牙人群也可佩戴。
该新型阻鼾器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一种无创可逆、舒适便携、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治疗方法。本团队自主研发的新型阻鼾器(专利号:ZL201420137191.1)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协和独创。经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武汉金报、楚天交通广播、武汉电视台新闻频道、国际频道、武汉教育台、湖北台经视直播等多次采访报道,好医网、凤凰网、长江网、大楚网等网络宣传,患者及家属纷纷前来求医就诊,为广大鼾症患者的治疗带来了福音。
6. 微种植体支抗钉导向器
微种植体支抗钉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项安全有效的正畸支抗技术,与传统正畸支抗比较,骨性种植支抗解决疑难病例的矫治优势已逐步显现,但仍存在一定失败率。微种植体支抗钉植入技术缺乏固定的解剖标志,且其解剖变异较多,凭经验和手感植入存在较大的风险。3D打印通常可为牙颌模型及导向器设计后形成实物并提供临床使用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具有精准度高,操作简便,造价低廉的特点。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口腔医学中心韩俊教授及其团队自主开发出数字可视化口腔科3D设计打印工作平台,使临床医生直接利用这一工作平台,输入手术患者的CBCT数据资料,就可以设计制备出微种植体支抗钉植入导向器,此微种植体支抗钉导向器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ZL201520102452.0),在临床上获得了极大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微种植体支抗钉的植入成功率,缩短了植入的时间,提高了植入的效率。
二、口腔颌面外科
1.计算机辅助设计及3D打印技术
近年来,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已越来越呈现发病率高、发病年龄年轻化的趋势,而在肿瘤根治及组织重建联合手术中,如何科学的确定手术范围,精确地重建患侧的下颌骨并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成为治疗过程中必须翻过的三座大山。自2012年至今,作为湖北省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湖北省口腔颌面创伤与整形美容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协和口腔颌面外科团队积极引进血管化游离肌/骨肌皮瓣移植缺损修复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系统和三维打印快速原型技术等国际前沿外科技术:
1)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技术:该技术是在微血管吻合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个性化修复重建治疗颌面部先天性(颌面部发育畸形)或获得性(良恶性肿瘤术后软硬组织缺损、颌面部大面积外伤性软硬组织缺损、颌面部感染导致的软硬组织缺损)组织缺损。该技术扭转了以往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缺损大、难收场”和术后面部功能严重破坏的限制,为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赢得了手术机会。应用该技术修复因创伤或感染导致的颌面部严重缺损,使患者面容获得根本性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创新性将快速原型技术应用于下颌骨重建的设计中,采用一系列数字处理以健侧下颌骨为模板,重新构建患侧下颌骨,并通过3D打印机在体外制作下颌骨模型。该模型可指导下颌骨重建板成形,缩短了手术中成形重建板的时间,对减少出血,避免输血有着重要意义。上述技术也能应用于颌面部大面积外伤的缺损修复、颌骨大面积良性肿瘤的缺损修复、先天或获得性颌面部畸形和缺损修复治疗。
协和医院口腔医学中心颌面外科诊疗团队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技术及3D打印模拟颌面骨重建技术,已成功治疗了100余例省内外患者,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同时该项技术的积极展开也使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口腔医学中心颌面外科影响辐射广泛,周边各省患者络绎不绝。该研究项目还得到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的资助,培养了多名口腔颌面外科专业人才和医疗骨干。
2.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技术
