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前牙区多颗相邻埋伏牙导萌的经验介绍

来源:网络 时间:2015/5/6

   上前牙区多颗相邻埋伏牙导萌的经验介绍

    【摘要】    目的 探讨上前牙区多颗相邻埋伏牙的导萌方法。方法 选择9例患者的22颗相邻埋伏牙为研究对象,常规拍摄定位X线片,再配合口内检查及模型分析,确定埋伏牙的位置及相互关系,决定拔除或外科手术-正畸联合导萌埋伏牙。结果 22颗相邻埋伏牙中,19颗埋伏牙通过外科手术-正畸联合导萌后顺利进入正常牙弓,未见牙根吸收、粘连,建立了良好的咬合关系;3颗牙根弯曲畸形的中切牙被拔除。9例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为19个月。结论 只要正确判断位置,掌握牵拉的适应证,相邻的多颗埋伏牙可以牵引入正常牙弓,恢复正常的咀嚼功能及美观。

    【关键词】  多颗相邻埋伏牙 导萌 定位

    牙齿埋伏阻生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颗相邻埋伏牙是指2颗或2颗以上的牙同时、相邻埋伏于黏膜或牙槽骨内。多颗相邻埋伏牙因相距较近,可能产生压迫,牵拉时的难度较大。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对9例患者的22颗埋伏牙进行了牵拉,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4年2月—2006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进行治疗的9例患者的22颗埋伏牙为研究对象。9例患者中,男5例,女4例;年龄10.5~15岁,平均年龄12.5岁。

    9例患者中,2例患者的左上中切牙及尖牙埋伏;3例患者的右上中切牙及尖牙埋伏,侧切牙近中倾斜及扭转;1例患者的右上侧切牙及尖牙埋伏,中切牙扭转;1例患者的右上3颗前牙埋伏;1例患者的2颗中切牙及1颗尖牙埋伏;1例患者的双侧中切牙及双侧尖牙埋伏。9例患者中,3例患者各有1颗埋伏中切牙的牙根弯曲畸形,4例患者的上侧切牙与尖牙发生了易位。

    1.2  治疗方法

    常规拍摄定位X线片,包括翼片、全景片、头颅侧位片、螺旋CT等,再配合口内检查及模型分析,确定埋伏牙的位置及相互关系。根据埋伏牙的发育及埋伏情况,决定拔除或外科手术-正畸联合导萌。

    对于需要手术-正畸导萌的埋伏牙,分析牙齿移动的先后顺序和方向,确定第1个手术切口的位置及后续的手术进路,常规手术暴露牙冠并粘接正畸附件。整个矫治过程可能需要2~3次开窗术。当导萌牙齿所需间隙不足时,采用螺旋推簧扩展间隙后再行开窗术牵拉。

    术后2周使用弱而持久的力进行牵引(一般为0.59 N)[1]。在牵引过程中,根据多颗埋伏牙的相互关系,调整每颗牙齿开始加力的时机、施力的方向等。

    2  结果

    22颗相邻埋伏牙中,19颗埋伏牙通过外科手术-正畸联合导萌后顺利进入正常牙弓,未见牙根吸收、粘连,建立了良好的咬合关系;3颗牙根弯曲畸形的中切牙被拔除,调整间隙,矫治结束后行修复治疗。对于易位牙,则保持其易位关系不变。9例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为19个月。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12岁,2004年9月以上前牙区多颗牙未萌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检查:│13未萌,│2近中倾斜且约80°扭转,│Ⅲ滞留(图1)。X线片示:│13骨内埋伏,│2与│3易位且近中倾斜,│1唇腭向高位阻生(图2)。治疗过程:拔除│Ⅲ,│2向远中倾斜移动,│3开窗并粘接托槽牵引,│1开辟间隙后行开窗术,在│1牙冠的腭侧粘接托槽,牵拉使│1冠向方、根向鼻底旋转移动,移动到一定程度后,再次行开窗术,在│1牙冠唇面粘接托槽。保持│3与│2的易位关系不变,调磨│3形态为侧切牙形态,治疗时间为21个月(图3、4)。

