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口腔葛兮源课题组最新研究揭示腺样囊性癌肺转移机制
北大口腔葛兮源课题组最新研究揭示腺样囊性癌肺转移机制
近日,北大口腔中心实验室葛兮源副研究员课题组时隔四年再次在肿瘤研究领域著名期刊《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含有circMYBL1的细胞外囊泡在腺样囊性癌细胞和肺内皮细胞中诱导CD44促进肺转移》(Extracellular vesicles containing circMYBL1 induce CD44 in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cells and pulmonary endothelial cells to promote lung metastasis)的研究论文,该文章揭示了MYBL1来源的环状RNA circMYBL1通过与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B)结合,促进CD44转录,促进腺样囊性癌肺转移。
腺样囊性癌(ACC)是一种常发生于唾液腺的恶性肿瘤,尽管其生长缓慢,但极易发生远处转移,尤其是肺转移,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生存威胁。现有的治疗手段对其转移性病变效果有限,因此迫切需要探索其发生机制,以寻求新的治疗策略。
ACC中常会发生MYBL1基因融合,该研究发现在ACC中MYBL1基因融合会导致MYBL1mRNA和蛋白的表达上调,同时也会导致circMYBL1的过表达,且与ACC患者肺转移率增加和总体生存率下降相关。通过实验证明了circMYBL1的过表达促进了ACC细胞的恶性表型和肺转移。小细胞外囊泡(sEVs)是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媒介,能够携带RNA、蛋白质等多种分子。进一步,研究团队发现ACC细胞释放的sEVs中含有环状RNA circMYBL1,这些sEVs能够被肺血管内皮细胞和其他癌细胞摄取,进而诱导CD44的表达。
CD44是一种与细胞粘附、迁移和肿瘤转移密切相关的蛋白质。研究结果表明,circMYBL1通过上调CD44的表达,显著增强了ACC细胞的恶性表型,同时也促进了肺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潜能。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携带circMYBL1的sEVs能够加速肺转移的形成。该研究为理解ACC转移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解释了单一针对融合基因蛋白作为靶点疗效不佳的可能原因,并为开发针对性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
此项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由北大口腔颌面外科研究生付敏博士和高倩博士共同担任第一作者,北大口腔中心实验室葛兮源副研究员和口腔颌面外科彭歆教授共同担任通讯作者。实验依托北大口腔中心实验室平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