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牙周病 当心成为引发其他疾病导火线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会要命。”牙周病在早期虽然不像龋齿那般令人疼痛,但如果不及时治疗,不但会成为口腔健康的慢性“杀手”,还有可能成为引发其他疾病的“导火线”。 牙周病究竟与哪些疾病有关?该怎样远离牙周病?在9月20日“国际爱牙日”来临之际,记者走访了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预防科。
牙龈出血,别不当回事
牙周疾病和龋齿,是危害牙齿健康的两大疾病。据统计,我国约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疾病。牙龈炎、牙周炎等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的各种疾病,都属于牙周病。
常言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牙周病也是如此。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不易察觉,往往要等到出现比较严重的牙龈出血、牙齿松动或疼痛难忍时才去就诊,殊不知这已经到了牙周病的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在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预防儿童科的叶玮医生告诉记者,很多人往往不把牙龈红肿、刷牙或咬硬物时牙龈出血当回事,其实这恰恰就是患上牙周病的信号。早期的牙龈炎,通常是由细菌感染、外物刺激以及食物嵌塞等引起的。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进一步发展为早期牙周炎,菌斑及食物残渣则会使牙龈红肿、流脓。如果再不治疗,就会发展成晚期牙周炎,牙周膜和牙槽骨进一步被破坏,牙齿出现松动、移位。到了这一阶段,如果通过治疗仍不能保留牙齿,医生就只能将患牙拔除。
牙周病:心脏的第五“杀手”
牙周病不仅是口腔健康的慢性“杀手”,还有可能成为引发全身其他疾病的“导火线”。
近年来的各种研究表明,口腔感染特别是牙周病,是引发心脏病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牙周病被认为是心脏的第五“杀手”。如果平时不注意口腔卫生,或刷牙方法不当,牙齿上就很容易形成牙菌斑。仅一立方毫米的牙菌斑中就可能有一亿多个细菌,这些细菌会产生大量的内毒素,并激活淋巴细胞产生大量的炎性因子,进入血液从而危害心血管健康。
一项科学研究发现,在排除其他因素后,牙病患者得心脏病的危险性要比普通人高出一倍。研究人员在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壁上发现了相关的牙病细菌以及毒素,这些物质对血管内壁有很强的破坏作用。
牙周病还会诱发或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科学家通过DNA探测法,在动脉血管内壁的粥样硬化斑块上找到了3到4种牙菌的DNA踪迹。
此外,研究人员还对76名患有牙周病的慢性心肌炎病人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有53人的心肌炎源于牙周感染。控制牙周感染后,心肌炎发作的几率减少了83%。因为,牙周病的致病菌及其代谢所产生的毒性物质,会随血液循环到达心脏,并引起细菌性心内膜炎。
牙周有病 还会累及全身
牙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继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叶玮医生指出,发生牙周病的牙齿内藏有大量毒性较强的微生物,且很容易扩散到附近或体内的其他器官。除了心脏疾病,牙周病还与以下这些疾病有关:
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 患重度牙周炎的孕妇出现早产和生出低体重儿的危险率,是牙周健康的孕妇的7.5倍。牙周炎对新生儿的影响甚至大于吸烟和饮酒。
消化道疾病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的致病菌之一。在牙周炎患者的牙菌斑中所检出的幽门螺杆菌,明显高于牙周健康者。
糖尿病 重度牙周炎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的危险因素之一。伴有重度牙周炎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其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低于无牙周病患者。
肺部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口腔卫生较差的人患肺部感染及肺功能降低的几率,是口腔卫生良好者的1.77倍。
全身化脓性感染 一些口腔局部性炎症如根尖周炎、冠周炎等加重时,可能向四周的淋巴扩散,患者会出现张口困难、疼痛加剧、肿胀面加大、全身发热畏寒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引起全身化脓性感染而导致败血症。
此外,牙周病还与关节炎、肾炎、虹膜炎、神经炎、某些皮肤病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远离牙周病,刷牙要讲究“有效”
早晚刷牙是人尽皆知的常识,但要真正做到“有效刷牙”,以下几点不可忽视:
第一,刷牙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不要遗漏牙齿的每个部位。
第二,早晚都应刷牙,每次刷牙要保证3分钟左右。正确的刷牙动作应该是将刷毛放在牙齿与牙龈的交界处,刷毛指向牙根方向与牙齿表面呈45度角,顺着牙缝自上而下地竖刷,也可以采取在牙面划圆圈的方法。
第三,最好选用软毛保健牙刷。一般来说,牙刷在使用3个月后就应当及时更换,如果一把牙刷坚持用到刷毛倒伏、脱落才丢弃,不但起不到刷牙的效果,还可能会损伤牙龈及牙齿。刷毛内藏匿的细菌会引起牙龈炎、咽炎和一些传染性疾病。
第四,每次刷完牙后别忘了将牙刷冲洗干净,并甩干刷毛内的水,刷头应朝上放置于通风干燥处,以免看不见的细菌繁殖污染刷毛。
叶玮医生强调,单靠刷牙来保护牙齿,其实还远远不够。即使做到“有效刷牙”,仍无法保证能去掉所有的牙面菌斑。因此,每隔半年到一年去正规医院做一次洁牙,并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口腔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