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去髓术与根管治疗后的失败原因之二根管外因素所致治疗失败
分析去髓术与根管治疗后的失败原因之二根管外因素所致治疗失败
临床上有的病例虽经规范的根管治疗,但临床症状仍未能改善,有的经过多次封药仍有脓血液等渗出;有的久治叩诊痛仍不消失;有的窦道口溢脓虽经多次封药仍无改善等,因而未能达到根管充填的基本要求。和田甫等将治疗5次以上症状未能改善的称为难治性病例,并将根管扩大困难及防湿困难病例亦列入。笔者认为,真正的难治性病例只有前者;因为后者可通过其它方法加以补偿或克服。例如根管扩大困难,可以通过增加封药次数或封入具有渗透性强,并有杀菌解毒作用的药物治疗,仍可获得良好的效果;而隔湿困难则可使用橡皮樟或四手工作法克服。
根管内因素治疗失败,查清原因后重新治疗,大都可以治愈。根管外因素所致失败,除部分病例配合外科可以治愈,大多数病例重新作根管治疗也难以成功,形成真正的难治性根尖周炎。笔者在《实用牙髓病诊疗学》中将窦道口形状分为6种,其中的脓性针眼状窦口(压有白色脓液溢出,窦口仅有针眼大小无突起)几乎都是根管外原因,单纯根管治疗难以奏效。
常见的根管外因素所致治疗失败有下列几种情况:
1.根尖吸收或未形成 严重的慢性根尖脓肿可引起根尖吸收,X线片上可见牙根较正常牙短。治疗时因根尖狭窄处消失,扩大针深入到根尖处无明显的阻力感;根管冲洗后渗出液不易吸干,经多次封药渗出液亦未能消失;拔除患牙可见根尖呈虫蛀状缺损。也可见于根尖未形成即因故感染的病例。
2.牙骨质坏死 牙髓坏疽未及时治疗,腐质中的细菌及其代谢产物渗入牙根中的牙本质小管,导致牙骨质坏死吸收。临床检查可见患牙松动明显,有深牙周袋;X线可见几乎环绕牙根的骨质破坏影象。骨质坏死多伴有根尖吸收,拔除后可见牙根呈黑褐色且表面粗糙,此种情况若未摄X片观察,盲目治疗难以成功。
3.根尖结石样钙化物附着 极少数根尖脓肿病例,可因根尖长期浸泡在脓液中产生结石样钙化物附着。临床上根管换药久不奏效,窦道口溢脓不消。X线片难以显示附着的钙化物,需在牙根切除或拔除患牙后才能确诊。
4.牙根折裂 去髓术及根管治疗后牙根折裂,临床表现有多种形式,如牙根横折、根尖裂或根尖纵折等。根折时间长且断裂片移位,在X线片上容易发现;单纯的根裂在X线片上有时较难发现,有的仅见根尖至牙槽嵴顶垂直吸收的稀疏影。有的根折可能术前就已存在,但因未摄X线片而未能发现;有的虽已摄片,但因投照角度失误或阅片经验不足而漏诊。牙根折裂的临床表现请参阅前面诊断的博文。
5.牙周及根尖周因素 由牙周病导致的逆行感染,采用去髓术或根管治疗,由于骨质破坏修复需较长时间,在短期内难见明显效果;部分病例可因牙周破坏严重或退行性牙槽骨吸收难以恢复,使治疗归于失败,尤其是年老体弱患者。此外,某些合并有根面结石或牙骨质病变的患牙,如不采用牙周综合性治疗也难以凑效。
由龋等原因所致的牙髓及尖周病,如某一骨壁破坏缺损过大,其预后往往较差。常见于下第三磨牙倾斜或水平阻生,导致第二磨牙远中骨壁缺损,在拔除第三磨牙治疗第二磨牙牙髓病时,有的松动度难以改善,咀嚼功能亦较差。牙周病患牙拔除后近缺隙侧的牙齿,有的也可因缺隙侧骨质严重吸收而松动,根管治疗亦难凑效。
较大的脓肿或囊肿,单纯采用根管治疗也可能使部分病例归于失败。
6.根尖周异物 个别有根管治疗中断史的病例,在转诊经另一医师治疗时,术者如疏忽大意,可导致棉捻、纸尖或其它材料穿出根尖孔。滞留的材料成为异物刺激根尖周组织,也可使病变难以治愈,多见于根尖孔较粗的年轻患牙或根尖吸收的患牙。
蘸一般药液的棉捻或纸尖X 线片难以显影,只有在根尖切除或拔除患牙后才能确诊。但蘸有碘仿等X线阻射药物的棉捻在照片上则易显影。此外,行桩冠修复的患牙,在钉道预备时如操作失误,也可将牙胶尖推出根尖孔,导致治疗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