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民营口腔医疗机构将被迫出局
30%民营口腔医疗机构将被迫出局
根据各大平台发布:美团数据显示,暑期机票火车票、景点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均超过100%。去哪儿数据显示,2023年暑期机票提前预订量已超过2019年同期七成,亲子相关景区预订量超2019年同期7倍。携程数据显示,暑运前5日国内机票订单达到历史新高,出境机票订单同比增长6倍,此外长线游成为暑期一大热点。历经三年的压制,中国的消费市场正在强力反弹?
而和热闹非凡的暑期旅游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期待已久的暑期正畸“反弹”并没有到来。今年大多数口腔医疗机构的正畸营收和去年相比,无论是客单数还是客单价都有明显下降。进入到2023年,只有2月份口腔行业感受到一次消费“反弹”,之后就是全国性种植降价潮的掀起。而今天那些热衷于通过巨额广告投入用低价种植导流的机构们,也因为巨额亏损陷入到经营困难中。特别是进入到8月份,全国大多数口腔医疗机构都出现了显著的业绩下滑。全国各地开始陆续出现因经营不善而“关门跑路”的民营机构。据笔者了解某些知名区域连锁机构由于资金链吃紧,也在近期开始寻求出售、转让。以往重金押注口腔的资本们也已不见了踪影,上市公司的股价更是“一蹶不振”。种种迹象都表明口腔的“至暗时刻”正在降临。
“ 那么2023年乃至2024年中国口腔医疗服务市场正在遭遇什么呢?为什么进入到2023年整个行业发展趋势会急转直下?而这种情况又将持续多久呢?”
想要回答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从宏观经济大环境到微观行业小环境,再到政策走势,从外到内,由浅入深的进行全面系统性的分析。
首先是宏观经济环境。2023年中国经济的表现可以用“差强人意”来形容。2020年开始中国整体经济下行的趋势在今年不仅没有改善,甚至形势变得更加严峻。部分国内和国际权威经济研究机构纷纷给出中国经济或将进入到一个长期“慢”增长周期中的结论。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经济已经彻底告别30年的快速增长。
我们都知道决定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分别是“投资”、“出口”、“消费”,这三个增长要素目前都在承受巨大的增长压力。其中出口已经持续两个季度呈现负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掣肘。而和口腔消费关系最大的“国内消费”,在GDP的占比也在持续下降中。2022年我国居民消费总额在GDP占比降至28.6%,同期美国则为70.6%。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23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72元(平均每个月约在3000元左右),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5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51元。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739元,比去年增长7.6%。其中食品烟酒消费支出3907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0.7%;衣着消费支出764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6.0%;居住消费支出2949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3.2%;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722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5.7%;交通通信消费支出1630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2.8%;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205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9.5%;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219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9.6%。可见无论是居民收入还是消费支出的增长和2019年相比并不明显。仔细分析一下,今天的消费增长主要集中在日常的衣、食、住、行、玩上,特别是压制了多年的旅游、娱乐、饮食等行业是今年消费增长最大的亮点。而一直以来承担消费拉升重任的房地产、汽车等大宗商品则普遍呈现消费“疲软”。“花小钱”所带来的消费降级是2023年消费市场最大的特点。笔者认为过往三年在收入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今天的消费反弹更多的是出于长期压制的消费意愿被集中释放出的短期效应,而非一种常态。因此明年甚至后年是否可以再现今年的“盛况”或将是个疑问。再结合“中美贸易战”,“俄乌战争”国际地缘政治等不确定因素,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在承受前所未有的外部和内部压力。而这个状态在短期内应该很难出现扭转。
虽然中国经济下行的确会给包括口腔在内的消费行业带来巨大的增长压力,但是笔者认为大环境变差对口腔整体行业的影响其实并不大。原因是口腔虽然有一定的消费属性但是更多的还是属于医疗。而医疗消费拥有很强的抗经济周期性。所以在过往三年的时间里和其他消费行业相比,口腔并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变化。而今天我们所面对的困难,更多是由行业内部结构性问题和外部政策调整所带来的。
今天中国口腔医疗服务行业最大的结构性问题就是“供需失衡”。
根据医涯DSO的调研数据至2022年12月30日中国工商注册的口腔医疗机构的总数达到有史以来最高的122248家。目前全国36个省会和主要城市中超过1000家的城市有25个,占总比例的69%。除了上海和贵阳外,几乎所有城市每万人口中至少有1家口腔医疗机构。从2022年3月到12月,9个月期间全国新注册的口腔医疗机构总数达到3万家,全国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平均机构数量增长率突破35%。
