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个性义齿的五大修复原则及其四大美学意义
论个性义齿的五大修复原则及其四大美学意义
随着美容牙科的发展,个性义齿已不仅仅局限于排牙上的变化,而是涵盖了人工牙的个性选择和一系列仿生修复艺术的运用,从而使个性义齿就像舞台上的演员一样,鲜明而生动。
一、个性义齿的“功能”原则
口腔修复中任何审美的需求都必须建立在义齿具有良好的固位。稳定的口颌系统功能协调的基础上,这是个性义齿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如全口个性义齿要保证后牙有广泛均匀接触的正中(牙合)关系;前牙位置的调整不应形成牙列的早接触点,以保证至少具备三点接触的前伸(牙合)平衡和侧方(牙合)平衡;前牙间隙的设计应配合人工牙近远中径的减磨,而不是任意加大人工牙间隙,否则会影响后牙的咬合关系;前牙切端磨耗显示年龄,应有适当覆(牙合)和覆盖,防止影响切割功能;对个别要求反(牙合)排牙的患者,尽量以“对刃(牙合)”做折中处理,否则会影响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我们在临床上大多是按传统排牙法先排好整个牙列,然后按个性特点或要求调整前牙位置,义齿完成后再仔细地进行临床选磨,以保证义齿的功能效果为前提。
二、个性义齿的“真实”原则
个性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与统一,一直是口腔修复美学的理想境界。由于现代审美观念的渗透和影响,人们对牙齿美的认识也有所改变,许多人不再满足于“齿如编贝”的经典审美,而是追求蕴涵着个人气质和特征的自然美,追求朴实大方,轮廓分明的逼真美,即“个性”之美。由此可见,客观上讲,个性应是一种自然和天生的东西,主观上讲则是个人理念和行为的直率表现,毫无做作和掺假的成分。但应该注意区分的是作为患者追求的“自然之真”,实际上是我们医师和技师应该完成的“艺术之真”。患者的“自然之真”,可以一种毫无顾忌的对美的追求,但作为医生——“美的使者”和审美主体而言,必须接受义齿制作过程中种种形式和规则的约束(如患者的修复条件、选择的修复方式、修复材料和设备等)以及我们对患者所认为“美”的认同及其极限等。因此,医生不可以毫无原则的按照患者的要求去做,因为一味地取悦于患者,甚至去迎合其病态的求美动机,完成之后的义齿可能只有“真”,但并不美。
由此看来,有“美”而无“真”,是一种附庸之美;而有“真”无“美”,是一种盲目的复制,只有将两者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具备个性美感,从而保证个性修复的优势有充分展示的空间。
三、个性义齿的“变化”原则
有人认为,对传统的前牙排列不愿违背常规,便是缺乏个性,而将前牙打乱重排,认为位置变化越大、越多就越有个性,越有创新,片面地将“个性”与“变化”划上等号,从而将“变化”绝对化。我们对此不敢苟同,其理由是:经典的排牙方法尽管其形态是千中挑一的“理想(牙合)”,但这种理想(牙合)形态却至少是60%~80%患者所向往和喜好,这也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一种诠释。从很大程度上说,追求个性修复的人,并不排斥理想(牙合)标淮,而往往是在发现自己距理想(牙合)标准差距太大时,所作出的一种明智的选择,是一种“退中求进”的表现。因此,从广义上讲,理想(牙合)是一种美的积累和提高,而个性修复则是对它的补充和完善。如果对经典的方法缺乏深刻认识,就不可能有个性义齿的产生。个性修复是一个继承与变革的过程,是一个既需要传统约束,又需要创新张扬的实践。只有遵循这些原则,“个性与变化”才具有真正的临床意义。
四、个性义齿的“形式”原则
白天玺曾做过一个实验,全班40名同学在同一标准模型上排牙,尽管带教老师与修复条件乃至全口成品牙型号全部一样,但将排好的牙列用印痕法检查,却无一副完全相同的,由之累年增加,依然如此,竟然与指纹和面貌同理。如认定排牙是一种形式,那么不同的作品皆具“个性”了。
