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细丝轻力非拔牙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𬌗的临床观察

来源:网络 时间:2024/6/11

利用细丝轻力非拔牙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𬌗的临床观察
安氏 Ⅱ 类Ⅰ分类错𬌗为正畸临床常见的错𬌗畸形,其临床表现多为凸面型、上切牙唇倾、前牙深覆𬌗深覆盖、磨牙关系远中,发病率为15%一20%, 占正畸患者的49%。

该畸形常伴侧貌不良,对患者的精神心理及社会交往造成一定影响,为有效改善侧貌,正畸临床对此类患者大多采用减数治疗,且已取得肯定疗效,成为纠正 Ⅱ 类Ⅰ分类错𬌗的常见治疗手段,但拔牙矫治也存在患者及家长顾虑多、代价大、疗程长等缺点。

本文针对安氏 Ⅱ 类Ⅰ分类患 者以Tip—Edge技术原理细丝轻力纠正上牙列牙齿近中前倾,以达到非拔牙矫治前牙深覆盖的目的,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现对其矫治方法及矫治原理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一2017年3月在银川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接受治疗的安氏 Ⅱ 类Ⅰ分类患者12例,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11—14岁,平均年龄12.6岁,疗程14一18个月。

纳入标准:

1磨牙为远中尖对尖关系、前牙深覆盖<Ⅱ。的安氏 Ⅱ 类Ⅰ分类错𬌗,且ANB角<6°。

2尚处在生长发育高峰前或高峰中。

3低角病例(SN—MP<29°,FH —MP<22°)。

4无牙列拥挤或轻度牙列拥挤(牙列拥挤度<4 mm)。

排除标准:

1磨牙为完全远中关系,中重度骨性Ⅱ类Ⅰ分类错𬌗(ANB>6°)。

2已过生长发育高峰期。

3高角病例(SN—MP>40°, FH—MP>32°)。

4中重度牙列拥挤(牙列拥挤度 >4 mm)。

5牙周病。

1.2 矫治方法

第一阶段:

符合适应症范围的12位患者均采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治疗,仅在上下颌前牙区粘直丝弓托槽,16、26、36、46粘带环,以0.016澳丝在带环颊管近中约1 mm处弯制后倾曲,尖牙近中弯制小圈曲,弓丝人槽或悬吊(视拥挤错位情况)单翼斜结扎,弓丝末端回弯,以3/8皮筋行轻力Ⅱ类牵引。

第二阶段:

前牙深覆盖深覆𬌗基本解除,前牙咬合打开,粘托槽,NITI圆丝入槽结扎,逐号排齐, 换用0.018澳丝依据第一阶段弓丝弯制继续轻力Ⅱ类牵引。

第三阶段:

上下牙列排齐整平,前牙深覆盖深覆𬌗完全解除,双侧后牙区三角形垂直牵引进行精细调整。

2结果

12例患者均矫治成功,上下牙列整平排齐,前牙覆𬌗覆盖正常,磨牙关系中性,上下中线居中,侧貌良好。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值比较见表1。

3讨论

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安氏 Ⅱ 类Ⅰ分类错𬌗患者, 其深覆盖产生的机制除遗传因素外,往往与患者存在原发性继发性唇覆盖及口呼吸等不良习惯有关, 其导致上牙列牙齿轴倾度增加,继而产生前牙深覆盖与深覆𬌗,而Tip—Edge差动直丝弓技术是融Begg细丝弓及Edgewise技术之长的一种矫治技术, 兼具传统直丝弓技术与Begg细丝弓技术的优点。

传统直丝弓技术在初始弓丝人槽后随着尖牙的竖直与远中移动,较容易产生使前牙萌出的力,从而使覆𬌗加深,产生“车轮效应”;而Tip—Edge托槽斜面开放角的设计,采用细丝轻力,允许牙齿沿目标方向倾斜至一定范围后转为整体移动,由于差动牙齿移动将使根部滞后,牙冠的倾斜移动不会导致垂直向的副作用,就避免了前牙垂直向的“车轮效应”,不但消除了以上副作用,还将简化治疗,使深覆盖的减小和I类磨牙关系的获得更为容易,早期即可将安氏 Ⅱ 类Ⅰ分类前倾的牙轴纠正,解决前牙深覆𬌗深覆盖,大大缩短疗程。

而在安氏Ⅱ类I分类错𬌗的矫治中,打开咬合是深覆𬌗矫治成功的关键之 一,张晓芸等对Tip—Edge差动直丝弓技术第一 期打开咬合机制的研究表明,咬合的打开是上下切牙的绝对压低和上下磨牙的伸长所致。因此上下颌磨牙区后倾角的弯制及轻力 Ⅱ 类牵引的应用在矫治早期即对前牙覆𬌗覆盖的改善及咬合的打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证明,部分安氏 Ⅱ 类Ⅰ分类错𬌗伴低角的病例是Tipe—Edge技术的最佳适应症, 但Tip—Edge托槽本身单翼设计的特点需要后期正轴,即使Tip—Edge Plus新一代托槽省略了Side—Winder正轴簧的弯制,仍需要通过热激活辅弓完成控根,给临床操作带来不便,从而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

笔者通过临床探索发现直丝弓托槽槽沟尺寸多为0.022~0.028,若以0.016澳丝入槽还存有较大余隙,完全可以实现一定范围内的倾斜移动,因此笔者尝试利用Tip—Edge细丝轻力配合临床常见的直丝弓托槽完成部分轻度安氏 Ⅱ 类Ⅰ分类错𬌗的矫治,术后患者前牙覆𬌗覆盖恢复正常,上前牙唇倾度改善,取得满意疗效。

运用Tip—Edge技术原理细丝轻力进行矫治的过程中,有许多细节值得临床操作时高度重视,否则不仅事倍功半,且会带来副作用。比如长期使用 Ⅱ 类牵引引起下磨牙伸长,导致下颌平面顺时针旋转, 致下颌平面角增大、下前牙唇倾度增加。研究表明青少年安氏Ⅱ类患者利用Tip—Edge Plus技术矫治后U6一MP距、L6一MP距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

贾海潮的研究结果提示使用此项技术后下切牙唇倾度会增加,而这批试验组术前术后下颌平面角 (FMA)及LI—MP的数值变化也验证了这一点,但只是略有增加,还在合理范围内,对抗这种副作用最关键的是适应症的选择及矫治技术的应用,因此临床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运用Tip—Edge技术原理不拔牙矫治只适用于低角、下前牙相对直立、磨牙初始远中关系的安氏Ⅱ类I分类错𬌗。

2全程必须强调轻力,一般每侧0.495N,是正常颌间牵引力的六分之一。

3牵引皮筋尽量挂在下颌弓丝末端而不是磨牙颊面管,这样水平矢量会远大于垂直矢量,且能有效减少覆𬌗,抵抗远中冠倾斜。

4  0.016澳丝弯制弓形时,需扩大弓形且弓丝中后段呈直线,这样不仅能对抗长期 Ⅱ 类牵引产生的后段牙弓缩窄问题,而且能规避由于弓丝颊侧段曲度及支抗弯曲的合力造成的磨牙旋转。

5 上颌的支抗弯曲要向近中不断调整,避免在前牙覆盖减小的情况下弓丝向远中滑动, 致使后倾曲滑入颊面管中影响施力。

作者:陈冬梅,张佐

宁夏医学杂志2017年11月第39卷第11期Ningxia Med J,Nov.2017,Vol39,No.11

网站地图 手机版 电脑版 广告联系QQ:49881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