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牙槽神经

来源:网络 时间:2021/6/15

下牙槽神经

下牙槽神经(Inferior alveolar nerve):下牙槽神经系下颌神经的最大分支。下牙槽神经沿翼外肌内侧面下行,经下颌孔入下颌管,在管内发出多数小支,至下颌的牙齿和牙龈;终支出颏孔,称颏神经,分布于颏部和下唇的皮肤。下牙槽神经在入下颌孔以前,分出下颌舌骨神经,至下颌舌骨肌的下面,支配下颌舌骨肌和二腹肌前腹,为运动支。在进行下颌手术时,可在下颌孔及颏孔处麻醉此神经。

解剖结构:

下牙槽神经:是下颌神经的分支,于舌神经后方1cm处,经下颌孔入下颌管,在下颌骨内分支构成下牙丛,终支自颏孔浅出后,改称颏神经。其感觉纤维布于下颌牙、牙龈、颏部及下唇皮肤和粘膜;运动纤维在入下颌孔前分出,称下颌舌骨肌神经,支配同名肌及二腹肌前腹。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术:
适应证:下颌骨体、下颌牙及牙槽突的手术。

麻醉方法:

(一)口内注射法:
1.体位:坐位、大张口,下牙面与地面平行。
2.注射点:以翼下颌韧带中点外侧3~4mm处粘膜作刺入点。
3.过程:将注射器置对侧双尖牙区与面部中线成45°。注射针高于下磨牙面1cm并与之平行。自注射点刺入,再进针约2.5cm,直达下颌升支内侧骨面,回抽无血时,注药2ml。

(二)口外注射法:
1.神经沟投影位置:从耳屏前缘至下颌下缘与嚼肌前缘相交点作连线,该连线中点大致为下牙槽神经孔上方的下牙槽神经沟的投影位置,亦即麻药的注射点。
2.进针点:沿下颌下缘,取下颌角至嚼肌前缘连线的中点,作为刺入点。
3.进针行经及深度:刺入点至注射点间的连线,即为进针的行径与深度。
4.过程:用消毒橡皮片套在针头上,按刺入点至注射点的长度作标记。自刺入点进针,紧贴下颌升支内侧,当皮片至下颌下缘皮肤时,表示针尖已达注射点,回抽无血即可注药3~4ml以麻醉下牙槽神经。

麻醉区域:同侧下颌骨、下颌牙、牙周膜、双尖牙至中切牙唇(颊)侧牙龈、粘-骨膜、下唇部。

麻醉效果:同侧下唇肿厚、麻木,探刺无痛反应。

注意事项:
麻醉下牙槽神经后,应退针约1.0cm,再注射麻药约1.0ml,以麻醉舌神经,退针至粘膜时拐向外侧稍稍推进,再注射麻药少量,以麻醉颊神经。也可采用边进针边注射的方法,达到麻醉上述3支神经的目的。

与下牙槽神经相关的疾病:

1、下牙槽神经阻滞:
下牙槽神经阻滞即阻滞三叉神经下颌支,修复下颌牙齿时多用。因为下牙槽神经、动脉和静脉经下颌孔进入下颌管,通常将麻醉剂注射在下颌支内面的下颌孔周围,即可阻滞下牙槽神经。阻滞下牙槽神经可麻醉中线一侧的所有下牙,下牙槽神经颏支分布的下唇皮肤、黏膜,还有下牙槽唇侧黏膜和牙龈以及下颌皮肤。进针太靠后可穿过腮腺,造成面神经分支的一过性麻痹。在修补或拔去下颌牙前,牙医经常麻醉下牙槽神经。由于颏神经和切牙神经是它的终末支,所以患侧的下颌和下唇也会失去感觉。麻药的注射位点位于下颌支内侧面的下颌孔,即下颌管的开口。“在牙科的所有常规注射操作中,下牙槽神经阻滞或许是最难有效实施的”(Liebgott,1986)。如果针尖向后进得过远可能进入腮腺,麻痹面神经分支,导致单侧一过性面瘫。

2、下牙槽神经损伤:
概述:创伤后致神经损伤所致的麻木多有损伤或手术史,常见于骨折后神经断裂或创伤,以及阻生牙拔除术后。

病因:拔牙时的神经损伤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时,因牙位过低,牙根接近下齿槽神经;或手术过于粗暴,可导致神经的损伤。

临床表现:拔牙时的神经损伤①下颌双尖牙及磨牙拔除时可能存在损伤颏神经,如仅因翻瓣或其他操作牵拉损伤颏神经而未将其切断时,神经功能可在数月内恢复;如在其出颏孔处被切断,则产生下唇及颏部麻木或感觉异常,恢复不易;②下颌磨牙拔除时可能损伤颊神经,出现同侧面颊部麻木感;③下颌阻生智牙拔除时可能损伤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出现同侧下唇、面颊部或舌半侧麻木。

诊断要点:
多有损伤、手术史或拔牙史。
所在神经分布区的感觉异常、疼痛或麻木。
临床检查为痛觉和触觉减退或消失。

治疗原则与方案:

(一)预防拔牙前应拍摄X线片,了解牙的形态、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特别应注意牙根与下齿槽神经的位置关系。如果牙根与下颌管接近或相通,术中要谨慎操作,尽量不要搔刮牙槽窝,如牙根不慎被推至下颌管内,不要勉强取出,可随访观察。

(二)治疗应早期积极处理,如有神经再接的机会和条件,应尽快实施神经吻合术,如条件不具备,可采取针刺、理疗,或给予激素、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网站地图 手机版 电脑版 广告联系QQ:49881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