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阻滞疗法的常用药物
1.普鲁卡因
普鲁卡因为对氨基苯甲酸类局麻药,在血浆中迅速水解,作用弱,毒性小,亲脂性弱,不易穿透细胞膜,在注射部位吸收迅速,维持止痛45分钟,能扩张血管,改善局部循环;小剂量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嗜睡及对痛觉迟钝。普鲁卡因可分解成对氨基安息香酸,能使磺胺类药物的作用减弱,故不宜同时服用。普鲁卡因经血浆胆碱酯酶水解失活,抗胆碱酯酶药可抑制普鲁卡因的降解,从而增加其毒性。
普鲁卡因从注射到起效时间为1~5分钟,1%一2%的浓度可用于各种神经阻滞,一般用药浓度为0.25%一1%,总量不超过1000mg。
2.丁卡因
丁卡因又称地卡因,属对氨基苯甲酸酯类。丁卡因起效慢,作用时间超过3小时,其麻醉效能及毒性均为普鲁卡因的10倍,因亲脂力强,穿透力也强,易进入神经组织,也易被血液吸收。在血浆胆碱酯酶的作用下水解速度比普鲁卡因慢,无扩张血管作用。
丁卡因很少单独用于神经阻滞,常用0.1%~0.2%丁卡因与1%乙1.5%的利多卡因的混合液,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长的优点。硬膜外腔阻滞常用丁卡因浓度为o.2%~0.3%,一次使用极量为50mg;角膜表面麻醉用l%等渗液;气管黏膜表面麻醉用2%溶液。
3.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又称赛罗卡因,属酰胺类药,在肝脏内代谢。起效时间为5·分钟,弥散范围广、穿透力强,有扩张血管作用,但弱于普鲁卡因,安全范围较大。半衰期90分钟,作用持续90—120分钟。神经阻滞常用浓度为0.25%~1.0%。在血浆中55%一75%与血浆蛋白结合,在肝微粒体作用下水解灭活。
0.5%的利多卡因可阻滞交感神经纤维,1%浓度可阻滞感觉神经和轻微阻滞运动神经,达到轻度运动神经阻滞需要2%浓度。注射后阻滞效果在5分钟后出现,充分阻滞约需20分钟,作用持续60分钟,加入肾上腺素可延长至100分钟。0.5%一2%浓度的安全剂量是200~400rug,中毒剂量是安全剂量的2倍;500mg利多卡因加入肾上腺素后,其血药浓度与400mg相似。利多卡因除3%以原形经肾脏排出外,其余经肝脏解毒,其半衰期为1.6小时。为避免药物蓄积,一般在首次剂量90分钟后再给第二次剂量,但在下一个半衰期内应减量;肝、心疾病患者可影响利多卡因代谢,大剂量使用时更应注意防止中毒反应。门诊用药浓度一般不超过o.5%,总量不超过lOOmg,并应分次给予。
利多卡因因其作用时间长、应用比较安全、过敏反应极少,一般用作神经阻滞的首选药。
4.布比卡因
布比卡因又称丁吡卡因,届酰胺类药,其脂溶性较强,起效时间10—20分钟,作用比利多卡因大4倍,毒性是后者的4~6倍,作用持续时间为200—400分钟,半衰期为8小时,安全剂量为150mg,加肾上腺素后为200mg。0.125%的布比卡因可阻断交感神经,可起到止痛作用;o.25%浓度对运动神经阻滞的作用很弱,但可满意地缓解疼痛;o.5%浓度可明显的阻滞运动神经。布比卡因作用时间长,常用于手术后止痛,但蛛网膜下腔阻滞不良反应较多,不宜应用。
5.乙醇
乙醇是最常用的神经破坏药,周围神经经无水乙醇阻滞后,轴突和髓鞘水肿,髓鞘的Schwann细胞内出现扩张的内质网和肿胀的线粒体时,髓鞘断裂,轴突内出现扩张的囊泡;随着细胞内水肿的发展,开始呈现典型的Wallerian神经纤维的脂肪变性,这种变性可逐渐向神经两端发展。乙醇所引起的神经阻滞作用,约1周后达高峰,神经变性最显著,如需再阻滞,需间隔1周。
乙醇镇痛效果一般可持续6~18个月,触、温觉及运动障碍持续2~6个月。乙醇浓度低于50%时不影响运动神经;40%浓度硬膜外注射可治疗癌痛,维持止痛4—7小时。而50%一75%浓度维持时间较久。无水乙醇局部注射有短暂的难以忍受的疼痛,可有发热及运动神经受累等不良反应。乙醇注入神经节内,可造成神经细胞坏死,起到永久性止痛作用。
6.苯酚
苯酚为灭菌剂,又是硬化剂、止痛剂。苯酚在光线作用下可逐渐氧化,注射剂有效朝1年。7.5%~10%苯酚甘油硬膜外注射治疗癌痛比较安全,但止痛不充分,作用时司也短;15%一20%浓度镇痛效果较好,但并发症较多,可出现头昏、血压下降、剧烈疼痛,甚至出现瘫痪及直肠、膀胱功能障碍,阻滞区麻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