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口腔医学中心2024年联合学术年会在京举办,12个专科联盟组建完毕

来源:网络 时间:2024/12/11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2024年联合学术年会在京举办,12个专科联盟组建完毕

2024年12月6日-8日,由国家口腔医学中心主办,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承办的国家口腔医学中心2024年联合学术年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为期3天的会议包含了中心主任会议、专科联盟主任会议、7个专科联盟成立仪式、口腔颌面外科专科联盟换届,以及院士讲堂4位院士开讲、大师讲堂9位专家的大会报告和12个专科专题研讨会上80余位专家的精彩演讲。大会以“共建共享谋发展,聚力前行铸新峰”为主题,国内外相关领域院士、50余位口腔医院院长、百余位知名专家教授和1400余名各专业参会代表围绕口腔医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前沿技术,共同探讨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内容充实、精彩纷呈。本次会议搭建了全国口腔医学高水平学术交流的又一平台,对于持续发挥国家口腔医学中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国口腔医学学科持续健康发展意义深远。

★ 开幕式:多中心协作引领学科发展
★ 院士讲堂:前沿进展与挑战
★ 大师讲堂:探寻口腔医院高质量发展之路
★12个专科专题研讨会内容分享:口腔修复、口腔全科、口腔病理、儿童口腔、口腔种植、预防口腔、口腔医学影像、口腔黏膜病、牙体牙髓、口腔颌面外科、牙周、口腔正畸

多中心协作引领学科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江雷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口腔医学中心主任张志愿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赵铱民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教授王存玉院士,北京大学科研部副部长、医学部科研处处长王坚成教授,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郭传瑸教授、名誉会长王兴教授、名誉会长俞光岩教授,国家口腔医学中心轮值主席、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院长邓旭亮教授,四川大学副校长、国家口腔医学中心主任叶玲教授以及全国口腔医学院校领导嘉宾出席会议。

开幕式由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副院长蔡志刚教授和开幕式由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副主任、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院长韩向龙教授主持。

北京大学科研部副部长、医学部科研处处长王坚成教授在致辞中谈到,国家口腔医学中心作为口腔医学领域的重要平台,承载着推动医学科技创新、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培养医学人才等多重使命,引领着我国口腔健康事业的蓬勃发展。他表示,北京大学医学部在政策方面、协调方面都会大力支持国家口腔医学中心的运行和发展,进一步强化中心功能定位和职责任务,为保障全民口腔健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郭传瑸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国家口腔医学中心自2020年底获批建设以来,始终站在口腔医学领域的最前沿,全面打造医、教、研、防、管的口腔医学高地,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合理分布,助力口腔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动口腔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他希望通过此次联合学术年会的举办,国家口腔医学中心能围绕中心建设目标,交流口腔医学新技术,激发口腔健康新理念,全面推动我国口腔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轮值主席、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院长邓旭亮教授代表中心三家主体医院,对全国各地口腔医学同道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在致辞中表示,中心三家主体医院建立了多中心的协同工作机制,形成了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模式,以创新高精尖口腔诊疗技术为核心,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提升研究成果转化能力。他强调,各联盟、各成员单位今后将进一步通过适宜技术推广、专科共建、科研协作等多种方式,引领带动全国口腔医疗服务能力、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升,为我国口腔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会开幕式期间还举行了第三批专科联盟的成立仪式,口腔病理、口腔医学影像、儿童口腔、预防口腔、口腔黏膜病、口腔正畸、口腔全科7个专科联盟正式组建;口腔颌面外科专科联盟届满换届。张志愿院士、叶玲教授和邓旭亮教授先后为新任的专科联盟主任、副主任颁发聘书,至此原定计划的12个专业的专科联盟全部组建完毕,这将为进一步提高口腔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提升我国口腔医学领域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奠定更坚实基础。

在12月7号上午的院士讲堂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江雷院士带来了离子量子态——生命超低能耗能量转换、信息传输及经络的物理化学本质的主题演讲。生物信息的储存和输出模式为Ca2+通道开/关态的的4D编码波函数,包括基因编程及学习/练习编程的两种模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志愿院士通过回顾中国口腔颌面外科的发展历史,分析了“中国特色”口腔颌面外科面临挑战和未来发展。学科发展需要顺应国家战略规划,接轨新质生产力;着力攻克国人高发病、特色病;提高预防的地位,重视科普和基本医疗。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铱民院士分享了AI赋能医用机器人的经验。医疗机器人通过传感器、机械臂、控制系统等的联合应用,解决了人眼、人手、人脑的局限问题。人机融合、AI赋能和高自主性是医用机器人发展的方向。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教授王存玉院士分享了衰老与骨再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衰老的过程中,骨髓中的脂肪组织会增多,而KDM4B细胞的缺失加剧了骨骼衰老和骨质疏松症中的骨脂肪失衡。KDM4B的缺失损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自我更新并促进MSC衰竭。此外,KDM4B细胞是甲状旁腺激素合成代谢作用所必需的。

