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牙合畸形怎么引起
错牙合畸形怎么引起
世界上各国关于错牙合畸形发病率的报告相差很大,这与各国同盼种族、地理环境、经济、文化、饮食习惯等不同有很大关系。另外、各国学者在凋查时所依据的标准下同也会影响调查结果。在我国的几个城市调查虽均选用正常牙合为标准,但因对正常合规范内容不同,调查结果为29.3%~48.87%不等。1955年毛燮均教授以理想正常牙合为标准,对北京地区错牙合畸形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为91.20%。错牙合畸形怎么引起?
错牙合畸形怎么引起
错牙合畸形的形成原因及其机理错综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错牙合畸形的病因可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大类,而这些因素是通过对骨胳、肌肉及牙齿发生的作用,并使其产生变化而形成错牙合畸形的。
一、错牙合畸形的形成因素
(一)错牙合形成的骨骼因素
上下牙合骨的大小和形态,上下颌骨的相互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因素,不同人种之间骨骼类型有明显的差异,甚至同一人种的不同人群以至个体之间也存在广泛的差异,可以认为,上下牙合骨的发育蓝图,早在胚胎时期即已由遗传基因所确定,但颅骨的生长发育过程,仍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功能因素,尤其是肌肉功能作用,长期对骨骼的生长发育发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骨骼关系限定了牙弓关系,所谓骨骼关系是指颌骨的基骨关系。牙弓受牙槽骨的支持,在多数情况,牙弓及牙槽骨的关系应与基骨关系相匹配,但有时可出现牙槽骨关系与基骨关系不同的情况。其原因是牙弓可不完全受基骨大小相位置的支配,这种颌弓与牙弓这间相匹配的情况,实际上正是骨量与牙量不协调的结果。因此,牙齿是否能排列整齐。上下牙弓是否能形成正常的牙合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骨的发育情况,一切影响骨胳发育的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对牙合的特征起决定性作用。
(二)错牙合形成的肌肉因素
咀嚼肌、舌肌和面肌对引导牙齿进入最后位置,并稳定在送一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肌肉的形态和功能变异将影响牙齿的化置和合关系;因此肌肉因素在错牙合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唇在垂直高度的变异,以及在近远中方同的位胃异常。不但可以影响切牙位置及其倾斜度,而且可以对牙弓的近远中关系发生影响。舌肌与唇肌一起协同发挥作用。与吞咽、咀嚼和语言功能密切相关。其大小、位置及功能状态对牙弓形状及合关系的影响也是显著的,牙弓处于舌肌与唇颊肌之间,牙弓是否保持原有排列和形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牙弓内外压力的平衡。当然牙弓所受到的力不仅仅是内外两侧的肌肉压力。而且与下颌位置以及由于功能运动所引起的口内压力变化有关。
(三)错牙合形成的牙齿因素
