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原理与临床应用进展
口腔正畸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原理与临床应用进展
安徽省总队医院数字口腔中心无托槽隐形牙颌畸形矫治技术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首先在美国出现的一种新型牙颌畸形矫治技术,是最新的计算机图象处理和辅助设计技术、快速成形技术应用于口腔正畸领域的产物。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原理是,将与牙颌形状有一定差别的弹性矫正装置配戴于被矫治牙列上时,该装置会产生使牙齿向其所约束的位置移动的力量,并最终使牙齿产生一定量的移动。
在国外,此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口腔正畸临床,制作了1000万个以上的矫治器,治疗了超过250万个各类错合畸形患者,全球有30000多个正畸医生成为它的授权医生。在国内,最早由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与清华大学激光快速成型中心对此技术进行追踪研究,经过3年多的研究和开发,已经研制成功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无拖槽隐形矫治系统,并在国内口腔正畸临床得到推广和应用。 一、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技术要点: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技术主要包括牙颌模型数字化技术、矫治过程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和基于快速成形技术的矫治器制造技术。
一、牙颌模型数字化技术 牙颌数字化技术是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基础。根据数字化模型使用目的的不同而分为两大类:一是用于畸形诊断、矫正过程设计和中间模型加工的采用三维接触或非接触式扫描技术获取表面点云, 或者采用层析加工技术获取精确的模型分层图象,再由相应的重构软件(如日ainDrop.Geomagic,Materialise.Mimlcs等)重构出具有较高精度的牙颌数字模型;采用此类方法获得的牙颌数字模型的特点是表面尺寸精度较高,但不能表达牙周组织的内部结构,如牙周膜等,主要用于牙颌畸形诊断、矫正过程设计和中间牙颌模型的加工制造;二是根据CT、MRl等获得的牙颌层片图象,通过相应的重构软件获取牙齿及牙周组织的三维数字模型;由于目前CT、M刚获取层片图象精度和人体承受辐射剂量的限制,采用该方法获取的牙颌数字模型精度较低,但能够区分牙周各种组织,因而可用于进行牙颌畸形以外的其它病症诊断、矫正过程的力学分析等。
二、矫治过程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矫治过程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是以牙颌数字模型为基础,实现和分析主诊医生的矫治方案,并可以加工数字模型的形式输出方案。严格意义上,这是一种”翻译”过程,即把临床医生所确定的矫治方案翻译成计算机描述的虚拟矫治过程,其翻译的思想原则来源于临床医生对病例的认识与判断。在具体的病例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控制牙齿移动的力的大小与方向符合生物力学与口颌系统功能的要求。
三、基于快速成形技术的矫治器制造技术 众所周知,牙颌的几何形状,尤其是正畸患者的牙颌几何形状,是非常复杂和不规则的;且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制造中, 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矫治过程中每一阶段的牙颌的渐变,不会有任何两个矫治器是相同的。因此,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制造只能采取高精度的批量定制加工技术 ——光固化快速成形技术——来生产矫治过程中的牙颌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制造矫治器。二、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适应证及其优点: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应用的基本原则为,医生可根据自身的正畸技术水平和经验,由高度可预测性病例一中度可预测性病例一低度可预测性病例,逐步摸索使用隐形矫治技术。可预测性:是指隐形矫治技术的计算机模拟矫治结果在临床实践中实现的准确性。 高度可预测性病例是指能够精确实现模拟矫治目标的病例;中度可预测性病例是指需要有一定隐形矫治经验的医生进行治疗,方能精确实现模拟矫治目标的病例;低度可预测性病例是指需要有丰富的隐形矫治及固定矫治经验的医生进行治疗,方能精确实现模拟矫治目标的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