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赚了8个亿 上市口腔连锁的扩张空间还能有多大?
6个月赚了8个亿 上市口腔连锁的扩张空间还能有多大?
大型口腔连锁依然将种植服务看作是营收的金钥匙,也寄希望于生产恢复经济回暖后能开发更大的潜力市场。
11月28日,瑞尔集团(06639.HK)公布中期业绩,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6个月,公司收入增加14.9%至期间人民币8.862亿元,主要由于COVID-19疫情后业务复苏及接诊人次增加。公司由上年同期录得净亏损人民币9000万元,转为期间净利润人民币620万元。公司的经调整净利润由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070万元增加319.0%至期间的人民币4470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扩大业务规模,开设了一家口腔医院及一家口腔诊所,共计有41张牙科椅,并升级了六家口腔诊所。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在中国15个城市拥有123家门店,包括113家口腔诊所及10家医院,以及959名资深牙医;牙科椅总数为1,530张,较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数目增长6.1%;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接诊人次为986,359人次,较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增加28.9%。
对于业绩的扭亏为盈,瑞尔集团表示主要是由于公司的业务运作持续改善所致。据集团2022年年度报告,截至2023年3月31日,瑞尔集团经营年限超过3年的门店数量占比超过90%,运营状态的稳定使得瑞尔集团对门店成本的控制更为得心应手,也为调整盈亏平衡打下了基础。
此外,瑞尔集团还表示,随着疫情管控的全面放开,口腔医疗服务市场的活力和潜力将会更加充分地释放。且国内种植牙政策的全面落地,市场经过近2年的时间宣传和普及,已经让国内越来越多的患者清楚的了解到口腔种植是有效治疗缺失牙的方式之一,从而更加关注自身口腔健康,惠民的价格也会让更多患者受益,公司也见到接受种植牙的客户数目已大幅增加。
大型口腔连锁依然将种植服务看作是营收的金钥匙,也寄希望于生产恢复经济回暖后能开发更大的潜力市场。
对于大体量的连锁品牌来说,跑马圈地抢夺的市场在近几年依然集中在较为发达的一线城市,呈现出类似于“小房间内打群架”的局面。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测算,截至2020年,国内前五大民营口腔医疗服务商的市场份额累计仅为8.5%,也就是说,还有超过90%的市场未被大型连锁机构们踏足。
而与此同时,国内口腔医疗服务机构数量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5%,全国民营口腔医疗机构在2022年年底已突破12万家,预期到2025年将达到14.5万家。这些机构中,未成连锁规模的个体门诊不仅占比较大,增长速度也更快,正点状分布快速抢占着那些未被连锁品牌拉网的市场空间。
口腔服务消费会随着时间的积累产生惯性,如果不趁早在新市场站稳脚跟,哪怕是小小的个体牙科,也会对连锁机构的获客造成一定的挤压。所以,抢先开拓下沉市场,也就成为了以扩张为原则的大型口腔连锁接下来要竞争的赛点之一,例如通策医疗就在调研纪要中提到了比自己直接开店更高效的加盟并购计划;瑞尔也在2022年8月收购了无锡通善口腔,包括1家口腔医院和9家口腔诊所,在2022/2023财年为集团贡献了大约4770万人民币的收入。
但总的来说,瑞尔集团的发展呈现的是医药连锁业态比较扎实的单店盈利叠加连锁扩张,即单个门店实现盈利和持续增长之后,通过连锁扩张创造有可复制性的长期成长。这套模式让瑞尔作为国内头部高端民营口腔医疗服务提供商的地位得到了巩固,但要想接下来在更大范围的市场空间占据一席之地,在竞争对手们已经开始做下沉市场的眼下,瑞尔集团也要考虑一下更快的开拓途径。
虽然其高端定位会对市场缴费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但对于走“高端+中端”双布局道路的瑞尔来说,目前可让其开荒拓源并一展拳脚的新市场空间依然是可观的。
不过,医生紧缺与成本控制依然是瑞尔集团要面对的扩张挑战,瑞尔集团的牙医在总雇员人数的占比还不到30%,同时雇员的福利开支又占据了一年超10亿销售成本的一半左右。医生资源缺口这个行业老问题只是一个方面,而另一方面,如何在保证人员不流失的情况下做好牙医创造的利润与其获得的报酬之间的平衡,对于被投资人时刻关注、求稳与赚钱使命并存的瑞尔集团来说,也是一门不小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