由于牙量与骨量不协调是现代人类咀嚼器官的重要特征。而且主要表现为牙量大干骨量。所以牙列拥挤是常见的错牙合表现这一,由于牙量相对大于骨量。故可发生牙齿的重叠和错位、牙齿阻生及牙齿的异位萌出。因为牙齿位置和萌出方向由于拥挤而发生各种变异,必然进一步导致紊乱。
乳牙早失及其他替牙期的异常,同样使牙位及骀关系受到影响。另外,牙齿数目的异常,牙齿大小、形态及结构的变异,对错牙合的形成也起着一定的影响。
总之,任何可能引起骨骼、肌肉及牙齿产生变异的原因,只要有足够的作用强度和作用时间,最终都可能改变牙颌的正常生长发育而形成错牙合畸形。原始的病因可能只作用于一种组织。也可能同时作用两种以上的组织;即便开始只是一种组织受到影响而发生变化,也可能进而引起其他组织的继发性改变,例如肌肉附于骨骼之上。肌肉功能力的异常将改变颌骨的形态及位置,颌位变异反过来影响肌肉括动;肌肉活动的变异影响牙弓的长度和宽度,而牙弓的这些变化同时还取决于颌骨的大小和形态。可见,错抬的形成机理是错综复杂,相互关连的。它是原始病因与各种口腔合面部基本组织结构长期作用起一系列变异的结果。
二、错牙合畸形的先天因素
(一)遗传因素
在漫长的人类进化史上,错牙合畸形从无到有,从轻到重,这是因为环境的改变,使人类咀嚼器官发生相应的变异。由于这些变异逐渐地积累和巩固。久而就形成固定的性状,终于表现为遗传。造成这一结果的条件有以下几项。
1。人类基本行动姿势的改变
由于环境发生变化。原始人类由森林地带迁住平原地带。其基本行动姿势由爬行逐渐过渡到直立行走,身体和头部的重心发生相应的变化。支持头部的颈背肌肉逐渐退缩,颈部变细,为了达到头部前后平衡,颌骨退化缩小。而颅骨则因脑量的增大而扩大,逐渐由原始人那种大颌小颅演变成现代人的小颌大颅的颅面外形。
2。火的使用
由于人类对火的认识和利用,饮食由生食变为熟食,食物由粗硬逐渐变为细软,咀嚼器官的功能刺激也日渐减弱,其发育潜力必然受到削弱。因而形成咀嚼器官日趋退化的遗传倾向。
3。咀嚼器官退化不平衡 不同的组织具有不同的可塑性,咀嚼器官各部分退缩的速率并不一致,一般肌肉退缩最明显,骨骼次之。再其次为牙齿;Bergter曾就现代人与古人类的下颌骨不同部位及牙齿体积进行过比较,结果发现现代人下切牙区下颌骨宽度比古代人减少50%,下颌升支宽度减少40%,下颌体长减少30%,而牙齿体积仅减少5%~10%。由此可见,由于牙量退化程度明显小于骨量的退化程度,必然造成现代人类牙列普遍存在拥挤错位的情况。以上是从进化的角度就错牙合畸形的形成讨论其遗传背景。而从个体发育的角度看,错牙合畸形虽有各种展现形式,但从一般意义上讲,错牙合尚不属于具有特异传递规律的遗传性疾病,即不属于单基因遗传性疾病,而属于多基因遗传或多因子遗传,而多基因遗传往往表现为一种遗传倾向,表现为亲代与子代之间牙合及颅面性状的相似性,这种遗传倾向还受环境因素的触发或制约。
与遗传因素有关的错骀畸形有牙列拥挤、领骨大小和形态的异常及牙齿数目相结构的异常等。
(二)其他先天因素
先天因素包括症传因素和出生前的环境因素,这里要讨论的是后者,即胎儿时期母体,胚胎或两者同时受列某种影响而导致胎儿牙颁器官发育的异常,可能影响牙颌器官正常的胎发育。从而导致错牙合的先天性因素如下:
1。母体因素
母亲怀孕期间营养、代谢的失调,将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妊娠期间母亲患传染病如风疹、梅毒等,可造成牙颌发育异常。如母亲在妊娠初期患风疹,胎儿出现畸形的可能性明显增加,胎儿如感染梅毒,可出现颌骨发育异常。且日后可见桑椹状磨牙及霍盒森门齿。另外。母亲在妊娠期间发生内分泌失调也可影响胎儿发育。实验研究证明,肾上腺皮质激索的增多,可导致腭裂的出现。
妊娠初期母体如受到过量的射线辐照。也可能引起胎儿发育异常而造成畸形。
2。胎儿因素
