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北满口腔医院 ★ ★ ★
医院首页 关于我们 最新动态 专家团队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看牙价格 找 牙 医

唇腭裂患者齿槽嵴裂植骨修复术后随访结果分析

来源: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北满口腔医院 作者:2012/2/4 访问:3406次

  【摘要】 目的 分析影响齿槽嵴裂修复术后效果的因素。方法 对同一术者所行齿槽嵴裂植骨术的唇腭裂患者54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有术前及手术后3个月以上的完整资料。分析植骨区的X线组织影像的临床分级与手术年龄、裂类型及手术类型等的关系。结果 ①齿槽嵴裂的植入骨成活率为94%,临床成功率为89%;②齿槽嵴裂的植骨效果与患者的年龄有关,18岁以上患者植骨的临床成功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患者;③除腭瘘修补术外,齿槽嵴裂植骨术与其他唇腭裂手术同期完成者其临床成功率与单纯行齿槽嵴裂植骨术的临床成功率相似;④单纯伴发唇裂或不完全腭裂的齿槽嵴裂植骨效果优于完全性唇腭裂的齿槽嵴裂植骨效果。结论 良好植骨床的形成和植骨区严密的缝合是保证齿槽嵴裂植骨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唇裂  腭裂  齿槽嵴裂  植骨

  在我国,随着人们对唇腭裂先天畸形认识的深入和对唇腭裂治疗效果要求及医疗水平的提高,治疗唇腭裂已由单纯关闭唇腭裂隙发展到序列性治疗[1]。应用自体骨移植行齿槽嵴裂修复术已成为唇腭裂畸形序列治疗中的重要步骤之一,它可恢复上颌牙弓的完整性;彻底关闭口鼻腔前庭瘘;为正畸及正颌外科打下重要基础;并帮助矫正鼻底继发塌陷畸形。国外在80年代已广泛开展,对其成功率、并发症、影响成功的因素等方面已有文献报道[2~4],其结论有所不同。国内在90年代初开始了自体骨移植齿槽嵴裂修复术,但至今尚未广泛开展。本文通过对同一术者所行齿槽嵴裂植骨术后的X线片临床分级,分析术后效果与手术年龄、裂隙类型、手术类型等因素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提高齿槽嵴裂修复手术的效果。

  材料与方法

  自1991年7月至1997年7月以来在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唇腭裂治疗中心应用自体骨移植技术对264例唇腭裂患者进行了齿槽嵴裂的修复,为了排除手术者间的操作技术差别,仅对同一术者所完成病例进行分析。患者总数为109例,去除无术后X线片者34例,及仅有术后1个月X线片者31例,本组研究病例为54例,66侧裂隙。男34例,女20例。手术年龄:8岁~44岁,平均年龄:15.4岁。8岁~17例,11岁~12例,15岁~8例,18岁~17例。裂隙类型见表1。

表1 54例齿槽嵴裂患者裂类型(例)

部位 类型
唇裂伴齿槽嵴裂 完全性唇腭裂
单侧

9*

33

双侧 1 11

  *含不完全腭裂1例
齿槽嵴裂的手术修复方法按王光和主编的《唇腭裂的序列治疗》一书中的有关章节及参考文献进行[5,6],其手术类型见表2。

表2 54例齿槽嵴裂患者手术类型(例)

