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咬合发育的因素
影响咬合发育的因素
一、龋病对咬合发育的影响
1.乳牙邻面龋。乳牙的邻面龋坏,使牙冠近远中宽度减小,邻牙向龋坏缺损方向移动,影响牙弓的长度和宽度。乳牙大面积的龋坏还会影响颌间高度。为确保乳牙的正常宽度和高度,故在多个牙面龋坏的牙齿宜采用金属成品冠修复牙体。
2.乳牙根尖周疾病。乳牙的牙髓、根尖周组织疾病,会影响乳牙根的正常吸收,并阻止或延迟乳牙的正常替换,还会影响继承恒牙牙胚的发育方向。
3.乳牙早失。乳牙因晚期龋病而过早丧失,尤其第二乳磨牙的早失,常致第一恒磨牙的颌关系紊乱和第二前磨牙的萌出困难或错位。
4.第一恒磨牙龋。第一恒磨牙是恒牙颌的建颌关键,保持良好的第一恒磨牙的颌关系是建立恒牙正常颌的重要条件。然而,第一恒磨牙却是恒牙列龋病中患病率最高的,常常因大面积龋坏或拔除而破坏了正常恒牙颌的建立。
5.咀嚼功能降低,颌骨发育不足。儿童时期,龋病破坏了乳牙或恒牙,使儿童咀嚼功能降低,颌骨发育不充分,也是造成牙量与骨量不协调的原因。
二、牙齿发育异常对咬合发育的影响
最常见的有额外牙和乳牙滞留,其次是牙齿形态异常、先天缺牙等。
1.额外牙。由于额外牙的存在,不仅影响恒牙牙胚的正常发育方向,而且常常阻碍恒牙的正常萌出,造成邻牙的扭转、错位和牙列拥挤。
2.先天缺牙。个别牙的先天缺失常常造成异常间隙以及前牙覆颌、覆盖的异常变化,当多个牙缺失时,不仅影响牙齿排列和咬合关系,而且引起颜面的异常变化。
3.牙齿形态异常。融合牙、过大牙、过小牙都可以使牙弓周长的大小和颌关系异常,如前牙的畸形舌尖,可以因咬合时过早接触,致使患牙唇侧错位。
4.乳牙滞留。由于乳牙根的吸收不足,致使乳牙不及时脱落,恒牙错位萌出。
5.牙齿和牙槽骨粘连(牙齿固连)。粘连的牙齿表现为颌面下沉,低于邻牙颌面1~3mm,致使邻牙倾斜,对颌牙下垂。
6.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常见于上颌第一恒磨牙。由于第一恒磨牙近中倾斜萌出,压迫第一磨牙远中根吸收,致使第二乳磨牙早失并间隙丧失,第二前磨牙萌出困难或错位。有时下颌第一恒磨牙舌侧异位萌出,造成磨牙锁颌。
7.正中间隙。由于额外牙或因为粗大低位附着的唇系带等原因,而不能使中切牙间隙正常关闭。
三、口腔不良习惯
婴幼儿时期,由于吸吮动作本能的反射、喂养不足、某种惧怕或不愉快等心理因素,婴幼儿自发地产生吮拇指或示指、吮唇等不良习惯动作,可能会产生暂时性的开颌,持续到4岁以后,会引起口腔肌肉的异常功能及牙颌的变化,甚至错颌。关键取决于不良习惯持续的时间、发生的频率和作用的强度。故首先应判断不良习惯的原因,尽可能采取合适的护理和心理疏导的方法,使儿童尽早地放弃不良习惯。若在6岁以后,仍然不能克服不良习惯,应采用矫治器,帮助患儿克服不良习惯。
1.吮指。吮拇指或示指,常会引起上前牙前突,形成前牙深覆盖。甚至导致前牙间的空隙,继而产生不良的舌习惯,形成开颌,使得面形、牙弓长度及高度、宽度都有明显的变化,还会影响语言的发音及正常的切割功能。
2.吐舌习惯。吐舌习惯多发生在替牙期,如口腔中前牙龋齿未及时进行治疗,有松动的乳牙或刚萌出恒牙,有些儿童会用舌尖去舔,日久会形成吐舌习惯。吐舌习惯也常继发于其他不良习惯(吮指、口呼吸等)儿童吞咽异常时,舌呈现一种前伸位,造成吐舌习惯。先天弱智儿等智残儿童,也有吐舌习惯。吐舌习惯致使前牙开颌。其形态与舌吐出时的形态一致。
3.异常唇习惯。咬下唇的不良习惯使上前牙唇向移动,下前牙舌向倾斜,严重的病例,甚至可引起下牙弓的塌陷。有时也可见咬上唇不良习惯,引起下前牙唇侧移动,而上颌前牙舌向倾斜,形成上下前牙的反颌关系。
4.口呼吸。口呼吸常由于过敏性鼻炎、鼻咽结构异常、扁桃体肥大或上呼吸道感染等原因而引起。由于张口呼吸破坏了口腔、鼻腔气压的正常平衡,影响了口腔和鼻腔的正常发育,口腔气压加大,而鼻腔相对气压减小,致使鼻腔不能向下扩展,而造成腭盖高拱。又因口呼吸时,两侧颊肌压迫牙弓两侧,妨碍了牙弓宽度的发育。形成牙弓狭窄,上前牙前突,患儿的颜面表现开唇露齿。
5.夜磨牙习惯。夜磨牙习惯是一种非功能性的咬牙或磨牙,这种习惯如果持续一定的时间,能导致乳、恒牙的磨损,使牙齿高度变短,形成深覆颌。
6.偏侧咀嚼习惯。牙弓一侧有严重的龋病、多数牙缺失或严重错位牙,都可以迫使患儿废弃患侧咀嚼。患侧因无咀嚼功能刺激而发育不足。久之,面部两侧出现显著的大小不对称,废用侧的牙齿因无咀嚼功能的自洁作用,致使牙石、牙垢堆积,容易产生牙周组织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