胎儿在发育早期,其本身的内分泌腺已参与本身新陈代谢的调节。若胎儿本身的内分泌失常,也可能造成先天发育异常而出现畸形。另外,胎儿在子宫内的环境异常。如胎位不正、羊水压力异常、脐带缠绕等,可使口面部受到异常外力的作用,而出现发育受阻或两侧发育不对称。
3。孕期外伤及产伤
怀孕期间母体遭受外伤或分娩时造成的产伤,可能引起胎儿颌面部发育异常而导致畸形。
4。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牙颌畸形
(1)唇裂和腭裂
颜面部畸形中最常见的是唇裂和腭裂,以往认为系遗传因素所致,但不少学者的研究证明,它还与出生前的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动物实验证实,母体缺乏核黄素时,可发生下颌短小或腭裂。某些传染病及子宫内损伤,也可引起唇裂或腭裂。腭裂常合并上前牙区的严重错牙合,如侧切牙先天性缺失,中切牙或尖牙豹易位、埋伏等,由于腭裂的存在,可使上颌骨发育不足,上牙弓狭窄或后缩,出现前牙或后牙反牙合。
(2)牙齿数目异常
可表现为先天缺失牙和多生牙。先天缺先牙可能系遗传因素引起,也可能在胚胎发育阶段因牙胚发育障碍而造成。先天缺失牙的后果取决于缺失牙的数目。如多数牙缺失,将使牙槽突生长不足,不但影响口面部美观,同时影嘀发音及咀嚼功能。多生牙常引起牙列拥挤和牙齿错位,多生牙的存在常合并严重的牙合干扰,可造成下颌运动障碍及牙合关系紊乱。
(3)舌形态异常
舌形态及舌肌功能压力与牙弓大小及形态密切相关。巨舌症可使牙弓、尤其是下牙弓异常宽大,出现大量散在间隙。下前牙被推向前造成反合,舌体常伸出于上下前牙之间可造成开牙合畸形。小舌症因舌体过小,不能构成对牙弓的正常功能压九,致使颌骨宽度发育不足,牙弓狭窄。
其他非遗传先天因素引起的错骀畸形有先天性梅毒引起的特异性牙颁异常,以及因营养代谢及内分泌紊乱造成的骀及颌骨的发育障碍。
三、错牙合畸形的后天因素
(一)全身性庆病
某些急性或慢性疾病,如发生在儿童时朝正值牙颌器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可能造成发育障碍而产生错牙合畸形。
1。急性或慢性传染病
某些急性传染同如麻疹、猩红热等。因出现体温异常增高,可影响正常的牙齿钙化过程。造成牙釉质发育不全,甚至影响须骨的正常发育。慢性消化不良和结核病等为长期消耗性疾病,机体的营养状况不良,也影响颌骨的正常发育和牙齿的萌出替换,从而造成错牙合畸形。
2。内分泌紊乱
(1)脑垂体功能异常
脑垂体功能不足时可产生侏儒症。患儿全身发育均受影响:身材矮小,骨骼发育迟缓,下颌骨发育不足,牙弓狭窄,替牙过程延迟,恒牙发育不良,牙体小而牙根短。而脑垂体功能亢进如发生在骨骺融合之前,可出现巨人症;如发生在骨骺融合后,则出现肢端肥大症。下颔异常增长呈粗大而前突,可成开合和下颌前突,因舌体增大而造成下牙弓宽大有散在牙间隙。
(2)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状腺功能不全时,患者呈伸舌样滞呆,发育迟缓,肌张力低下,可能出现各种牙颌异常,如牙弓挟窄、牙列拥挤、替牙迟缓,恒牙及颌骨发育不良等;甲状腺功能亢进,如发生在儿童期,可使骨骼发育加速、牙齿早萌。
3。营养不良性疾病
营养不良常导至维生素缺乏,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佝偻病,造成骨骼新陈代谢紊乱。颌骨发育亦受影响,可见上颌骨狭窄,腭益高供,上前牙前突拥挤及开牙合等畸形。由于骨质松软而缺乏支持力,在咀嚼肌的作用下,造成下颌骨变形,下颌角大,下颌体长而升支高度不足,形成特有的口腔形态异常。严重的维生素C缺乏可引起坏血病,牙龈易出血并水肿。影响遣牙本质能力,牙槽骨萎缩,造成严重的牙体及牙周病变,成为牙齿畸形和错位的原因之一。另外,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釉质发育不良及牙齿萌出迟缓。维生素B2缺乏除可引起牙槽嵴萎缩外,可能与后代发生腭裂有关。
