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网络 时间:2012/9/3

 【摘要】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是学科建设和人才构成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就目前医学研究生教育现状及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独立创新能力提出一些看法和思路,强调调整现有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营造创新培养环境和机制是培养究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必要途径。

  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疾病谱的扩展,加速医学人才培养日趋严峻。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医学高层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创新能力是研究生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就目前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如何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等内容进行论述。

  1. 医学研究生教育现状

  我国研究生教育始于21世纪初,教育内容的改革是这一时期突出的特点,将研究生向科学化、临床结合型培养,但是近年来如何突出培养更好的、更符合社会需求的研究生是我国的神经科学医学教学提出新的问题。目前我国医学研究生存在创新能力不强的现状。所谓创新能力是指利用已经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经过科学思维加工和再造对事物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能力。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又有如下几种:第一,在教学方式上以传统型教学模式为主,该模式是以传授知识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强调知识传授和注重知识蓄积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主要用于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学习,表现为课程学习以教师传授为主,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注重以单项传输为主,缺少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在临床实践中,缺少引导研究生对临床实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主动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使得研究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欠缺。第二,在课程设置上,大多数过于注重医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传授,而缺少在知识获取技能方面的培养,如:在我国仅有少数医学研究生基地开设文献检索、科研成果转化及英文国际交流等方面的课程。这使得很多研究生在学习期间,不知如何最快、最准确的获得需要的专业医学讯息,也不知道如何将科技成果有效推广和转化,这使得研究目的不明确,不能以临床需求为出发点,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第三,我国医学研究生原有素质参差不齐,通常因忙于研究生入学考试,而放弃临床实践的机会,这使得目前医学研究生存在临床基础知识不全面,临床实践技能少的共性问题。这使得研究生对自身学科领悟不足,不知道临床及科研研究现存盲点,找不到创新的突破口,这也是造成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另一原因。

  2. 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

  研究生培养突出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这一点有别于本科教育。培养贯穿医学研究生培养的始终,加强前沿知识传授。同时在进行科研课题的立题、实施和科研论文的撰写等一系列过程中,倡导和鼓励研究生自主创新精神。导师应因材施教,制订周密的科研计划,根据实验进度采取全脱离临床或边实验边临床实践相互交错的方式进行。在培养方法上,应以引导为主,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的科研思维能力。在培养模式上,国外研究生培养采取一入学就作为课题组的成员直接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工作中,并根据研究内容自主选择课程学习,把理论学习和课题研究有机地结合了起来。由于参与原有课题科研,研究生更容易把握世界科学技术研究的前沿。这种模式有助于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增长。以科研为重心的机制既使学生学习了专业理论知识,又亲身参与科研工作,熟悉科研规范和程序,从而极大地锻炼了研究生的独立科学创新能力。

  在研究生理论学习阶段,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学生通过互联网与图书馆查阅各种知识,了解国内外神经病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并规定学生必须参加医学学术报告与讲座,对获得的文献能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对资料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分类和收集,从而萌发新的见解和发现待解决的科研盲点。

  3. 搭建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和环境

  在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强调硕士生课程注重基础性、宽广性和实用性;博士生课程注重综合性、前沿性和交叉性。同时要注意减少课时数,增加课程设置门数,供研究生多方选择。另外,要把研究生课程真正变为研讨性课程,通过开设专题讨论课、跨院系跨学科的综合性、交叉性课程,扩展研究生显性知识的视野,特别是注重他们科研和隐性知识的收获。在研究生课程设置上,根据学科特点设置必修基础理论课、专业课与选修课,注重相邻学科和交叉学科课程的设置,突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创新性与启发性。

  在研究生教育模式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在临床实践和科研活动中,引导他们对临床实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主动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有些医学院校及研究单位借鉴国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推出了讨论会的教学模式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讨论会教学模式是指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和研究者参加,包括导师、不同年级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定期讨论会。研究生在学习研究阶段一般保证每周一次讨论会。内容包括:解读与讨论国内外一些重要期刊上发表的最新医学研究成果的论文。另外,对一些重大的医学事件和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阶段性成果,进行集体讨论等。PBL模式是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等过程提高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些新型学习方式均有助于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动态,提高学生科研思维、文献阅读、研究方法等综合科研能力,培养良好的科研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讨论组成员向汇报者提问、质疑、开展讨论、反思。通过讨论使研究者对自己的研究课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激烈的讨论中不断地创造新的灵感和思维。

  4. 增强研究生学术交流能力和视角

  为掌握国内外医学科学发展的新动向及满足国际交流的需要,研究生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外文阅读、写作能力。掌握当代医学研究生获取信息的方式,熟练应用现代信息交流技术,掌握循证医学模式的信息评估方法,对于科学有效处理信息,提高自主研发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掌握学术交流技巧和顺应国际学术交流和成果推广的途径,也是当前研究生具有独立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一部分。医学研究生应当清楚意识到拓宽知识面、加强交流合作是提高研究效率和实现创新的强大动力。将其他学科的先进技术方法应用到常规医学研究中,往往能够开拓出新兴的学科领域。因此,研究生对外交流不仅限于本研究领域,相关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往往更能激发出创新思维。

  总之,当前医疗形势的变化和医学迅速发展、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得医学研究生教育面临新的挑战,需要从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环境等多个不同方面综合提高,方能为培养综合性的高精尖科技人才搭建良好的基础平台。

网站地图 手机版 电脑版 广告联系QQ:49881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