牙齿的形式因素包括线条,轮廓,突度,量感,质感,光感,色彩,比例,节奏,韵律等,各有自身的规律。对义齿进行修复设计时,不能刻意去攀附个性,如果患者无个性修复要求,不宜主动而为之。
尽管义齿的外在形式允许有较大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因此义齿的个性表现应该适度,牙位变动要不伤大雅。
五、个性义齿的“伦理”原则
人对牙齿的审美极具主观性,同时受家庭,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病人和医生对牙齿美的标准有时相同,有时完全相反。因此术前沟通十分重要,它包括医生和病人之间的沟通,医生和技工之间的沟通。
任何事物一旦打破常规,必然成为争议的焦点,个性义齿也不例外。术前思想工作要细致,应充分尊重患者在“个性表现”上的选择,必要时要征求其家人的意见,在医学伦理学上称之为“知会同意”或“知情同意”。我们的经验是在蜡堤上排牙后,常规让病人试戴,当面修改,直至医患双方满意为止。
随着电脑影像系统在美容牙科中的应用,我们可以在电脑里做各种模拟,设计,比色和分析,让病人共同参与,选择最佳方案,既可节省临床时间,又能减少义齿完成后的纠纷。
个性义齿的美学意义
1典型排牙法的最大特点是千篇一律地将左右同名牙按照严格的标难对称排列,结果就出现一种现象:不管年龄、性别、性格、肤色、面部特征和个人偏爱,都是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就像工厂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产品一样,从而暴露了它在审美价值上的缺陷:单一而无个性。而且人一眼就认出是“假牙”,称之为“托牙相”(denture look)。
长期以来,人们已经宽容和习惯于“戴假牙必然显示假牙”的“义齿面容”,医者和患者几乎都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殊不知,以美学角度去研究,还有一种“戴假牙看不出假牙”的口腔修复领域,这就是个性修复。个性义齿的关键在于突破了千人一面的审美格局,跳出了过于刻板的排牙圈子,追求的是体现“齐中之不齐”的更高的美学原则。
2作为形式美的因素,“逼真”和“自然”相对于“对称”和“整齐”来说,是更高层次的美学标准。个性义齿虽然是常规义齿表现手法上的一种“逆反”,但并不违背义齿的形式美规律,反而更加贴近了形式美的最高法则——多样统一,因为美的牙齿构成应是变化中的统一和统一中具有多样性。个性义齿正是将构成牙齿美感的六大要素(大小,形态,颜色,质地,排列,咬合)与患者的个性统一为整体,再现逼真,自然和立体感,使义齿含美于造型之中,溢美于造型之外。
3个性义齿成功的关键还在于使静态规则的美富有动感,这种由医学家利用有限空间为患者再造的人工器官,蕴涵着“有形的体积和无形的语言”,为医学美注入灵气,注入思维,使义齿真正拥有“人工器官+艺术珍品”的荣誉。例如一位工程师戴上个性全口义齿后,既恢复了咀嚼和发音的功能,又改变了苍老面容,同时找回了失牙前的“感觉”,随之而来的是情感上的升华,特意再做一副义齿,浸泡于精致的玻璃器皿中作观赏用,达到了“物我同一”的美学境界。这种超越直觉,凭借情感和理性深入到修复体内部而获得高度美感,只有具备一定艺术修养和特定审美心境的人才会产生。
4个性修复是医患双方在较高审美层次上的结合,是灵活运用排牙原则模仿自然的一种创造,其中借用了美学(应用美学)的许多研究成果,如气质学说,远视学原理,色彩学原理,视错觉原理,形式美法则,体象理论,格式塔理论,全息律理论,三维空间概念及仿生艺术等。个性义齿美学潜能的发挥,也就是说能否表达出患者干差万别的气质,容貌及心理特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技人员的美学修养。按照“素质桶理论”,我们认为,口腔修复科医生亟待加强“美学修养”这块“短板”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