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外营养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的应用
【摘要】 目的 观察胃肠外营养在颌面外科大型手术后应用并与肠内营养进行对比。方法 选40例口腔颌面外科大型手术病例,随机分试验组(胃肠 外营养)及对照组(肠内营养)。监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机体代谢、营养及免疫状况的有关指标。结果 试验组术后机体代谢、营养及免疫有关各指标显著高于对 照组(P<0.01),且术后各指标明显高于术前(P<0.01),而对照组术后各指标显著低于术前(P<0.01)。结论 胃肠外营养在提高术后机体代 谢、营养及免疫状况,减少并发症等方面优于肠内营养。
【关键词】 胃肠外营养 颌面外科手术
充分合理的饮食是手术后组织愈合的根本保证,然而有些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不可避免要影响咀嚼器官,造成术后不能正常从口腔进食,而胃管鼻饲、胃肠内营养,因有种种不适而使患者难以接受,以致营养缺乏,作者对手术后因无法正常进食患者进行胃肠外营养取得了较好疗效。
材料和方法
研究对象:颌面外科大手术患者40例(其中颌骨骨折颌间固定术24例,舌颌颈联合根治术7例,腮颌颈联合根治术4例,下颌骨切除+自体肋骨移植 术5例),年龄35~55岁。男:女=2.4:1,随机分为试验组(胃肠外营养)及对照组(肠内营养),两组术前营养状况及术后体液补充、抗生素、维生素 (B6,C)、三磷酸腺苷辅酶A、肌苷等基本一致。
方法:试验组:自手术日起应用华瑞公司生产的20%脂肪乳、7%氨基酸,另由葡萄糖、电解 质、微量元素和适量胰岛素作为营养处方,热量由葡萄糖和脂肪乳双能源供给。氮由氨基酸提供,按每日每公斤45卡热量0.2克~0.3克氮及3克脂肪,氮与 热量比1:150,行胃肠外静脉滴注,为防止静脉炎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点,隔日测定血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尿生化试验和尿常规。根据测定数据调整 营养液成分,营养液每日在2500ml左右,术后第十日停止输注营养液改口服,对照组由营养师根据每日2500卡~3000卡热量配制含蔗糖、蛋汤、豆 浆、牛奶的混和乳,除饮食外,还可加入食盐和水,每日混合乳在1500ml~2000ml,鼻饲间断推注,以少量开始,逐渐增量,术后第十日停鼻饲营养改 口服。
临测指标:①血清白蛋白:正常值35g/L~55g/L,小于30g/L为营养不良。②外周淋巴细胞计数:正常值2×109/L。③机体氮平衡测定[1]:分解代谢为负氮平衡。
结果
各项监测指数比较见附表。统计分析显示:术后两项试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两指标术后显著低于术前(P<0.01),而试验组术后明显高于术前(P<0.01)。
附表 两组监测指标比较
试验组 | 对照组 | |||
术前 | 术后1周 | 术前 | 术后1周 | |
血清蛋白(g/L) | 35.31±1.33 | 39.18±1.71 | 35.43±1.81 | 27.64±2.14 |
外周淋巴细胞 总数(×109/L) |
2.12±0.23 | 2.46±0.18 | 2.19±0.17 | 1.72±0.23 |
机体氮平衡监测结果:试验组术后1周均处于正氮平衡,而对照组7例为正氮平衡。
临床观察:试验组1例并发感染,2例皮片部分坏死,对照组3例并发感染,2例皮瓣坏死,2例术后第3~5天出现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讨 论
监测指标中氮平衡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可以明确显示机体代谢及营养状况,而外周淋巴细胞总数可揭示细胞免疫功能[2]。创伤手术后患者体内呈现超高 代谢,如果热量及蛋白质供给不足,就会导致负氮平衡,影响创面愈合,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出现并发症[3]。对照组术后显示机体代谢、营养状况及免疫状 况的指标显著低于术前,而试验组两项指标明显高于术前,与对照组术后相比两指标有显著差异,证明胃肠外营养对提高机体代谢、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减少并发 症的效果是明显的,作为一项术后辅助治疗具有不可低估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