太快的机构数量增长在过往10年的时间里,导致口腔医疗服务市场从一个增量市场变成了一个存量市场。而在2019年后突来的大环境改变和整体经济下行在短短3年的时间里进一步加剧了口腔医疗服务行业的供需失衡。今天全国各地充沛了各种低价,恶性竞争的情况就是最好的佐证。不计后果的让利和低价竞争,以及每月超过数百万乃至数千万的市场投入都证明了口腔医疗服务市场已经进入到白热化竞争的阶段。
虽然相比14亿的人口,今天口腔医疗机构的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全体国民的口腔健康需求。但实际情况是在中国有经济能力和口腔保健意识去接受口腔消费的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还是偏低。根据不完全统计相比欧洲、美国、日本、中国平均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口腔治疗或者预防的人口占比还非常低,平均不到10%。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中国一个发展中国家,超过80%的人口平均月收入低于3000元/每月。目前的口腔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20%的中产和富裕人群。而这些人特别是中等收入群体受到经济下行影响会更大,从而导致他们减少在口腔上的支出。
因此在经济大环境和行业内卷双重夹击下,最终在2023年3季度口腔医疗服务行业普遍爆发经营困难的情况也就不难理解。
而年初开始频频出台的政策更是加速了整个进程。
首先是今年1月10日在成都落地的种植牙集采政策,正畸耗材和修复全瓷冠的集采也紧随其后。就此口腔全面进入集采时代。医用高值耗材集采的核心逻辑是“降低老百姓的看病成本”,是基于2020年共同富裕政策大风向下实现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非常重要的一个国策。
从2018年开始总计9批333个医疗高值耗材品种已经纳入集采范围。但是仅凭耗材集采肯定是不能真正实现降费效果。因此随之集采政策而来的则是对公立医院的全面控费政策。拿口腔举例:是在医耗分离的基础上,赋予口腔全部治疗项目医保编码,限定和明确耗材以及治疗服务价格从而实现限费和降费效果。同时针对公立医院为了追求业绩收入,乱收费多收费等问题,降低或是取消医生业绩收入,资深医生和管理者采用年薪制,从根本上打掉医生想要“赚钱“的积极性。而针对公立医院的“灰色收入”,更是以从未有过的空前力度全面针对医疗行业进行反腐打击。一系列“组合拳”最终非常有效的降低了老百姓在公立医院的看病成本。
公立医疗体系的深度改革和近几年的规模扩张,将直接导致更多的基础治疗患者选择公立医院。对本就处于患者严重不足的民营口腔医疗机构而言将会是“雪上加霜”。从而起到加速整个口腔医疗服务行业的整合进程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经济大环境变差,行业极度“内卷”以及政策深度调整的三重打击下,笔者认为到2024年底将会有一定数量的口腔医疗机构将被淘汰出局。按照目前的市场竞争程度和发展趋势,被淘汰出局的总数可能超过30%。当然如果中国经济明年不能调头向上,那么这个过程将会持续更久,情况则会变得更加严重。
那么未来整个口腔医疗服务市场会往哪个方向发展呢?如何做才能避免成为那个被淘汰的30%呢?
笔者认为首先中国口腔医疗服务市场的基本盘还是比较稳固的,今天的困难只是一个产能过剩市场去产能的过程,当供需平衡慢慢恢复“这一天”也势必会结束。今天即使是“最卷”的一、二、三线城市的大型公立医院和大学附属医院的口腔科还是人满为患,甚至出现因为种植、正畸等项目由于受到政策降费的影响,大量的患者到院导致连号都挂不上情况。要知道公立口腔医疗机构数量虽然相比民营是少数,但是经济规模却有超过40%的市场占有率。其次笔者发现很多相比民营公立较弱势的城市,头部的民营机构因为承接了原本公立的患者量,所以也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最多也就是业绩不增长或者增长变缓而已。而一些位于位置偏远,人口较少的五、六线城市的民营口腔医疗机构今年还是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
种种迹象都说明每年口腔消费人群的数量不仅没有减少甚至还有增加。而客单价的确受到消费降级和政策的影响有明显的下降,特别是在竞争比较激烈的大城市这个现象会更加突出。因此可以认为本轮“洗牌”也只是淘汰一些本就经营困难,特别是利润不足甚至亏损的机构。而大多数经营状态良好,已经在当地形成品牌和市场优势的机构更多的只是面临业绩增长下降或是变缓。中国口腔医疗服务市场整体向好的趋势并没有发生本质的逆转。
其次,口腔医疗服务行业过往30年的高速发展主要受惠于修复、种植、正畸三个项目。贡献这三个专科项目业绩增长的患者类型基本都是首诊主诉患者。随着交易成本的持续暴涨,以及消费降级和政策限制,依托专科项目拉升业绩的模式已经变得不可能。口腔用修复、种植拉升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未来我们需要更加重视以复购为主的正畸、预防和儿牙等“慢”项目。口腔去消费属性的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
最后,当公立医院回归到“社会基础医疗保障”这个角色中后,那些需要满足基础治疗的患者将更多选择便宜且可以使用医保的公立机构。而民营机构则会承担起“满足来自社会多样化需求”的重任。根据20大精神,中国将在2035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当于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中国正式成为中等发达国家。中产人群从今天的20%不到增长至60%以上。可以非常乐观的认为未来10年口腔医疗服务的市场规模还将持续保持高速发展。而民营口腔医疗机构也势必受此红利影响,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当下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来自时代改变的挑战,但是挑战之下往往隐藏着更大的机遇。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将成为未来3年的主旋律。中国口腔医疗服务市场在政策和环境双重压力下正在发生结构性改变。然而变革总有一天会结束,市场也会恢复供需平衡,等到那一天,生存下来的机构将会分享未来10年口腔的发展红利!“坚信”,“坚持”必将引领我们走向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