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斑牙是怎样形成的?
氟斑牙是怎样形成的?
氟牙症病因复杂,与个人年龄、气候条件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1931年,丘吉尔首次确定水中氟含量过高是该病的原因。同年,史密斯用氟化物作为老鼠实验,证明了氟化物含量过高会导致这种疾病。一般认为,水中适宜的氟含量为1ppm (1mg / L),可有效预防龋齿而不患氟斑牙。但个体因素及其他生活条件对氟的敏感性也存在一定差异。饮水是摄入氟化物的最大来源,这是由人们的年龄、气候条件和饮食习惯综合决定的。
此外,氟在水中的最佳浓度与当地年平均最高温度密切相关。美国0.7 ~ 1.2ppm;中国广州约为0.7ppm。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温差很大,所以不可能只有一个合适的浓度。因此,我国现行水质标准氟浓度0.5 ~ 1ppm为宜。 食品中氟的吸收不仅取决于无机氟在食品中的溶解度,还取决于食品中钙的含量。
如果加入钙化合物,氟的吸收显著减少。动物实验证明,充足的维生素A和D以及适量的钙和磷可以减少氟对身体的损害。由此可见,氟含量高并不是导致氟斑牙的唯一原因,因为在水中氟含量稍高的地区并不是人人都患这种病。 氟斑牙的发生还取决于过量氟进入人体的时间。氟化物主要在牙釉质发育过程中破坏牙胚成釉细胞。
因此,过量的氟化物只能在牙齿发育和矿化期间进入体内。如果在6、7岁以前,长期生活在饮用水氟含量高的地方病地区,即使以后搬到别的地方,也难免会涉及到以后长出的恒牙;相反,如果人在7岁以后进入高氟区,就不会出现氟斑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