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浸润麻醉——补充麻醉的适应症及方法
儿童浸润麻醉——补充麻醉的适应症及方法
有时会出现麻醉效果不佳,患儿能感觉注射部位软组织麻木,但在进行牙体治疗时仍有痛感。原因可能是注射区牙龈肿胀甚至有窦道,浸润麻醉时麻药流失,不能向深部渗透;还可能因为个体差异,患儿对此种局麻药不敏感。此时,需要补充麻醉后再进行相关治疗。常用的补充麻醉方法有牙周膜注射法和髓腔内注射法。
牙周膜注射法的原理是通过加压将局麻药注入牙周膜内,迫使药物通过疏松的牙槽骨进入牙齿根尖周围,实质上属于骨内注射法。其优点是麻醉起效快,不伴软组织麻木。适用于:①计划进行双侧治疗时;②担心发生术后唇舌组织咬伤时;③上橡皮障后的补充麻醉。
注射时,进针部位为上颌颊侧线角或下颌舌侧线角;将针尖斜面贴紧牙面,并与牙面成45°角的方向进针;一边进针、一边推药,缓慢地深入到牙龈沟内,直至感觉到阻力为止(在注射中不能感觉到较大阻力时提示针尖可能偏移出牙周膜,不能达到麻醉效果);缓慢注射局麻药0.2 ml。多根牙需要近中及远中2个部位注射。其缺点是,单独应用时注射过程可能会有明显痛感。
髓腔内注射法适用于反复麻醉后仍然没有麻醉效果,开髓过程疼痛持续时。操作前应告知患儿需要采用额外的麻醉以减轻疼痛,但这种额外麻醉会有短暂的疼痛。从穿髓孔进针,缓慢加压,可以用棉球压住进针口以增加压力,防止局麻药溢出;缓慢加大压力至最大注射压力,持续5~10秒。其优点是起效快;如果在注射中能够保持压力,牙髓麻醉非常有效;不伴软组织麻醉。其缺点是注射本身会带来中度到重度的疼痛,只在其他所有补充麻醉方法都失败的情况下才会选择;麻醉时间短,只能维持10分钟甚至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