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gg细丝弓矫正技术
澳大利亚的正畸先驱P. R. Begg医师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制,根据其二、三十年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研究而创立、发展起来,然后在50年代公布的。几十年的临床实践证明,这是一项高效能的矫正技术,目前它仍是世界上一些正畸医师喜欢使用的固定矫正器之一。
1.组成部分 Begg矫治器已经历了近50年才发展到今天的情况,因此有必要介绍一下目前所通用的装置。
⑴托槽:Begg技术使用改良式带形弓托槽,它含有槽沟和竖管。其槽沟的规格为0.51mmX1,14mm(0.020/英寸X0.045英寸),以容纳一根0.51mm(0.020英寸)的弓丝加上一根0.41mm(0.016英寸)的附弓(必要时)。其竖管内可插入栓钉。这种托槽的最大特点是允许牙齿在各个方向上自由地倾斜运动,即三维空间运动,还容许牙齿沿着弓丝滑动。该托槽分为焊在带环上的托槽和直接粘着在牙面上的托槽两种。
⑵带环及颊面管:Begg矫治器在支持牙上及已全部萌出的其他牙上可粘着带环,因此它可被称为多带环矫正器。目前有效的牙釉质粘合剂已在正畸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因此Begg托槽可直接粘着在牙面上,而带环主要装置在支抗磨牙上,例如第一恒磨牙上。国外多使用工厂制作的预成带环,有不同型号,按需要选用。也可以由技术员个别制作,要求带环与牙齿的解剖形态一致,与牙面密合,固位好,切缘或合缘不得妨碍咬合,龈缘处不得刺激牙龈组织。
在支抗磨牙带环的颊面焊有圆管和牵引拉钩。圆管的内径为0.91mm(0.036英寸)/长为6.3mm(0.250英寸)。该圆管允许唇弓在其中自由地近远中移动。有时为了控制支抗磨牙颊舌向的倾斜度,可用扁圆管,其内径为1.8mmX0.61mm(0.07英寸X0.024英寸),长为5.08mm(0.20英寸)。该颊扁圆管与唇弓末端双折弯曲相接触,两侧颊管的扁圆口径可为角度控制和弓丝自由滑动之间提供最佳平衡。
⑶弓丝:Begg技术的成功实施要求配备高质量的不锈钢丝。Begg医师曾反复说过,如果没有A. J. Wilcock专门制造的高质量弓丝,发展该技术简直是不可能的。这是一种硬而弹力很大的弓丝,俗称澳大利亚弓丝。这种弓丝的硬度与弹性之间趋于平衡且应力衰减极慢,临床使用6个月,应力几乎无衰减。这些特性保证了Begg技术在迅速打开咬合的同时,又能控制牙弓形态和保持磨牙的稳定性。
根据直径,这种弓丝分为0.36mm(0.014英寸),0.41mm(0.016英寸),0.45mm(0.018英寸)和0.51mm(0.020英寸)等不同规格。可根据不同的矫治阶段选择不同规格的钢丝。
⑷栓钉(Pin):主要用作将钢丝固位于托槽沟内,即将栓钉插入托槽的栓道中而起固定作用。常用的栓钉有4种类型:①安全栓钉:多用于第一、二期,此栓钉不妨碍牙齿的近远中倾斜移动;②常规栓钉:主要用于第三期,对牙齿各个方向的移动作较为严格的控制;③钩形栓钉:常用于第三期,可牢固地将弓丝和转矩辅弓锁在槽弓内;④T型钉:可禁止牙齿自由地近远中倾斜,主要用于正轴后对牙齿起稳定作用。
⑸弹力皮圈:分单圈和链式皮圈两种。主要用于关闭牙弓的间隙,矫正牙齿扭转。这类皮圈不仅要求弹性好,而且亲水性小,可较长时间在口腔环境中保持其强度。