    3  讨论

    3.1  埋伏牙的定位

    多颗埋伏牙并存时其位置关系错综复杂,准确定位是矫治成功的前提。埋伏牙常通过口内检查、模型分析、多角度X线片、CT片或三维重建CT[1]等进行定位。口内检查有时可见到或触摸到埋伏牙隆起。模型分析可较全面地了解埋伏牙邻近的状况。全景片可帮助了解埋伏牙的牙位、数量及大致位置等。头颅侧位片在定位唇腭走向的牙齿时具有优势。翼片有利于判断近远中走向的牙齿与牙列的关系。螺旋CT及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较精确定位每颗埋伏牙的位置,分析埋伏牙相互之间、埋伏牙与已萌邻牙之间以及埋伏牙与颌骨重要结构之间的关系等[2]。

    3.2  开窗术及粘接附件

    多颗牙埋伏时,常需要2~3次开窗术。术中应尽量减少手术创伤[3-4],动作迅速轻柔,牢固粘接正畸附件。可靠的附件粘接是导萌埋伏牙成功的关键。笔者在临床上应用压迫加肾上腺素充分止血后即刻粘接附件的方法,未发生1例附件脱落。

    3.3  牵拉埋伏牙

    牵拉埋伏牙时,一般首先牵拉靠近方的牙齿。根据埋伏方向和埋伏牙之间的关系选择相应的牵引方向,目的是避开对邻牙的挤压,以免造成邻牙牙根的吸收、松动甚至脱落。临床上应按照无压迫无阻挡原则依次将多颗埋伏牙移动到正常位置。

    笔者牵引埋伏牙时,在矫治弓丝上弯制相应的曲作为牵引点,调整施力方向以避开对邻牙的压迫。对于腭侧近中倾斜的尖牙,在第一磨牙带环舌侧焊接开口向远中的牵引钩,便于尖牙先远中及稍向腭侧移动;对于唇侧近中倾斜的尖牙,将第一磨牙带环颊侧钩作为牵引点,便于尖牙先远中及稍向唇侧移动,以避免对邻牙的压迫。

    3.4  支抗的设计

    导萌过程中要注意加强支抗,这主要是因为部分患者正在萌牙中,后牙向前的推挤力量使后牙前移,阻生牙间隙减小,同时阻生牙萌出阻力较大,因此对支抗的要求较高。临床矫治时应使用具有足够强度的主弓丝稳定牙弓,笔者在牵引中通常使用0.46 mm澳丝或0.41 mm×0.56 mm以上的不锈钢丝。

    3.5  矫治力选择

    矫治力应弱而持久,且牵引速度不宜过快,以利于牙周骨组织的改建及纤维束的重新排列,从而获得稳定的疗效。牵引力过大,可能导致埋伏牙牙髓坏死。相邻的多颗牙埋伏,由于空间的限制,往往有个别牙错位明显。如本文典型病例中│1与│3的位置较高且错位严重,此时应使用弱牵引力,以防邻牙相互压迫,导致不必要的根吸收。笔者常用弹力线、链状皮链、剪开的3/8橡皮圈或结扎丝[2]等牵引埋伏牙。治疗过程中应随时摄片检查埋伏牙移动的情况,及时调整牵引力的方向、大小、开始及终止时间。

    【参考文献】
     [1] 陈雨雪, 陈铀, 郭杰, 等. CT三维重建在正畸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5, 23(5):410-411. CHEN Yu-xue, CHEN You, GUO Jie, et al. Clinical use of 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reconstruction of spiral CT for impact-ed teeth in orthodontics[J]. West China J Stomatol, 2005, 23(5):410-411.

    [2] 赵震锦, 宛莉娜. 埋伏牙正畸牵引治疗临床分析[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07, 36(4):445-446. ZHAO Zhen-jin, WAN Li-na. Clinical analysis of the orthodontic treatment of impacted teeth[J]. J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2007,36(4):445-446.

    [3] Kavadia-Tsatala S, Tsalikis L, Kaklamanos EG, et al. Orthodontic and periodontal considerations in managing teeth exhibiting sig-nificant delay in eruption[J]. World J Orthod, 2004, 5(3):224-229.

    [4] Sarver DM, Yanosky M. Principles of cosmetic dentistry in or-thodontics: Part 3. Laser treatments for tooth eruption and soft tissue problems[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2005, 127(2):262-264.

本站内容采集于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

扫一扫
网站地图 手机版 电脑版 广告联系QQ:49881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