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牙后牙槽骨形态及质量分类
缺牙后牙槽骨形态及质量分类
牙缺失后牙槽骨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在临床上有必要对缺牙后的牙槽嵴及颌骨作一全面评估,因为颌骨形态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植入种植体的成败,理想的种植骨床应满足以下要求:种植骨床有丰满的骨量;颌骨的质量既有一定的皮质骨,以有利于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又有一定的松质骨赋予充分的血运,而有利于种植体的骨结合。牙槽骨形态及质量分类,国际上有诸多分类方法,常用的是Lekholm和Zarb提出的牙槽嵴形态学和颌骨质量分类法。
1.形态学分类
A类:未吸收大部分牙槽嵴尚存;
B类:发生中等程度的牙槽嵴吸收;
C类:发生明显的牙槽嵴吸收,但基底犊尚存;
D类:基底骨已开始吸收;
E类:基底骨已发生重度吸收。
2.颌骨质量分级
1级;颌骨几乎完全由匀质的密质骨构成;
2级:厚层的密质骨包绕骨小梁密集排列的松质骨;
3级;薄层的密质骨包绕骨小梁密集排列的松质骨;
4级:薄层的密质骨包绕骨小梁疏松排列的松质骨。
3.根据牙槽骨质量将无牙颌的各个区域分成3个等级
I级:下颌前牙区和上颌尖牙区,该区骨质致密骨小梁左右交叉排列,有利于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和成功;
II级:下颌后牙区和上颌前牙区,该区骨质密度中等;
III级:上颌后牙区,特别是上颌结节处,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