(二)乳牙期及替牙期障碍
乳牙期及替牙期障碍,是导致错牙合畸形的常见局部因素,而这些瘴碍的发生,常与龋病的存在与发展密切相关。
1。乳牙早失
乳牙在正常替换前因龋病、外伤或其他原因而丧失,称为乳牙早失。乳牙早失常引起继替恒牙的错位,且会使局部的牙槽骨缺乏足够的功能刺激而发育不足。乳牙过早丧失,继替恒牙尚来萌出,缺隙可被邻牙部分甚至全部占据,以致日后恒牙错位萌出或埋伏阻生。如下乳尖牙早失,可致下切牙舌侧移位,造成前牙深覆盖;乳磨牙早失可使恒尖牙及双尖牙萌出时间隙不足,尤其当第二乳磨牙早失时,可使第一恒磨牙向近中倾斜移动,造成牙弓长度不足。乳牙多数早失时,患者咀嚼功能低下,为获得较多的功能性合接触,患者常向近中或侧方移动下颌,日久可成习惯并最终导致反合或下颌偏斜。
2。牙齿萌出次序异常
在正常情况下,上牙弓的萌出顺序为:第一恒磨牙,中切牙,侧切牙,第一双尖牙,第二取尖牙,尖牙,第二恒磨牙及第三恒磨牙;下牙弓的萌出顺序为第一恒磨牙,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双尖牙,第二双尖牙,第二恒磨牙及第三恒磨牙;在通常情况下,下颌牙齿要比上颌同名牙齿萌出早些,如果萌出顺序发生变化,也可以造成错牙合畸形,如上第一恒磨牙在下第一恒磨牙之前萌出,有可能构成远中错牙合。
3。乳牙滞留
乳牙在正常替换期过后仍残留在口腔内不脱落,称为乳牙滞留。乳牙滞留的原因大多因龋病而牙髓失活,牙根的正常吸收因破骨细胞的作用减弱而迟缓,甚至与齿槽骨之间发生粘连。由于乳牙滞留束脱落,继替恒牙可能错位萌出,也可能埋伏阻生。从而造成牙齿排列及台关系的紊乱。
4。恒牙早失
恒牙因某种原因过早拔除或丧失。而又未能及时得到修复时,很易发生邻牙向缺隙倾斜。对牙合牙伸长以及牙弓出现散在间隙等现象,尤其当第一恒磨牙早失时常可出现很多不良后果。
5。乳尖牙磨耗不足
由于功能性磨耗不足,可使乳尖牙明显高出牙合平面,当上下牙弓咬牙合时,上下乳尖牙可能发生早接触而引起创伤牙合,为下避免疼痛刺激,患儿常使下台向前或向侧方移动,日久即可形成的牙反牙合或功能性下颌前突。
(三)口腔不良习惯
口腔下良习惯种类很多,在错牙合畸形的病因学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若干不良习惯导致骨骼、肌肉及牙齿各方面的改变,在错牙合畸形的形成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1。吮拇和吮指
吮拇和吮指与口腔肌肉活动有密切关系。这种习惯动作在幼儿中很常见,以至有人认为属正常现象。Foster对2~5岁儿童的研究中发现33%的儿童吮拇或吮指;Buttner研究中发现55.4%的6岁儿童和16.6%的11岁儿童仍有吮指活动。一般认为2岁以前的吮拇指和吮指不属口腔不良习惯,如此动作持续至3岁以后就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首先,拇指如长期经常置于上下切牙之间,上下前牙受压可能形成前牙开牙合。长期经常的吸吮动作势必增加颊肌对牙弓的压力,造成牙弓狭窄和腭盖高供,上前牙拥挤前突,前牙深覆盖,开唇露齿等。吮指动作时手指有压下颌间后的作用力,日后可形成远中错牙合。
2。咬物习惯
咬物习惯最常见者为咬铅笔及啃指甲,另外尚有咬衣角,被角及枕角等。因咬物常固定于某一部位,因而常可造成该部位的小开牙合。有些患儿咬衣物时习惯于用前牙咬住而手抓紧衣物向前用力撕咬,可使上前牙唇向倾斜而造成前牙深覆盖。