手术
类型
单纯齿槽
突植骨
植骨+
I期腭裂
修复
植骨+
咽成形术
植骨+
鼻唇II期
修复
植骨+
腭瘘修补
例数 40 4 6 2 2

  全部患者均有手术前后X线片记录(全口曲面断层、上颌体腔片及上颌前部咬合片),术后拍照时间为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由于术后1个月的骨愈合尚未稳定,评价结果不可靠,故未对术后1个月的X线片进行评价。54例患者均至少有一套术后3个月以上的X线片,当患者有多套X线片时,评价时采用最近期的X线片。
齿槽嵴裂植骨术效果评价的临床分级标准:根据上颌体腔X线片在植骨区是否有骨组织影像分为:1级——植入骨成活(有植入骨影像),0级——植入骨未成活(无植入骨影像)(图1,2)。根据成活骨量又将1级分为3个亚级:1.1级——植入骨高度与健侧相同或基本相同(图3,4),双侧齿槽嵴裂的患者,植入骨高度高于相邻牙齿牙根长度;1.2级——植入骨高度与健侧比较有明显差别,但可行正畸治疗(图5,6),双侧齿槽嵴裂患者植入骨高度在相邻牙齿牙根长度1/2以上;1.3级——植入骨仅为一骨桥,不能进行正畸治疗,其高度小于相邻牙齿牙根长度的1/2(图5,6),在临床属失败病例。
结果与分析
66侧齿槽嵴裂修复术后X线片临床分级见表3。
分析结果表明66侧齿槽嵴裂修复术的植入骨成活率为94%,临床成功率为89%。

表3 齿槽嵴裂修复术后临床分级 单位:侧(%)

分级 1.1级 1.2级 1.3级 0级 总计
侧数 35(53) 24(36) 3(5) 4(6) 66

表4 齿槽嵴裂植骨术手术年龄与术后临床分级的关系 单位:侧(%)

年龄
(岁)
临床分级 总计
1.1 1.2 1.3 0
8~ 13(62) 7(33) 0 1(5) 21
11~ 6(43) 7(50) 1(7) 0 14
15~ 8(80) 1(10) 1(10) 0 10
18~ 8(38) 9(43) 1(5) 3(14) 21

表5 手术类型与术后临床分级的关系 单位:侧(%)

临床分级 单纯
齿槽嵴植骨
手术类型
植骨+
I期腭裂
修复
植骨+
咽成形术

植骨+
鼻唇II期
修复

植骨+
腭瘘修补
1.1 30(61) 2(50) 1(14) 2(100) 0
1.2 14(29) 2(50) 6(86) 0 2(50)
1.3 2(4) 0 0 0 1(25)
0 3(6) 0 0 0 1(25)
总计 49 4 7 2 4

   表4,5分别列出了手术年龄、手术类型与术后临床分级关系的百分比结果。裂类型与术后临床分级关系分别在表6,7中列出。
在0级的4侧中,2侧为单侧齿槽嵴裂,占单侧齿槽嵴裂的4.76%,另外2侧为双侧齿槽嵴裂的一侧,占双侧齿槽嵴裂侧数的8.3%。
在1.3级的3侧中,2侧为单侧齿槽嵴裂,占单侧齿槽嵴裂的4.76%,另外1例为双侧齿槽嵴裂的一侧。

表6 裂类型与术后临床分级关系 单位:侧(%)

临床分级 裂类型
单侧裂(42侧) 双侧裂(24侧)
1.1 21(50) 14(59)
1.2 17(40) 7(29)
1.3 2(5) 1(4)
0 2(5) 2(8)

表7 裂类型与术后临床分级关系 单位:侧(%)

临床分级 裂类型
唇裂伴齿槽嵴裂 完全性唇腭裂
1.1 8(72) 27(49)
1.2 3(27) 21(38)
1.3 0 3(5)
0 0 4(7)
总计 11 55

