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泰安正和口腔诊疗中心 ★ ★ ★
医院首页 关于我们 最新动态 专家团队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看牙价格 找 牙 医

三种方法修复短冠磨牙疗效对

来源:泰安正和口腔诊疗中心 作者:2012/5/30 访问:3248次

    短冠磨牙在临床上通常指的是临床牙冠的合龈距离在4 mm 以下的磨牙,其中也包括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牙冠大面积缺损的残体牙。因此类牙临床牙冠较短,在修复时常因缺乏足够的固位力及抗力而造成修复体的脱落,导致 修复的失败。我科从1999 年7 月至2000 年9 月对134例短冠磨牙单冠分别采用常规冠修复, 双针道固位型冠修复及行冠延长术后再做冠修复3 种方法,观察两年,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134 例均为门诊患者,共134 颗个体条件相仿单个短冠磨牙。其中男60 例,女74 例;年龄25~60岁,平均44 岁。分为常规方法修复组(第1 组) 60 例,男34例,女26 例; 双针道固位型修复组( 第2 组) 48 例,男26例,女22 例; 冠延长术组( 第3 组) 26 例,男11 例,女15例。
1. 2  材料 国产软质钴铬合金,Vita 瓷粉,美国产镍铬合金,外科小手术器械一套。
1. 3  方法
1. 3. 1  常规方法修复组 基牙预备要求各轴面平行,以保护活髓为前提,尽量少切割牙体组织。对合牙伸长者要适当磨改,以获得间隙。同时制备龈下边缘,一般边缘置于龈下015~1 mm。
1. 3. 2  双针道固位型修复组 基牙预备同前,对活髓牙在短冠磨牙合面制备2 条直径约1~115 mm,深约2~3mm 的双针道固位型[1] 。对牙冠大面积缺损的死髓牙在根管治疗后利用根管做双平行桩型,修复体边缘置于龈下015~1 mm。
1. 3. 3  冠延长术组 为根向复位瓣结合骨切除术。局麻下在患牙唇(颊) 侧和舌(腭) 侧做沟内切口,深达骨板。翻开全厚瓣,充分暴露骨组织,行根面平整,必要时磨除部分骨组织,通过骨切除及骨成形降低牙槽嵴至所需的高度。暴露牙齿高度约 2~4 mm,注意不要破坏牙齿根面及邻牙。修整瓣厚度,生理盐水冲洗后,缝合,牙周塞治。术后1 周拆线。术后4~6 周全冠修复。牙体制备同第1 组。
1. 4  疗效评价标准 成功:冠稳固,冠边缘密合,无牙龈红肿,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失败:冠脱落,牙龈慢性炎症反应,甚至出现基牙牙周病变。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 检验。
2  结果
3 种方法修复的冠固位情况,第1 组与第2 ,3 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105 ,而第2 ,3 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 0105 。见表1 。
3  讨论
3. 1  临床短冠磨牙修复的固位及抗力问题 固位及抗力是临床短冠磨牙修复成功的关键。而良好的固位力的获得有赖于牙冠高度及制备牙冠时各轴壁的相互平行[2] 。本研究第1 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方法处理短冠磨牙,由于只考虑到采用各轴壁的相互平行,减少牙体预备时的锥度,尽量将冠的边缘放于龈下,以延长临床牙冠的长度来解决固位 问题。但从本研究失败病例看显然存在修复体固位及抗侧向扭转力及龈缘保护方面的不足。第2 组在传统牙体制备基础上合面利用辅助固位型- 双针道固位型,并在牙体受力最大的颈部增加1 条宽度约2 mm 左右的与牙体紧密相贴合的范围区即加箍效应,大大增加了冠的摩擦力和抗水平移动及合向脱位的作用。但2 例失败病例由于为活髓牙, 双针道的深度制备不足引起。
3. 2  生物学宽度与冠延长术 牙冠延长术的理论基础就是利用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2 mm 的生物学宽度,使临床短冠磨牙术后增加1~3 mm 高度,提供足够的固有牙齿结构,在牙根方的水平上重建健康的牙周组织。本研究第3 组经冠延长术后,牙冠高度增加了2 mm 左右,经常规牙体制备后做冠修复,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3] 。
3. 3  修复体颈缘的位置与牙周的关系 短冠磨牙采用常规冠的修复时,由于要获得牙冠的高度,常设计龈下边缘。当人造冠边缘位于龈下时,不仅对牙周组织边缘有机 械损伤作用,而且可作为异物促成菌斑聚集而诱发龈炎[4] 。本研究第1 组失败病例中有数例出现此现象。为防止牙周组织病变,目前对短冠磨牙多采用牙冠延长术以增加临床牙冠的高度。对于不能接受牙冠延长术的患者,采用常规冠的 修复时,应设计合理的修复体颈缘形态及位置,用肩台角圆钝,外形线圆滑的肩台设计,并对牙龈做排龈处理,可确保牙周的生物学宽度不被侵犯。  

本站内容采集于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

网站地图 手机版 电脑版 广告联系QQ:49881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