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历史沿革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于1949年7月14日,建院以来,医院名称随着学校名称变化而改变。1949年5月30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 会任命向进同志为接管国民党联勤第二总院接管专员。并于7月14日正式成立了华东军医人民医学院附属医院;1950年11月医院改名为上海军医大学医院; 1951年7月改称为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1958年9月,因学校组建第二附属医院,故定名为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62年7月对外称谓上海长 海医院。1953年4月以前,医院建制隶属于华东军区后勤卫生部。从1955年起执行师级权限。1969年9月调防西安,1975年7月迁回上海。
长海医院发展历程
医院成立迄今,大致分为六个阶级
01
1949—1953
接管改建期
1949年5月30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任命向进同志为接管国民党联勤第二总医院接管专员,接管医院工作,7月14日正式成立了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附属医院。 建院后,建立了各级党团组织,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新老人员团结,树立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的思想意识,新建1626平方米的门诊部启用,改善了医疗环境,全院努力学习原苏联先进医疗技术。
1950年11月,医院改名为上海军医大学医院,1951年7月改称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1953年4月以前,医院建制隶属于华东军区后勤部卫生部。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后勤卫生部接管了国民党国防医学院及其教学医院——国民党联勤第二总医院。6月26日华东军区决定在原国防医学院旧址筹办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7月14日将联勤第二总医院改编为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附属医院。
1950年11月——改名为上海军医大学医院
1951年7月——改称为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
1949年6月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门口
1953年新建的老门诊部
02
1954-1965
艰苦创业期
这一时期,在条件艰苦设施简陋的情况下,共组建了44个专业组,建立了同位素室、心电图室、霉菌室和眼科病理室等13个检查室与实验室,形成了烧伤、胸心、肝胆等专业特色。
1958年9月,因学校组建第二附属医院,故将医院定名为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958年9月——定名为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962年7月——对外称上海长海医院
劳动建院——整理院容
周恩来总理接见中华护理学会第一次学术会议代表(右三为我院护士陈文振1962)
03
1966-1977
整顿恢复期
“文革”使医院医教研工作受到严重冲击,1969年9月,医院奉命调防西安,1975年7月,迁回上海。医院官兵发扬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两次换防的情况下,完成了526万人次门、急诊和7.6万人次的住院病人诊疗工作。此外,还派出各种医疗队到部队、农村、工厂,为广大群众医伤治病。
1969年9月——调防西安
1975年7月——迁回上海原址
1976年,唐山大地震医疗队
举办全军腕踝针学习班(1976)
04
1978-2008
改革奋进期
改革开放以来,医院各项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医教研等主要指标在上海市名列前茅。拥有15个国家重点学科、14个全军医学专科研究所(中心)、9个上海市级重点学科和中心,涌现出一批在军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国际学术交往日趋活跃,不断拓展医疗市场,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
1996年,感染科楼建成使用
2004年,胸心疾病诊治中心大楼正式启用
05
2009-2015
快速发展期
2010年,医院第十四次党代会后,长海以发展建设军事特色鲜明国际化创新型医院为引领,敢创新路,勇当先锋,推动医院政治、医疗、人才、学科、后勤、护理取得了全面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以夏照帆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标志的人才队伍建设再创佳绩,领军人才、骨干人才、青年人才全面开花。
2015年12月——转隶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
2011年,新门急诊大楼投入使用
2013年,江湾城健康体检中心投入使用
2016-
转型升级期
医院积极投身改革强军伟大实践,2017年,学校转隶海军后,医院更名为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根据编制体制调整,新设长海医院虹口院区,2019年按照新的职能和架构,医院逐步承担海军新时代卫勤任务。 在校、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把保障打赢放在医院建设发展的首要位置,锚定“军事特色鲜明国际化创新型医院”建设目标,加速建设成为全能型服务保障医院,奋力开创医院转型发展新局面。
2017年7月21日——更名为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9年——建院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