探寻口腔医院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12月7号下午的大师讲堂环节,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黄铁军教授讲解了大模型原理和进展。人工智能有三大流派,分别是符号主义、连接主义和行为主义。符号主义的基本思想为物理符号系统(符号操作系统)假设和有限合理性原理,连接主义的基本思想为神经网络及其连接机制和学习算法,行为主义的基本思想为控制论及感知-动作系统。

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武阳丰教授围绕建立现代临床研究体系、促进高质量临床研究发展展开演讲。现代临床研究体系包括现代临床研究技术支撑体系和现代受试者保护体系两部分。现代临床研究支撑体系需要完善伦理委员会及审查制度、现场监查监督的质量保证体系、科研诚信保障体系和科技伦理与科研诚信教育培训体系,各级行政管理机构需要做到紧密配合、协调行动,发挥社会监督,实现多元治理。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席建忠教授以基于微肿瘤芯片开展精准医学和耐药机制研究为主题展开演讲。临床需要能指导患者用药的体外模型,而当前的诊疗手段多是一种间接的、统计的方法。现有诊疗模式为基于病理、影像等间接数据并按照指南从十余种方案中选择一种方案,其临床有效率在30%~50%,往往选择的并非最佳治疗方案。未来期待在拓展建立新癌种的微肿瘤研究模型、研究微肿瘤自组装的分子机制等方向有更多的发展。

浙江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附属口腔医院党委书记陈谦明教授认为,口腔院校应“以本为本”,育人才是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浙江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获了极大的育人成效,人员规模提质增量,人才队伍日趋壮大,师资队伍建设成果显著,本科录取分数线位居全校前列。依托校院联合共建创新创业实验室等优质平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及团队。“厚德博学、自强不息、求是创新”,如同院训一样,浙江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也将向着“创一流口腔学科、建卓越口腔医院、攀国际口腔高峰”的目标砥砺奋进。

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杨驰教授表示,想要建设一流的国家口腔医学中心,需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疾病预防为目的,重视成果转化,并协同网络为支撑。对于口腔学科的重大疑难疾病来说,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可以获得更加高效的诊疗方案,而推进队列研究则可以为疾病的防治决策提供支撑。另外,“产-学-研”体系也应进一步完善,将科研产出有效转化并推广,普惠全国。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院长韩向龙教授总结了华西口腔的“数智”转型历程。华西口腔一直坚持坚持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统筹推进,通过落实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建立人工智能平台和口腔健康管理平台、推动学生智能导学系统的落实,立足国家口腔医学中心的职责使命,将华西口腔打造为“医、教、研”全覆盖的高质量数智化口腔医学中心。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院长、附属口腔医院执行院长陈莉莉教授表示,人才才是第一资源。中山大学一直秉承着“思想引领、制度先行、事业引人、平台育人、文化留人”的理念,打造口腔医学人才高地。经过优秀人才引进、杰出青年托举和医院环境建设等一系列举措,中山大学口腔医院的医疗资源和院校治疗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将来也会以更加坚定和昂扬的信念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口腔院校奋进。

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副院长陈发明教授分享了以质赋能探索口腔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的经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发展方向、运营模式和资源配置方面做到转变和提高。构建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需要做到:聚焦患者安全,打造“硬核”坚盾;聚焦医患同心,提升“硬核”服务;聚焦持续发展,锻造“硬核”实力;聚焦效能发挥,锤炼“硬核”担当。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院长邓旭亮教授介绍了北大口腔医学的创新体系。临床研究是创新链条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需要在方法学门诊指导设计临床研究管理委员把关、研究管理体系完善、伦理委员会审查保障、质控中心检查培训等方面做好保障。成果转化是加强科技创新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需要通过、专职团队管理、完善优化政策、探索成果转化新模式等环节来落实强化科技成果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网站地图 手机版 电脑版 广告联系QQ:49881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