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超声助力神经外科手术——外科医生的“第三只眼睛”
术中超声助力神经外科手术——外科医生的“第三只眼睛”
“小秦,睁开眼睛,把双手抬起来.......”,听见范润金教授的呼唤,病人小秦缓慢抬起手,开始配合。
这是她在南充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B区切除右侧额颞叶病灶后的第一天,从各项指标和精神状态看,目前恢复良好。在此之前,她已有30多年的癫痫史,每年发作十多次,每次四肢抽搐,口角流涎,小便失禁,意识丧失。7月,在家人的陪伴下,她慕名前来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就诊。检查结果显示,原来在她的右侧额颞叶脑组织内有一个占位性病变。范润金教授团队经过讨论,决定手术切除病灶。
人的大脑结构功能复杂,脑部手术风险极高,手术切除要求精准到毫米级,即使多保护厚约0.5cm的脑组织,为了减少手术后功能障碍,术中对病灶进行精确定位就尤为重要。手术前范润金主任的手术团队与超声科介入团队一起进行认真的术前讨论,制定出详尽的手术方案,决定运用我院引进的丹麦进口术中超声设备BK2202,在术中对病灶进行精准的定位,在超声实时引导下进行肿瘤切除手术。
7月8日,由范润金教授主刀,张逵教授、张渊医生的协助下,为小秦实施右额叶脑组织病灶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符合术前诊断的“海绵状血管瘤并出血”),术中超声科朱冬梅副主任和神经外科手术团队密切配合,通过仔细探查和实时诊断,提供了手术入路的最佳途径,确保了在根除病灶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周围正常脑组织的损伤。
范润金教授沿着预设的手术路径,一步一步、一点一点地分离病灶边缘后全切,由于术中超声实时评估了肿瘤的血流情况,周围相邻脑组织内未探及较大的动脉供血,所以术中出血很少,术后再次超声评估肿瘤切口区正常脑组织边缘,未见残余病变,手术很快顺利地完成。术后第一天,病人转出重症监护室,回到普通病房,目前正在恢复中。
传统超声由于成年人颅骨的遮挡无法应用于颅内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但神经外科手术时由于去除了一小块颅骨骨瓣后,开颅术中超声探头通过一仅仅“指头”大小的接触面,直接放在手术区脑组织表面使用,可精准进行肿瘤定位、实时引导最短最安全手术路径、判断肿瘤残缘、排除可能引起术中大出血的危险因素。
据了解,术中超声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在川东北地区尚属首例。这也标志着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在精准医疗方面又向前迈出了坚实一步。
术中超声被称为外科医生的“第三只眼睛”,超声科主任刘学彬介绍道,术中超声对微小病灶的检出率更高,可弥补术前影像学诊断的不足。此设备虽然才引进不久,却已造福多位病人。BK2202术中超声除了可运用于神经外科颅内病变以外,所配备的带穿刺孔道功能的腹腔镜探头、带超声造影功能的“I+T”型双平面探头,这些探头在肝胆胰外科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可准确肿瘤分期诊断、即时辅助调整手术方案、腹腔镜引导射频消融、LC手术排除胆总管结石残留和梗阻等,术中超声的应用,将为临床医生及广大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临床诊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