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拔智牙的风险性
正确认识拔智牙的风险性
智齿与智慧无关拔掉并不会使人变傻
昨天有媒体报道,美国18岁少年本班杰明是很有天赋的音乐人,但在2月19日拔除智齿后,他出现了疼痛难忍和红肿的典型术后反应,48小时后病情恶化,最终不治身亡。
这则消息引发网友的热议,不少人回忆起自己拔智齿的“痛苦经历”,还有网友认为这印证了“拔智齿会丧命”的民间说法。
口腔专家说,智齿是指人类口腔内,牙槽骨上最里面的上下左右各一的四颗第三磨牙,是口腔最靠近喉咙的牙齿,一般在20岁左右萌出。从门牙牙缝开始,由一侧门牙向里数牙齿数目,如果有第八颗牙,它就是智齿。
在智齿的生长方面,个体差异很大,有的人在20岁之前就萌出了,也有的人到中年才长,有的人甚至终生不长,都是正常的。四颗智齿也不是一定会长全,某些人的智齿可能只长1至2颗,有的智齿长到一半就不再生长,这种情况称为智齿阻生。
因为智齿生长的位置特殊,给它的清洁和治疗带来许多问题,常引起的疾病有龋齿(俗称蛀牙)、牙周炎、牙髓炎。
智齿被誉为“智慧的象征”,主要是因为它的萌出时间在20岁左右,而此时人的生理、心理发育接近成熟,是“萌生智慧的年龄”,但一些人却曲解了它的字面意思,认为“它和脑神经相连,拔掉了智齿,人会变傻,甚至拔得不好会丧命”。
拔除智齿的风险并不大于拔其他牙齿
口腔专家说因为没有看到完整的诊断报告,他不能对“美国少年拔智齿丧命”的新闻做出评判,但拔牙有风险是毋庸置疑的。
虽然出现的概率极少,但我国也有拔牙后引起并发症导致死亡的案例。“我们在术前都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对其身体情况做出详细的评估,甲亢、心脏病、糖尿病等患者都容易因拔牙引发局部水肿,基础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后,才能考虑是否拔牙。”陈伟仕说。
“拔除任何牙齿都有一定的风险,这和它是不是智齿没有关系。”陈伟仕告诉记者,与其他牙齿相比,智齿离下牙槽神经管更近些,而且因为长得不规则,拔除它会遇到更多骨头阻力、软组织阻力和邻牙阻力,拔除难度相对更大一些,但从死亡风险来说,拔除智齿的风险系数和其它牙齿是同样的。
智齿该不该拔?并非所有智齿都要拔
任何牙齿都有其特定的功用,正常生长的智齿不仅没危害,反而有助于咀嚼和消化食物,特别对于粉碎硬壳食物有很好的效果,如果智齿生长发育得良好,并不需要刻意拔除智齿。
但遇到以下这几种情况,市民就应该拔除智齿:
一是智齿反复发炎,引起了冠周炎;
二是智齿食物嵌塞,导致本身龋坏或者相邻的第二磨牙龋坏;
三是前倾阻生,挤压邻牙牙根,造成邻牙被破坏吸收的;
四是形成了牙源性囊肿甚至肿瘤;
五是智齿太长导致单侧咀嚼的。
“很多患者都是牙疼得不行了,再来就诊,甚至有些人因为害怕拔牙,就一直熬着,疼了就吃点消炎药了事,等到30多岁了,邻牙已经被挤坏了、蛀空了才来看,这就会影响牙齿的功能。”正确的方法是在18岁前后到医院去拍个片子,对牙齿的整体情况做一个评判,尤其是对智齿的生长做一个预估,提早判断,就能有效预防可能出现的牙齿问题。
尤其是要出国读书的年轻人,或者准备生产的孕妇,一定要先到医院来检查一下,“国外看牙医比较昂贵,家长不在身边,孩子也不太会注意牙齿问题。我这里也常会碰到牙齿疼得半边脸都肿起来的孕妇,这个时候用药是非常困难的,很多药物都会对胎儿有影响,如果能提早预防,就能有效避免这类问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