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漱”、“叩齿”的益处
“叩齿”就是空口咬牙,是我国古代保健牙齿的有效方法,我国民间早就流传“齿宜常叩”及“晨初叩齿三十六响,令齿固颜悦”之说。公元前500年汉代医书《养生方》就记载“朝夕啄齿不龋”, “鸡鸣时叩齿三十下,令人齿坚”。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食物也日趋精细,结果使得咀嚼器官,特别是牙周组织不能得到适当的生理刺激。
现代医学认为,叩齿能兴奋牙体和牙周组织的神经、血管和细胞,促进牙体和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其抗病能力,防止龋齿,特别是牙周病的发生。叩齿可增加牙齿的自洁作用,发挥咀嚼运动所形成的刺激,增强牙体本身的抵抗力。
叩齿保健还能刺激儿童上下颌骨发育,预防牙齿拥挤及牙列畸形;刺激大脑皮质功能,预防老年痴呆等作用。叩齿可每日早、晚各做一次,每次叩齿次数多少不限,可因人而异,有人叩二三十下,有人叩二百多下。叩齿的力量也不求一样,可根据牙齿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但叩齿必须持之以恒,从不间断,才能达到保健口腔,防治龋齿和牙周病的目的。
“鼓漱”的具体方法如下:早晨醒来后,先不说话,闭目叩齿(牙齿上下空咬)次数不限,一般以30次为佳,然后用舌头贴着上下牙床、牙面来回搅动几次,当感觉有津液(唾液)产生时,不要咽下,继续搅动,等唾液渐渐增多后,开始用唾液漱口(也叫鼓漱)30次左右,患牙一侧着重多漱几回,最后将唾液慢慢分3次咽下。这样按照叩齿、搅舌、鼓漱、咽津的步骤反复3次即可。当感觉患牙部位不舒服时,就多漱几回。此法能清洁牙齿及口腔黏膜,增强口腔的自洁作用,提高牙齿的抗病能力,使牙齿更加牢固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