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粘接固位改为螺丝固位?
如何将粘接固位改为螺丝固位?
作者:撒悦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
在种植修复中,我们常常可以通过改变角度,来修改后期的修复方式,例如在前牙美学区,常常需要将粘接固位修改为螺丝固位,本期与大家分享如何通过改变种植修复的角度来将改变修复方式。
嵴上改变—基台层面
改变角度的方法在临床上主要分类两类——嵴上改变和嵴下改变。嵴下改变主要通过牙槽嵴下方种植体的设计改变修复角度,进而将粘接固位病例调整为螺丝固位;嵴上角度改变主要由角度基台来实现,角度基台又分为成品角度基台和个性化基台,成品角度基台有17°、30°等不同角度,通常用于全口种植修复中,可以将原本开口在切端或唇侧的修复体螺丝通道转移到舌侧,实现螺丝固位,便于全口义齿后期维护。个性化角度基台主要应用于前牙单颗种植体,医生根据治疗前计划决定调整角度的范围,有代表性的个性化基台是Nobel ASC角度基台,可在25°以内的范围调整螺丝通道开口,即在25°以内,都可以将粘接固位更改为螺丝固位。但需要注意的是角度基台可能会出现因螺丝没有达到预设负荷力,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松动的现象,同时如果改变角度越大,基台颊侧所需要的厚度增加,可能会对周围牙龈产生压迫,进而影响美学效果,而反之如果基台颊侧厚度不足,可能会出现基台折断的情况。
图1 嵴上角度改变-ASC基台
嵴下改变—种植体层面
针对角度基台螺丝因负荷力不足,而可能出现螺丝松动的情况,嵴下角度改变将整个螺丝通道转移到种植体与基台连接的部位,避免了这一问题。由于角度改变的位置在种植体水平,即牙槽嵴下方,所以称为嵴下角度改变。有代表性的是Co-axis系列种植体,在种植体颈部设计中加入转角元素,提供12°、24°和36°的转角选择,极大地增加了修复体螺丝固位的可能性。但无论是角度改变基台,还是角度改变种植体,其角度改变的程度都是有限的。
图2 嵴下角度改变
横向螺丝固位方式
当种植体长轴位置非常不理想时,即使使用角度改变基台或种植体,也无法使螺丝固位通道开在理想的修复体颌面位置。因此有学者提出横向螺丝固位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一个横向的螺丝将上部修复体固位在拥有横向就位道的个性化基台上,横向螺丝固位最大的优点是修复体可拆卸,为后期治疗并发症提供便利,但需要经验丰富的技师制作,增加了制作的复杂性和成本。也有学者提出此类横向固位螺丝基台与种植体和修复牙冠之间存在一定间隙,随着时间延长可能出现食物残渣侵入间隙,导致患者口腔内异味。
总之,口腔临床医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选择,在考虑将粘接固位转换为螺丝固位时,需要了解操作方式,更需要充分知晓不同操作方式的适应证和可能产生的问题。
种植体保护𬌗
除了以上内容,我们最后还需要关注修复体的咬合设计,恢复咬合功能是种植修复治疗的首要目标,因此咬合设计是种植修复当中的非常重要的环节,不良的咬合关系会加快并发症的发生,如种植体颈部骨吸收,种植修复失败等。种植修复的咬合设计要从咬合力的大小、方向、分散性,以及骨组织支持等方面综合考虑,并且我们需要重视定期复查和咬合调整,来保护种植体和周围组织,维护修复体的长期稳定。由于种植体与骨之间缺乏类似于具有生理缓冲作用的牙周膜结构,因此有学者在1994年提出“种植体保护𬌗”,即我们需要减小不良的咬合负荷,建立和谐的咬合体系,种植体保护𬌗的设计,有利于降低生物力学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种植体和修复体的使用寿命。由于天然牙与种植体的初期垂直动度差异可能大于20μm,因此我们进行种植修复咬合调整时,遵循种植体轻咬不接触,重咬轻接触的原则,即使用8~20μm的咬合纸检查时没有咬合接触,用20~100μm的咬合纸重咬时,少量咬合接触点均匀分布。避免在天然牙下沉时,种植修复体成为咬合高点。侧向运动时,工作侧和非工作侧的种植修复体应避免接触,以减小侧向力,同时避免早接触和咬合干扰。
如果尖牙作为种植修复体时,应该先进行种植体支持的过渡修复,寻找最适合患者的侧方引导形式。当患者咬合稳定时,可以维持患者现有咬合状态和咀嚼习惯,并以此为目标位设计侧方引导;当患者咬合不稳定时,应该先寻找稳定的咬合位置,并通过过渡义齿来寻找与之相匹配的侧方引导。
作者简介
撒悦副教授
撒悦,师从著名修复专家、中华口腔医学会修复专委会第五届主任委员王贻宁教授和国际著名生物医学组织工程及种植专家John Jansen教授,获武汉大学和荷兰Radboud University双博士学位。现为武汉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际种植协会ITI 专家组成员(ITI Fellow),湖北省口腔美学专委会常委,中华口腔医学会修复专委会委员,武汉市中青年医学骨干人才,中华口腔医学会美学专委会委员及全国青年讲师,中华口腔医学会推荐的FDI继续教育英语讲师,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数字化口腔产业分会专家委员会常委,经典文献公众号"Dr悦读"创办人及主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