⑹正轴簧和扭转簧:该簧带一臂弯与其弹簧圈成90°。包括两种,一种是矫正斜轴的正轴簧;另一种是矫正牙齿扭转的簧。使用时簧的一条臂垂直插入托槽管内,另一水平臂置于主弓上,以激活弹簧或使弹簧加力。正轴簧分为顺时针式和逆时针式,均十分有效。正轴簧可由0.3mm(0.012英寸)或0.36mm(0.014英寸)直径的高弹性钢丝制成,主要用于矫治的第二期或第三期。
⑺排齐辅弓:可由0.41mm(0.016英寸)直径的多股辫状丝或镍钛丝制成。该辅弓总是与更硬且更有抗力的主弓丝打开咬合的作用各尽所能,互不干扰,十分有效,通常在矫治第一期用。
⑻转矩辅弓:该辅弓为主要用作控制切牙的转矩矫正,它对于切牙或多个切牙的转矩运动很有效。该辅弓的直径总是比主弓要细一些,主要用于治疗的第三期。以下是常用的2种转矩辅弓:
1) 四曲突切牙控根辅弓:它由0.41mm(0.016英寸)或0.36mm(0.014英寸)直径的高弹性钢丝弯制4个龈向切牙曲突而成,常与0.51mm(0.020英寸)直径的主弓联合使用。多用于上切牙的腭向控根,对于安氏Ⅲ类错合病例也可用于下前牙,但在应用前需检查下前牙舌侧的牙槽骨板是否足够厚。
2) 交互转矩辅弓:它是由2个龈向中切牙曲和2个合向水平臂组成的辅弓。其龈向曲突可产生腭向根转矩力,而合向水平臂突可产生唇向根转矩力。通过中切牙和侧切牙之间辅弓的方向逆转,可产生交互控根或转矩的作用。如果侧切牙先于中切牙完成根的移动,可将辅弓的侧切牙曲突在其托槽的远中钳断,这样中切牙的曲突仍有足够的力达到腭向控根。该辅弓适于侧切牙完全腭向错位的情况。
2.Begg矫正技术的原理
⑴合的生理磨耗:Begg研究了石器时代晚期的澳洲土著人的牙合情况。他发现这些土著人不仅具有广泛的合面及邻面磨耗,而且牙弓特别是下牙弓不断向前调位,牙尖磨平,覆合消失,以致于形成前牙对刃、后牙近于安氏Ⅲ类合关系,第三磨牙的迟萌或阻生得到避免。他和其他学者认为,这些石器时代人类的磨耗合实例,反应了人类真正的牙合情况而非病理现象。换言之,这种磨耗合是人类唯一的实际正常合,而现代人的教科书“正常合”是不正常的。
虽然石器石器人类的磨耗合是功能、形态上所表现的正常合,但Begg进一步认为,把错合患者牙齿矫治成磨耗合是不现实的,而是应该把一些有价值的措施结合到正畸中去。
1) 在安氏Ⅰ类和安氏Ⅲ错合的矫治中,为了取得最佳结果,Begg技术要求将前牙矫治成前牙对刃关系,后牙几乎成为Ⅲ类合关系。
2) 牙量骨量不调的预测:虽然现代人缺乏牙磨耗,但牙齿仍前移不止。因此设法减少牙量以代替原始人类的自然牙磨耗,则是必要的。Begg认为以前所预测应减少的牙量往往过低估计。为了准确估计,用Kesling 重排牙诊断法(diagnostic setup)更为精确。他主张应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而不是4个第二双尖牙,许多患者以后还需拔除4个第三磨牙。上述结果为Begg技术的矫治标准奠定了理论基础。
⑵差动力(differential force)和牙齿倾斜移动:1956年Begg介绍了差动力概念。Begg技术的有力条件在于其托槽设计容许牙齿倾斜移动。根据差动力原理,当单根的前牙和多根的后牙之间使用交互微力(例如60g)牵引时,前牙相对快速倾斜前移,而后牙几乎不动。如果较大的力应用于同一情况,则后牙趋于近中移动,而前牙运动受阻。这实际上是不同牙齿对同一力的“不同反应”(differential reaction),这就是差动力的根本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