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管理:诊所管理者需及时换血与充电
作为诊所管理者,因为每日里都在疲惫应对于各种日常事务。疏于业务的学习与政策信息的交流更新。仅凭借自己曾拥有的管理天赋苦苦地支撑着诊所的运营。可谓是煞费了苦心,结果每天都弄得精疲力竭,回到家里,脑子里整个一片空白,在一整天里,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有时竟一无所知,其实这样很危险。
且不说长此下去,对自己的身体是个伤害,就单单从诊所的发展角度来讲,这样日复一日地操劳下去。“不知蜀汉”地玩中国传统的劳作方式。纵然诊所有一天成功,却不知成功在那里,而一旦失败,又不知自己那里做错,盲目地以小农意识经营诊所的诊所管理者,我想,其结果并不那么乐观。
而恰恰这种类型的管理者,却在多如牛毛的口腔诊所中不占少数,他们每日里都在做自己所熟悉的工作,乐此不疲,却把业内本已十分精彩的外面世界抛到九霄云外,每日里沉浸在或员工或患者或朋友的啧啧称赞其“敬业”的氛围内,自我陶醉,其实这种“桃花源”式的经营方式,在笔者来看,却不足取。
现在的时代,是数字化时代,有的网络化口腔门诊都已形成规模。而一些原本经营很好的诊所,却还存在“作坊”式的经营模式,致使一个时期本已效益很好,因不与时俱进而在另一个时期内却濒于“死秧”的边缘。管理者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有时或是看到了,也不去改旗换帜,一味地以着原来的思路去经营,其势必败!所以,笔者认为。管理者需不时地换一换体内流动着的传统血液。利用一定的时间——既使没有时间,也要挤出时间——来充一充快要耗尽的能量。“磨刀不误砍柴功”、“识时务者为俊杰”嘛。
政策上充电 中国卫生制度的改革,历经二十几载,最后的结论是:败笔。虽然有一些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中谈到给中国卫生改革下结论为时过早,但败笔这一现象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给国人交上了答卷。改革的成功与失败不在此文的讨论范围之内。那是“肉食者谋之”的事情,作为我们口腔诊所的医生与管理者却不用去“间焉”。但并非真的不去考虑。笔者认为:作为诊所的管理者,需要时刻掌握政策的动向。做到谋定而后动。而不是一味地追着市场去跑,“跟着感觉走”当然不足取,而“闭门造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愚人做法,更不是诊所管理者应俱备的头脑。
业务上充电 这一点在行业中至关重要,做为管理者,要时时的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紧跟行业的时代步伐,做到有地放矢。不去空谈,不做设想。因为我们所从事的是扎扎实实的业务,换句话说,是做“伺侯人的生意”,来不得半点疏忽。一切要以谨慎的科学态度来对待行业内的每一项技术改革,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方能有立于“牙林”(套用“武林”)不败的必要条件。
经营思路上充电 现代的口腔医学,已从单一的医学服务模式向商业化服务模式转化。各种层次的口腔诊所都几乎经营着同样的服务项目,而如何在这些同样的服务项目中寻找中一种适合于本诊所的经营思路,就需要管理者去适时的听一些市场营销方面的课程,学一学专业以外的知识,诸如理财,诸如企业管理,诸如营销等等,因为市场经济最大的特点是优生劣汰。而这一潜规则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要求诊所管理者需要“按套路出牌”!
换血 抛弃原有的用人原则,传统的用人原则是以学历,职称,论著,学术派别等把人才分为三六九等,笔者认为:既把口腔科学引入到准商业化运营模式,诊所管理者就应采取“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战略战术,引进一些头脑里有市场化概念的执业者。来给诊所注入活力。因为现在的患者更关注的是诊所或医生是否能够为他们提供方便,快捷、优质、便宜、更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衷心地希望每一个诊所的管理者,能真正胜任企业法人这一称号,领导其企业(诊所)成为一个既赚钱,又健康,更快乐(于秦曦,魏世成语),更充满活力的文明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