3。唇习惯
在理想的上下唇关系中,其垂直距离应随着唇肌放松时,上下唇自然地合拢在一起,唇线水平大约在上切牙牙冠的中间,上下唇的前后关系是上唇略前于下唇,且下唇通常在上切牙的唇侧。下唇在功能运动和控制切牙位置上所起的作用比上唇要大,在行使正常功能如吞咽、说话时,下唇对下切牙可产生明显的压力,因此切牙的最终位置在程大程度上取决于唇的姿势和功能状态。
(1)咬下唇习惯
长期经常咬下唇可打破上下唇正常的垂直关系和前后关系。也改变了上下唇与上下切牙的位置关系,其所产生的异常肌力将导致严重的错牙合畸形。上前牙舌侧受下唇的推力而发生盾向倾斜或产生散在间隙。同时下切牙唇侧受下唇的异常压力而舌向倾斜,并造成拥挤,上下前牙距离增大,形成前牙深覆盖,上唇短缩,开唇露齿和下颌后缩。
(2)咬上唇习惯
不如咬下唇习惯者常见,其习惯动作是以下前牙咬于上层的前部,产生的异常肌力及引起错猪的机理与咬下唇者正好相反。可造成上前牙舌倾,下前牙唇倾,前牙反牙合,下牙合前突及近中错牙合。
4。舌习惯
儿童如患有慢性咽喉疾病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喉炎等。为减少咽喉部不适感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常把舌前伸置于上下前牙之间。替牙期儿童常用舌舔已松动的乳牙或初萌恒牙,日久均可形成舌习惯。如儿童原来即因吮拇等造成开牙合畸形,由于开牙合隙的存在,舌体亦习惯于伸向开骀隙,形成所谓继发性吐舌习惯。舌习惯的危害大多是引起开合畸形,有时因舌肌对切牙舌面的压力增大,可造成前牙唇倾并出现散在间隙;伸舌习惯常伴有下颌前伸动作,故除因舌肌的垂直压力造成前牙开牙合外,也可能形成下颌前突。
5。异常吞咽习惯
在正常吞咽动作中,上下牙闭合,舌体位于牙弓之内与牙齿舌面和上腭接触,同时唇颊肌收缩与舌肌协同动作,使牙弓处于动力平衡中。当有异常吞咽习惯时,患者常因咽喉部疾患而在吞咽时将舌伸向上下前牙之间,以减少咽部的压力,致使上下牙弓在吞咽时不能闭合,居和颊的肌力对牙弓的压力明显小于舌体对牙弓内侧的压力,使牙弓内外失去动力平衡(图27—2)。这样除造成前牙开牙合畸形外,下颌因降颌肌群的收缩力被牵向后,可发生下颌后缩畸形。
6。口呼吸习惯
当儿童患有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腺样体或扁桃体肥大等疾患时,均可引起呼吸道不通畅。正常的鼻呼吸发生困难,自然而然地改为口呼吸,口呼吸时下颌下垂,舌体同时被牵引向下,则上牙弓内侧失去舌的正常压力,在颊肌的长期压力下,造成腭盖高拱,上牙弓狭窄,上前牙前突,而下颌通常因张口而处于后退位,日久可造成下颌后缩,前牙深覆盖。长期口呼吸使上下唇不能闭口,造成上唇短缩外翻,开唇露齿等畸形。
7。夜间磨牙习惯
一般发生于夜间睡眠时,偶尔在清醒时亦有磨牙动作,是一种非功能性的下颌运动。磨牙时咬牙合力很大,可使牙齿过早地出现严重的磨耗,并可诱发牙周病,从而对牙齿形态和位置产生不利影响。
8。偏侧咀嚼习惯
偏侧咀嚼大多是由于一侧后牙有龋病性疼痛或因龋病造成牙体大部映损,甚至使乳磨牙或第一恒磨牙早失,因而使患儿仅用健侧行使咀嚼功能,日久即成固定习惯,即使原始病因消除后,亦难以自行克服。偏侧咀嚼时下颔向健侧偏移,造成健侧后牙对牙合或反牙合。下中线亦偏向健恻,同时因下身向健侧旋转,使健侧形成远中错牙合。而废用侧形成近中错牙合。咀嚼侧牙齿磨耗较多,而废用侧缺乏磨耗,且因废用而使口腔卫生状况恶化,常可见废用侧有大量牙垢和牙石存在。是为偏侧咀嚼的证据;另外,因下颌偏斜和两侧肌肉活动的不平衡,可出现颜面形态发育的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