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遇冷 准医生就业缘何非走独木桥

来源:网络 时间:2011/11/23

    公立大医院招人硕士起步,博士不进编,招聘摊位前人满为患;而民营医院、乡镇卫生院等仅大专学历起步,福利补贴不菲却应聘者寥寥……这是近日发生在“江苏省2012届医药卫生类毕业生人才交流大会”上的真实一幕。小编想说:事实上,即便一切顺利,应届的医学毕业生拿到了编制,进入了令人羡慕的公立的大医院又会如何?11月8日,福州一名35岁急诊外科医生疑因工作和生活压力大而突发心脏病猝死,一时间医务人员“过劳”现象引发广泛关注。事实上,在我国的众多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特别是急诊医生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看病看得直恶心,饭都不想吃。工作超时、值夜班、没有午休,这些都是中国医生的工作常态。在国外,医生职业普遍代表的是高薪、地位和尊重,而在当前中国,医生不仅面临着超负荷的工作,领着不相称的薪资,还要时刻警惕医患暴力冲突。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发问:中国医疗到底怎么了?是什么让众多的医生甚至于刚走出校门的准医生宁愿拿着与付出不符的收入沉积在公立医院当中,也不愿到民营医院广阔的天地中去大有作为?中国的医疗制度特别是人才机制的完善还需要走多久?

    中国医生的绝对收入可能在社会整体收入中居中上水平,但中国医生的相对收入远远低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医生的水平,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医生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都面临着住房、子女教育等问题。如何让从事高尚职业的医生不为蝇头小利折腰,进而避免引发医生吃回扣、以药养医、医患矛盾等问题,是政府应当考虑的现实问题。在现有体制下,加大对医疗行业的投入,给高技术含量、高风险行业的从业人员一个合理的回报,是这个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多点执业政策出台以后,不少民营医院拍手叫好,因为以后可以名正言顺地去邀请名医来坐诊了。医生也可以通过多点执业获取更好的执业环境和物质待遇,但是理想与现实总是差距那么遥远,多方制约让多点执业叫好不叫座。在本院高压忙碌的工作也让医生无心无力进行多点执业,医生观望,政策悬空。在职医生的不愿过档,而正在寻找工作的准医生们则是不屑。

    中欧商学院和上海财大兼职教授、美国麻省卫生福利部高级研究员,蔡江南指出:在目前医院的所有制格局下,获益方主要包括两个利益集团一是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二是大型三级公立医院。政府卫生部门习惯于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将对公立医院人财物的支配权当作自己重要的权力和利益基础,既怕失去权力寻租和利益寻租的空间,又怕失去自己习惯的工作内容,不知道除此之外还能干什么。与此同时,大型三级医院在目前的体制下享有种种垄断利益,这包括市场准入、医保报销、占有高级医疗人才、职称评定、科研资金、政府资助等方面的垄断保护,从而中小型医院和民营医院根本无法与其进行公平竞争。这样,政府卫生部门与大型三级医院之间便形成了一种互相需要、互相支持的利益链,对公立医院改革形成了实质上的阻碍力量。任何改革的本质都是一种利益的再分配,不解决利益分配问题便无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无法突破民营医院发展瓶颈,无法解决当前医疗困境,医生生存现状亦难以改变。

网站地图 手机版 电脑版 广告联系QQ:49881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