颅底及颈深部的肿瘤切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比较高危的手术方式,手术区域复杂,毗邻重要的神经血管,手术过程中一旦损伤上述重要结构将造成难以控制的出血从而危及生命,而肿瘤位置较深且隐蔽进一步加大了手术风险和手术难度,无论是手术医生或是患者及家属均希望在术前获得肿瘤的立体解剖图像。协和医院口腔医学中心2019年引进并推广了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技术,开创了精准外科新模式,解决上述难题。
MR技术可将医学影像信息转化为实时数字画面,将屏幕上的虚拟世界通过佩戴特殊眼镜与现实世界融合互动。医生利用现代数字医学技术,术前完成患者肿瘤、血管、神经等组织的建模,全面观察病灶细节,深度挖掘影像信息,进而规划出更加安全合理的手术方案。术中实时导航,精准定位病灶位置,最大限度降低手术风险,精准完成肿瘤切除,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加快术后康复。同时,该技术的应用也让医患沟通变得更加简单、准确、顺畅,患者和家属在医生解说下360度全方位浏览肿瘤的模型“复制品”,对肿瘤的具体情况、手术方案、预后及风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医患沟通实现了无缝对接。
口腔医学中心副主任贾玉林教授及其团队于2019年4月成功实施全省首例“混合现实(MR)技术”引导下的口腔颌面部软组织肿瘤切除手术,为颅底及颈深部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新方多次受邀进行相关技术大型学术发言,申请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累计开展相关手术近百台。
三、牙科牙髓科
1. 基于硅酸钙生物陶瓷的牙体牙髓疑难病症处理
口腔医学中心牙体牙髓专家长期致力于生物陶瓷材料研究,与德国汉诺威大学、美国纽约大学等研究所进行广泛合作,将硅酸钙生物陶瓷如MTA、Bioaggregate、Biodentine、iRoot BP、iRoot SP等应用于各种牙体牙髓疾病的疑难杂症的处理,对于年轻恒牙牙髓再生、意外露髓活髓保存、难治性根尖周炎或顽固性根尖周炎的治疗效果良好,可以有效的促进牙髓血管重建和牙髓再生,有利于牙根的继续发育和患牙的长久保存、对于根尖组织愈合再生效果良好。同时针对口腔临床上出现的髓室底穿孔、根管侧穿、根尖1/3根折、畸形舌侧沟等疑难病例,利用硅酸钙生物陶瓷进行充填修补,提高治疗成功率,尽量保留患牙,避免不必要的拔牙。
2.显微根管治疗
根管治疗是牙科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治疗方法,根管系统十分复杂且细小,传统的根管治疗视野局限,很多情况下只能依靠医生的手感和经验,治疗成功率不高。口腔医学中心秉持国际最新治疗理念积极开展并推广显微根管治疗技术,拥有一批显微根管操作专家,通过牙科显微镜将根管治疗推进到一个“可视化”的时代,对于复杂根管系统的治疗,例如寻找遗漏根管、处理钙化根管、修补穿孔、取分离器械和根尖手术等疑难病例效果良好,不仅大大提高了根管治疗的成功率,还使许多以往不可能的治疗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保留牙齿的治疗范围。
2.乳牙牙髓病活髓保存技术
针对无需拔除可以保存的儿童深龋乳牙,当龋坏组织中的细菌及其毒素引起患牙牙髓(牙齿内部的神经和血管等)发炎。如果炎症处于早期,仅局限于冠髓,可以采取去除冠部牙髓,保留根部健康牙髓的治疗方法。此方法能促进根管内牙髓愈合,尽量不干扰牙根生理性吸收。
我科应用目前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高生物性相容材料MTA,其与后期的乳牙预成冠修复结合,全程无痛治疗,一次到位,效果良好,可使乳牙在口腔内保存多年,减少牙髓炎症对儿童换牙的影响。
3. CAD-CAM椅旁全瓷修复技术
做完根管治疗的患牙由于牙髓的丧失导致牙体组织变脆、牙体组织削弱,故治疗后需严密的冠方封闭,及时行全冠或桩冠(烤瓷牙)修复是根管治疗后患牙长期保存于口腔的重要条件之一。
我科于2015年引进国际先进的CEREC椅旁全瓷修复技术,对于多数根管治疗后牙体组织保留较多的患牙,一次就诊,即可解决全冠修复的问题。CAD-CAM数字化技术,通过计算机光学探头扫描牙齿获得数字模型,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全瓷修复体的设计,以小型数控机床完成全瓷修复体的制作,采用现代最先进的粘接技术将修复体粘接就位、修整、抛光,高质高效地完成牙体缺损的修复治疗。
我科CAD-CAM椅旁全瓷修复团队到目前已完成超过2700颗全瓷牙的制作,整个治疗过程就诊次数少、舒适精准,全瓷材料健康美观,最大程度上保留了患牙组织,得到患者的广泛好评。
四、种植修复科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口腔医学中心种植修复科组建一支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日本金泽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牙学院的专家队伍,拥有国内最先进的临床诊疗设备,配备规格齐全的种植手术室和修复工艺室,为广大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口腔修复服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特色,主要体现在:
