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舌系带矫正术后的语言训练

来源:网络 时间:2012/5/8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厦门市3所大学20012004级新生,共10200人,男生5682人,女生4518人,中位年龄19岁(18~22岁)。

12  方法

121  舌系带过短的标准  张口时,舌尖无法舔到上腭穹隆;伸舌时,舌尖形成一切迹;发卷舌音不清晰,如zh、ch、sh、r、l等。三者同时具备者为入选对象。

122  舌系带矫正术  局麻下,横行切开舌系带及部分颏舌肌,保护舌下腺、颌下腺导管及邻近血管,切口长3~6 cm,纵向缝合3~6针。1周后拆线。

123  语言训练  由经过专门训练的护士担任语音师。每周1次,每次约1 h,其主要内容是:播放汉语拼音VCD光盘,让患者反复跟读,重点是zh、ch、sh、r、l等卷舌音。语音师的主要工作是:讲解正确发卷舌音的方法,分析发音含糊的原因及形成机制,取得患者积极配合;及时发现并纠正患者的错误发音,并反复强化训练。

124  音清标准  由1名口腔科医生、1名耳鼻咽喉科医生及1名语音师3人组成语音评判小组。让患者读100个含有卷舌音的词组。评判员一致通过者,为完全康复。

13  结果

131  手术情况  对舌系带过短者,于检查后1个月内完成舌系带矫正术,无术后感染者。10200名学生中,舌系带过短者72例(071%),68人接受手术治疗。

132  语言训练  2001,2002级学生术后未及时做系统语言训练;1年后随访发现,发音不清者9例(30%),其中2例舌系带活动度仍然稍差,及时行第二次手术。对这9例及2003,2004级所有术后患者38例进行周末集中语言训练,为期2~6月。2004级学生中,1例伴有腭咽闭合功能不全者,经舌系带矫正术及语言训练后,卷舌音发音障碍得到改善,但仍有开鼻音。其余患者发音均达到正常。手术结合语言训练后发音情况见表1。

表1  手术结合语言训练后发音情况(略)

将2001,2002级语言训练前作为单纯手术组(n=30),将2003,2004级作为手术+语言训练组(n=38),对比发现后者音清比例由70%(21/30)提高到9737%(37/38),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2  讨论

舌系带过短是一种好发的遗传性疾病,表现为舌系带长度不足而引起舌活动受限、发卷舌音障碍并影响义齿固位。许多患者因发音不清而产生自卑心理,影响交际、学习和工作[1]。舌系带过短的发生率较高,据统计,学龄前儿童的发生率为64%,但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因此,舌系带过短与语音清晰关系不大,舌系带矫正术的临床意义不大[2]。但在笔者的调查中,成人的发生率为071%,且舌系带过短明显影响发音清晰,患者求治的愿望极为强烈。舌系带矫正术的目的是延长舌系带,增加舌的活动度。笔者采用横向切口、纵向缝合的方法进行手术。术中发现,成人舌系带过短的主要原因是颏舌肌过短,这与儿童多无肌肉过短有明显区别[3]。对于颏舌肌过短者,如果没有切断部分颏舌肌,舌的活动度将难以改善,改善发音也就无从谈起;也正是由于肌性舌系带过短,语言训练更有其必要性。语言的形成是一种条件反应的过程,舌系带过短患者多年来已形成了错误的发音习惯。语言训练的作用是:形成正确的大脑神经肌肉的联系,加强肌肉的肌力。不正确的语言习惯如果不加改正,练习的实质也是“重复错误”,结果必然无效[4]。笔者的结果表明,单纯行舌系带矫正术后仍有30%患者发音不清,系统语言训练后音清比例提高到9737%。许多专家认为,术后语言训练对改善发音有帮助[1,56]。只有结合系统、正确的语言训练,才能纠正不良的发音习惯,达到正确发音的目的。做好这一点,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雷志云 舌系带过短对儿童语音的影响[J]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0,14:410

[2]  黄妙珍 舌系带过短的发生率及其与语音清晰关系的调查[J]. 上海口腔医学, 1994,1:12

[3]  王双义 电离子手术矫正幼儿舌系带过短90例[J] 上海口腔医学, 2000,9:255

[4]  宋儒耀,柳春明 唇裂与腭裂的修复[M] 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60471

[5]  李东方 婴幼儿舌系带过短延长矫正术3656例临床分析[J] 实用临床医学, 2002,05:9394
[6]  江  茹 舌系带附着异常304例矫正体会[J] 大理学院学报, 2003,6:58

作者单位: 福建医科大学 附属厦门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厦门  361003

网站地图 手机版 电脑版 广告联系QQ:49881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