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畸形早期治疗的方法
本文主要内容是针对小孩或其他未成年人的牙齿畸形治疗。
1.简单矫治器治疗
(1)不良习惯的阻断:对于一些可造成或已造成错猞畸形的不良习惯,如吮指、吮颊、吮咬唇或咬物、吐舌等,可以通过戴用简单矫治器,如腭刺、腭屏、唇挡、颊屏等改正。
(2)间隙保持及阻萌:对于替牙期的障碍,如乳牙或恒牙早失、恒牙早萌,为维持正常的牙弓长度及恒牙正常萌出,可能避免或利于下一步矫治的,可通过戴用缺隙保持器、舌腭弓以及阻萌器等简单矫治器维持牙间隙。
(3)牙弓不调的矫治:对于乳牙列及混合牙列期一些影响正常咀嚼功能和颅面正常生长发育,表现为牙位、牙数及牙弓前后、左右和垂直关系不调的错颌畸形,如乳前牙反颌、单侧后牙反颌、上牙弓前突、开颌等,可通过设计一些简单活动式矫治器,如上颌颌垫式舌簧矫治器、上颌扩弓矫治器、唇弓斜面矫治器、上颌平面导板等,以及局部简单粘接托槽的唇、舌弓固定式矫治器改正。
2.功能性矫治器
功能性矫治器系一类利用肌能力(如肌力及咬合力等)进行牙颌关系调整治疗的矫治装置。矫治器戴入口腔后,通过矫治器上的部件,利用肌的牵张力及咬合力为力源,传递到牙及颌骨,改变颌骨的位置、牵张口周肌及黏膜,或改变咀嚼肌的受力平衡,以达到调整异常的肌动力平衡、阻断不良的唇舌习惯、改变异常的颌骨生长、引导颌面正常生长的目标。功能性矫治器多为活动式,大多在夜间戴用(每天应不少于12~14小时);也有设计为固定式的,如Herbst矫治器等,系全天戴用。
3.口外矫形装置治疗
口外矫形力装置系利用口腔外的头、颈、颏为支抗,所设计的一系列通过矫形力(重力)牵引,促进或抑制颌骨生长发育,从而达到矫治由于颌骨关系不调所致的牙颌面畸形的矫治装置。根据口外力的作用方向和作用部位,常用口外矫形力装置主要有口外前牵引装置和口外后牵引装置两大类(详见第七章中“口外矫形力矫治器”)。临床上常用的矫形力装置有抑制上颌发育的以枕骨及颈为支抗的面弓及J形钩等;促进上颌发育的以额、颏为支抗的面具式前牵引矫治器、改良颏兜;抑制下颌发育的以枕骨及颈(向后牵引)以及以顶骨(垂直牵引)为支抗的颏兜式矫治器等。
4.肌功能训练
肌功能不平衡是牙颌畸形的重要病因之一。特别是对一些口周肌松弛,颏肌亢进的儿童患者,早期配合积极的肌功能训练,有利于矫治畸形,改善面容形貌,以及防止矫治后的复发。但肌功能训练需每天坚持并持续一段时间才可能有效果。
(1)唇肌功能不足的患者还可放一纸片在上下唇之间,用唇将纸含住。也可用弹性线拴一纽扣,将纽扣放置于切牙唇面前庭部,用唇将纽扣含住,进行牵拉训练(图8-1);也可采用吹笛、吹喇叭等方法,均可达到训练唇肌的目的。
(2)对儿童期下颌后缩、远中位的患者,在去除咬合障碍、纠正不良习惯、用正确的姿势喂养的前提下,可训练下颌主动前伸,即嘱患者站立,两手垂放于身体两侧,保持头、颈部正确姿势、位置,然后让患者前伸下颌至上下切牙切缘相对或反超,并保持下颌在前伸位数分钟。反复多次训练可以增强翼外肌及浅层咬肌的张力,使下颌逐渐向前调整(图8.2)。反之,对于儿童期下颌习惯性前伸的患儿,可嘱其后退下颌至上下前牙切缘对切缘,反复训练。同时可配合矫治器或调颌去除颌干扰。
(3)对由于扁桃体或咽喉炎症等慢性疼痛,使患儿在吞咽时,通过舌的习惯性前伸来避免吞咽时的疼痛,所形成的伸舌吞咽习惯,其治疗方法除治愈咽部疾病外,也可辅以舌肌功能训练,建立正常吞咽动作。嘱患儿在口内含一点水,面对镜子将牙正常咬合,用舌尖抵在上切牙腭乳头处,然后将水吞下。此法可在每餐饭后练习10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