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作用

来源:网络 时间:2012/5/21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作用

    针灸疗法是中医学的常用治疗方法。针刺具有调节脏腑功能、镇痛、镇静、抗感染及止血等作用,广泛应用于三叉神经痛病人的治疗,具有经济、安全、简单、疗效显著等优点。

    (一)止痛镇静  根据闸门控制学说,针刺腧穴可以刺激末梢神经中粗纤维,引起脊髓背角的胶状质闸门关闭,从而阻止Aa和C纤维等传导伤害性刺激细纤维的信号输入,减少致痛物质一血浆游离5—HT的释放,同时还能促使体内的内源性吗啡样物质甲啡肽及强啡肽释放增多,提高痛阈,使皮肤疼痛及自发痛消失,产生止痛作用。现代研究发现针刺有作用于低位脑干及大脑皮层的作用。针刺时位于低位脑干和中缝大核、蓝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缠核、杏仁核、隔区和伏核等释放5—HT,有助于疼痛减轻。而在大脑皮层作用方面,其机理可能是通过针刺影响中枢介质的传递,调整5—HT、去肾上腺素、环磷酸腺苷、乙酰胆碱的代谢过程。研究发现,三叉神经痛病人Meckel’s囊液5—HT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疼痛病人CSF中5—HT含量.而且三叉神经痛病人Me&el~囊液5—HT含量也比其腰穿CSF的5—HT含量明显升高,而针刺恰恰能使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5—HT含量明显降低,从而产生镇痛作用。另一方面研究表明,针刺后5—10min,脑电节律明显增加,脑电波也改变,说明针刺对大脑活动有镇静作用。

    (二)抗炎消肿止痛  引起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多为血管性、机械性压迫、炎症及缺血缺氧所致。压迫及炎症充血、水肿、渗出,可导致局部血循环、组织液和代谢物质的潴留、排泄不畅,甚至积聚、瘀塞。气血运行不通畅或阻塞而生病痛,组织缺血缺氧,缺乏或失去营养及濡润,是致痛的根本原因,即所谓的“不通则痛,不荣则痛”。针灸能改善神经根周围微循环和淋巴循环,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同时抑制炎症病灶血管通透性的升高,减轻炎症水肿,加之受压神经周围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和丰富,从而缓解了微循环障碍及组织的压迫,使代谢复常,疼痛减轻。  

    (三)抗缺血缺氧抗自由基  研究表明,三叉神经节及其后根的脱髓鞘改变是三叉神经痛的病理基础,多为炎症、压迫引起的缺血缺氧和自由基释放所致。三叉神经末梢脱髓鞘,使轴突裸露,传人传出神经纤维间产生“短路”,使传出冲动通过“短路”变为传人冲动,这种“短路”冲动累计到一定总和即发生阵发性疼痛。针刺除有直接的抗炎消肿止痛作用外,还能改善神经局部组织的血流循环,提高血流量,增加血氧供应,抗缺血缺氧,增强衰退神经元能量代谢,减少神经细胞的损伤。另外针刺还有清除氧自由基,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阻止自由基攻击神经纤维细胞膜的作用。众所周知,自由基是广泛存在于各种化学反应中的活泼基团,组织炎症或缺血缺氧均能引起自由基的大量释放,从而引发所谓的自由基链式反应,导致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质过氧化,损伤神经细胞膜,引起神经纤维的脱髓鞘。

网站地图 手机版 电脑版 广告联系QQ:49881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