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不齐的原因(病因)——口腔不良习惯

来源:网络 时间:2014/9/22

    牙齿不齐的原因(病因)——口腔不良习惯

    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口腔不良习惯是造成牙齿不齐的病因之一。

    (1)吮指习惯 吮指是婴儿最初学会的一种神经反射行为,出生3个月后的婴儿,大多有吮手指特别是吮拇指的动作,一般在2岁以后逐渐减少而自动消失。若3岁后仍有这种动作,则属不良习惯。其造成牙齿不齐的严重程度与吮吸的持续时间和吮吸的频率等因素有关。吮拇指时,拇指含在上下前牙之间,牙受到压力而形成局部圆形小开河。作吮吸动作时,两侧颊肌收缩导致牙弓狭窄、腭盖高拱、上前牙前突及开唇露齿。另外,吮吸的拇指压在硬腭上,又加重了腭盖的高拱;再者,吮拇指动作有压下颌向后的作用,久之可形成远中错河。吮小指或食指时,损害较小,一般只形成局部牙齿不齐。有长期吮指习惯者,常见指上有胼胝或指弯曲等畸形,这是诊断吮指习惯的一个重要特征。

    (2)唇习惯 唇习惯以女孩较为多见,多发生于6~15岁之间,常因情绪不佳或模仿别人,久之形成咬唇习惯。咬上唇或咬下唇对牙的压力不同,所形成的牙齿不齐也不同,其中咬下唇者较多见。

    1)咬下唇习惯 咬下唇时,下唇位于上前牙舌侧和下前牙唇侧,从而增加了对上前牙舌侧和下前牙唇侧的压力,妨碍了下牙弓及下颌向前发育,造成上前牙唇向倾斜并伴有牙间隙,下前牙舌向倾斜而出现牙拥挤,在上下前牙间形成深覆盖,面部表现为上前牙前突和下颌后缩、开唇露齿等症状。

    2)咬上唇习惯 形成错河的机制与咬下唇者相反,可造成前牙地包天、下颌前突及近中牙齿不齐等畸形。

    (3)舌习惯 乳前牙替换时,儿童常用舌尖舔松动的乳牙、残根或新萌出的恒牙,久之就形成吐舌或舔牙习惯。有的吐舌习惯是继发于其它不良习惯之后,如异常吞咽。扁桃体肥大的患儿,为了使呼吸道畅通,也将舌向前伸,日久即习惯于将舌咬在上下前牙之间,影响牙齿向河面生长,而形成前牙牙齿不齐。

    舌习惯有伸舌、舔牙及吐舌之分。由于习惯性质不同,造成畸形的机制及症状各异。

   1)吐舌习惯 吐舌时舌尖常位于上下前牙之间,可限制恒前牙不能萌出至河平面,形成局部开河,由于舌体的形态是两边薄中间厚,故前牙局部开河的表现为两边小中间大的梭形裂隙。

   2)舔牙习惯 形成舔牙习惯时,舌尖常舔前牙的舌面,舌肌向前推动的力量加大,破坏了牙弓内外肌肉的正常动力平衡,使前牙向唇侧倾斜,出现牙间隙。

   3)伸舌习惯 舌向前伸,同时带动下颌向前移位,而舌尖又置于上下前牙之间,因此造成前牙开河及下颌前突畸形。

    (4)偏侧咀嚼习惯  一侧牙齿有严重龋变,因食物嵌入而发生疼痛,或一侧恒牙早失,仅能用健侧咀嚼,久之成为习惯,难以改正。长期偏侧咀嚼,下颌牙弓向咀嚼侧移动,下前牙的中线逐渐向咀嚼侧偏移。咀嚼侧牙颌发育正常且有自洁作用,后牙可能有对刃河甚至地包天。废用侧无咀嚼功能,发育不足,也无自洁作用,故牙结石积聚,覆盖河面,易产生龋齿和牙周病,同时又因颌骨及肌发育不佳,可使颊面两侧不对称。

    (5)咬物习惯 啃铅笔、指甲、嗑瓜子、口中含物、咬衣角、袖口、手帕、毛巾、被角、枕角以及咬橡皮奶头等。这些习惯均固定在牙弓的某一部位,妨碍牙齿正常生长,日久形成局部牙齿不齐,一般仅涉及上下牙弓各2、3个牙。嗑瓜子者上下切牙切缘间可有楔形磨损或牙齿倾斜错位。吮吸橡皮奶头者,多在前牙部位形成小圆形开口隙,也可形成牙齿牙齿不齐。吸引或咬口颊可使牙弓狭窄。

    (6)托腮习惯 儿童读书或思考时往往以手托腮或撑持颊部,养成习惯后可引起上颌后牙腭向倾斜或因受压而使下颌向舌侧倾斜。

网站地图 手机版 电脑版 广告联系QQ:49881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