1.微创种植技术
在传统种植牙的基础上,设计微创切口将人工牙根“种”入口腔内,摆脱了传统种植牙切开翻瓣、缝合、拆线等步骤,将创伤降低到最小程度,大大减少肿痛和出血量,大幅度缩短种植过程所需的时间,而且减少感染风险,术后几乎没有疼痛和肿胀,是国际上广泛应用的种植方式。
2.无牙颌患者的即刻种植修复
对于无牙颌患者或因重度牙周病即将进行全口余留牙拔除的准无牙颌患者,传统种植义齿修复需要3-6个月植入体的无干扰愈合期,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与不便。我科采用先进的种植系统和数字化导板,以及all-on-4等种植技术,无牙颌患者种植后可以进行即刻修复,24小时内恢复患者缺失牙形态和基本饮食功能。
3.全身性系统疾病患者多学科联合治疗
对于具有多系统疾病的患者的缺失牙的种植修复,往往具有更高的要求,需要综合多个学科联合治疗,目前与肿瘤中心、血液科、营养科、耳鼻喉等十二个科室开展多学科的联合治疗,以完成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胃癌全切术后、外胚层发育不全、糖尿病等患者的种植修复。
4.数字化美学修复技术
功能、美学、微创是当今口腔修复的三大理念,而数字化口腔美学修复技术是集三者为一身的完美诠释。口腔医学中心修复科采用国际先进的口腔扫描仪进行数字化印模制取,具有高效、高精密度、高舒适度等优点,此外,数字化印模易存储、测量方便、易于管理、可远程网络传输。同时利用3D数字微笑设计和数字化三维面部扫描,简化传统临床常用石膏模型-诊断蜡型-诊断饰面口内试戴的繁琐步骤,节约治疗时间、增加美学和功能预期,方便远程会诊及与技师、患者交流;亦可椅旁数控加工,高效便捷。实现对复杂美学修复、全口咬合重建、多学科联合种植修复等高难度病例治疗。现申请院级新技术新业务2项,累计治疗病例1000余例,在数字化修复领域研究深入。
五、牙周粘膜科
1.微创牙周手术
牙周病是口腔专科最为常见的疾病,90%的成年人都患有或曾患过不同程度的牙周疾病。牙周患者经过系统的牙周基础治疗后,部分患者需要进行牙周手术。牙周手术伴常有疼痛、出血、伤口感染等风险,口腔环境易污染,创伤较大会延迟伤口愈合的时间和愈合效果。牙周微创手术注重手术的各个环节,在切口设计、翻瓣、缝合、手术器械和可视化观察上都体现出了微创的特点。
牙周科医师团队毕业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荷兰奈梅京大学牙学院交流访问。团队采用先进的牙周微创手术技术,使用最小的手术切口进行操作,损伤最小,最大程度地保留牙体组织和牙齿支持组织,在易受污染的口腔环境中实现伤口小、闭合好、污染少和愈合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
1)切口设计:有限地切开术区,使翻瓣范围最小,获得足够操作区即可。遵循保留龈乳头原则,应用改良龈乳头保留术可降低感染,减少龈乳头低平,利于伤口愈合和术后美观。患者的术后反应小,术后肿胀和疼痛大大减少。
2)微创手术器械:应用显微手术刀和显微龈乳头刀可使切口更加微小、精细,小Orban刀的刀刃仅为常规刀刃的1/3至1/4,龈乳头受损很小;显微剥离器翻瓣可控性好、创伤小;使用微创手术器械有利于保护软组织、减少损伤和术后牙龈退缩。
3)显微缝合材料:应用6-0至8-0号膨体聚四氟乙烯单股缝线缝合,配合采用改良的褥式缝合可以避免牙龈的撕裂,保障了伤口的清洁和良好封闭性,患者术后恢复快。
2.光动力治疗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病变
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病变是指有可能转化为口腔癌的口腔黏膜疾病,包括常见的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以及口腔红斑等,其中扁平苔藓发病率为0.1%-4%,癌变率接近1%;白斑发病率为2%,癌变率为0.13%-17.5%;红斑发病率为0.02%-0.83%,绝大多数会发生癌变。
由于这些疾病均为慢性疾病,部分发展为口腔鳞状细胞癌可能会历经数年甚至数年,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传统药物治疗起效慢,部分病人药物治疗效果差;而手术治疗则创伤较大,且手术切除以后部分病损容易复发。近年来兴起的光动力疗法是一种联合应用光敏剂及相应光源,通过光动力化学反应可以选择性地破坏病变组织。光动力疗法中的光敏剂可以特异性结合增生活跃的上皮细胞,因此对增生性病损,尤其是对伴有异常增生的潜在恶性病变具有较好的疗效,临床研究显示其有效率高达80%以上,同时副作用小,仅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出现一过性地糜烂,可以自愈或者外用药加速愈合,余无明显副作用。
该技术具有靶向性强、低毒微创、高效、便捷、可重复操作、临床效果好等优点,作为一项新技术新疗法已经在本中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对口腔白斑、增生性病损以及药物治疗效果差的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病变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