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门诊诊疗中的消毒与防护
口腔门诊诊疗中的消毒与防护
口腔疾病诊疗中各个环节的消毒与防护, 不仅关系到病人的医疗安全, 同时对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也有潜在威胁。虽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医院管理者相继制定了有关规章制度, 加强监管力度1 ; 但更为重要的是口腔专业医护人员要提高认识, 恪守规范, 形成我国口腔门诊消毒与防护的新体系。
1 口腔门诊的“感染源”与“感染链”
在诊疗过程中, 由于口腔是一个特殊的污染环境, 多种治疗均为有创操作, 各种牙科设备和微型器械易被污染而成为感染源, 同时诊室内的空气、医护人员的手也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传播媒介。在“感染源”与“感染链”的循环中可能造成与感染有关的病原体包括: ①来自上呼吸道的病毒: 柯萨奇病毒、腺病毒; ②肝炎病毒, 其中乙型(HBV ) 和丙型(HCV )值得重视; ③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 IV ) ; ④疱疹病毒, 如单纯疱疹病毒, 带状疱疹病毒、EB 病毒、巨细胞病毒(MCV ) ; ⑤结核杆菌2 。
2 诊疗器具的消毒与灭菌
牙科手机是日常诊疗中最常用的工具, 由于手机本身的复杂结构和特殊性能, 手机运转中与病人的血液、唾液和口腔组织密切接触, 极易造成交叉感染, 如何对手机进行消毒, 成为控制院内感染的一个重点。有资料表明, 以往“消毒”的手机乙型肝炎抗原污染率达14. 28% 2 , 如果是未经消毒而又多个病人共用手机, 其危害性可想而知了。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的方法是较为理想的方法。灭菌的程序是清洗消毒及干燥- 注油养护- 打包封装- 蒸汽灭菌- 保洁备用。一般把温度控制在135℃左右, 灭菌循环时间为14 m in。如果温度过高或灭菌时间过长,都可能损坏手机部件, 影响手机的使用寿命。诊疗过程中所使用的口镜、探针、镊子、微型手动器械、各种补牙器械、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 禁止混用。能高压灭菌者均需高压灭菌, 不能高压灭菌的器材用2% 戊二醛浸泡。口腔修复及正畸治疗中使用的印模材料及正畸器材在使用中常被龈沟液、唾液污染, 对于石膏模型的消毒, 既往有采取紫外线照射和浸泡消毒, 但都存在消毒不彻底和模型强度降低等问题。近年来有用含氯化铵盐的藻酸盐印模材料, 其对HBV 和H IV 有消毒效果。抛光轮及各种修复器械都需严格消毒, 定期更换, 防止交叉感染, 金属印模托盘应高压灭菌, 塑料托盘可采用浸泡消毒3 。
3 如何做好院内感染的防护
首先要增强口腔医护人员的消毒防护意识。强化医疗安全观念, 医疗环节中严格按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执行。
3. 1 医护人员防护
①定期进行健康检查。②对结核菌素试验阴性及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阴性者进行疫苗接种, 如果疑有被乙型肝炎病毒污染的针或其它锐器刺伤, 应立即注射抗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③在口腔诊疗操作中带手套、口罩、眼罩及穿手术隔离衣。戴手套前后均应洗手及消毒。④使用过的针头要及时放入密封的容器中消毒处理。⑤除急症外, 病人最好是预约, 以便作好防护措施。⑥不应在诊疗室内饮食、吸烟及用手触摸口、鼻。
3. 2 就诊人员防护
①对就诊病人要询问相关病史和进行必要的检查如HBV。②在进行口腔诊疗操作前应使用含漱液, 有急性炎症先给予抗炎治疗, 免疫功能低下、中性粒细胞减少及糖尿病等患者, 应在围术期使用抗生素药物。
3. 3 诊室环境的防护
对治疗台、操作台把手和治疗椅等每天工作结束后用0. 5% 过氧乙酸擦拭,5 m in后再用清水擦拭以去除吸附在上面的消毒液,以免腐蚀仪器; 地面每天用2 000 毫克öL 过氧乙酸拖两次; 空气用紫外线消毒, 每天2 次, 每次2 h。定期进行诊疗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及其他公共设施的消毒效果监测。口腔门诊综合诊室、实验室、技工室内安装紫外线灯或空气消毒器等, 以净化空气, 消除病原微生物。加强一次性物品废弃的管理, 以防污染扩散, 对一次性口杯、口镜、治疗盘等前期处理后集中销毁处置, 并保持运送途中绝对密封, 以防污物外溢。用于各种伤口及口腔的污染棉球、纱布一律装入污物袋, 进行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