  讨论

  有许多学者已从不同的角度对齿槽嵴裂植骨术后的效果进行了研究[7,8],包括:植骨术后X线片的观察、尖牙向植骨区移动萌出情况、植骨区萌出牙齿的牙周评价以及鼻翼基底塌陷畸形的矫正程度、裂隙侧植骨间隙区的关闭方法、口鼻腔瘘和口腔前庭瘘关闭情况和植骨部位唇颊沟深度等,其中以X线片的观察最为重要。在我院就诊的患者术前常规拍3张X线片:全口曲面断层——了解全口牙齿发育情况;上颌前部咬合片——观察裂隙的水平深度;上颌体腔片——观察裂隙的垂直高度及裂隙区域的详细情况。术后一般情况下不重复拍照全口曲面断层。上颌体腔片可较好地观察植入骨的高度及与邻牙牙根的关系。本组病例均观察上颌体腔片,并进行临床分级。本组使用的分级方法不仅参照了牙根长度[9],而且还考虑到术后对正畸治疗的影响,使此分级方法更具有临床价值。
关于植骨术后的植入骨愈合期及稳定期也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并一致认为在齿槽嵴裂植骨术后3个月时,骨愈合基本完成,此时,成功病例的上颌前部咬合片及上颌体腔片可清楚地看到植骨区有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牙槽骨结构形成,骨结构及牙槽嵴高度逐渐进入稳定阶段,术后即刻及术后1个月X线片不能准确反映植骨术后效果,故本文未包括仅有术后1个月X线片的患者。
尽管目前普遍认为植骨的最佳年龄为8~10岁左右(尖牙牙根形成2/3),但从本组病例的手术年龄分布来看,此年龄段患者所占比例仅为30%,而大部分患者错过植骨的最佳时机,且大部分为初次来我院进行唇腭裂治疗。这说明唇腭裂序列治疗及齿槽嵴植骨技术在我国的唇腭裂治疗中需进一步深入开展,与患者家属配合,掌握好齿槽嵴植骨的最佳时机。
关于植骨效果及影响植骨效果的因素有许多研究报道[9],本组的植骨成活率为94%。全部病例均采用同一术者以此更准确的分析其他因素。在66侧齿槽嵴裂植骨中,有4侧骨未成活,3侧临床失败。从表4、表7中可见随手术年龄的增长,临床失败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这可能与尖牙萌出后手术野有限及创口严密缝合的困难程度增加有关。手术类型与术后临床分级的关系表现出在腭瘘存在的情况下进行植骨的临床失败率较高,说明有腭瘘时,腭侧形成良好植骨床的难度增加,慢性感染的机会增加。单侧及双侧齿槽突植骨的临床失败病例比较,差别明显,这一结果与以往报告有所不同。66侧齿槽嵴植骨中,骨吸收者均发生在完全性唇腭裂组中,而单纯唇裂伴齿槽嵴裂、无腭裂者的成功率为100%。综上所述,形成良好的植骨床和植骨区严密缝合是保证齿槽嵴裂植骨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Wang GH, Ma L. The multidisciphlinary treatment of cleft lip and palate in China. Chin Med J, 1997,110:83-85.
  2.Paulin G, Astrand P, Rosenquist JB, et al. Intermediate bone grafting of alveolar clefts. J Cranio Maxillofac Surg, 1988, 16:2-7.
  3.Enemark H, Kranitz-Simonsen E, Schramm JE. Secondary bonegrafting in unilateral cleft lip palate patients: indications and treatment procedure. Int J Oral Surg, 1985, 14:2-10.
  4.Sindet-Pedersen S, Enemark H. Comparative study of secondary and late secondary bone-grafting in patients with residual cleft defects. Short-term evaluation. Int J Oral Surg, 1985, 14:389-398.
  5.王光和,主编.唇腭裂的序列治疗.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13-240.
  6.马莲,罗奕,王光和.唇腭裂的牙槽突裂植骨修复术.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6,12:107-110.
  7.Enemark H, Sindet-Pedersen S, Bundgaard M. Long-term results after secondary bone grafting of alveolar clefts. J Oral Maxillofac Surg, 1987, 45:913-919.
  8.Bergland O, Semb G, Abyholm FE. Elimination of the residual alveolar cleft by secondary bone grafting and subsequent orthodontic treatment. Cleft Palate J, 1986, 23:175-205.
  9.Turvey TA, Vig K, Moriarty J, et al. Delayed bone grafting in the cleft maxilla and palate: a retrospective multidisciplinary analysis. Am J Orthod, 1984, 86:244-256.

本站内容采集于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

网站地图 手机版 电脑版 广告联系QQ:49881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