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起搏器:改善您“尿不出”、“漏尿”的难言之隐
膀胱起搏器:改善您“尿不出”、“漏尿”的难言之隐
新闻提要
7年前,时年40岁的张先生因高处坠落外伤导致脊髓受损,经外科手术后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排尿功能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排尿困难,常常在排尿时需要按压小腹才能勉强排尿,尿潴留症状明显(膀胱内残余尿200-300ml)。张先生需要每天进行多次自家清洁导尿,并且经常出现尿路感染的问题,给生活造成了很大困扰,不敢出远门、不敢社交,每天与排尿作斗争成为了张先生生活的全部……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存在障碍的张先生
与膀胱起搏器的7年相伴
经过四处问诊,张先生得知自己可能患上了“神经源性膀胱”。当人体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损,无法承担“信息传递者”的工作时,由此产生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被称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张先生听说通过“骶神经调节术”,也就是植入膀胱起搏器可以帮他解决这个排尿难题,于是慕名来到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就诊。
我院泌尿外科专家在对张先生进行仔细评估后,建议张先生尝试骶神经调节一期体验治疗。对于张先生而言,植入膀胱起搏器可能是他在未来摆脱导尿、最大程度恢复排尿功能的唯一办法。一期手术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术后患者张先生残余尿为阴性,且排尿困难的症状明显得到改善。以往,患者张先生需要在厕所里呆上7、8分钟才能完成排尿,经过骶神经调控治疗后,排尿时间缩短至1分钟左右,也不再需要按压小腹。
之后,泌尿外科手术团队为患者张先生顺利完成膀胱起搏器的永久植入,术后疗效一直保持稳定。在7年时间里,仅2枚硬币大小的膀胱起搏器成为张先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张先生几乎忘了曾经的“难言之隐”。直至去年年底,张先生发现刺激器电量即将耗尽,便再次回到我院就诊,并更换了一枚新的刺激器,这块新的膀胱起搏器将继续为患者的泌尿健康保驾护航。
科普贴士
什么是神经源性膀胱?
有哪些症状和危害?
如果您患有神经系统疾病,或在经历脊柱等外科手术后时出现“膀胱失控”的困扰,可能是得了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神经病变或损伤(如脊髓损伤、卒中、多发性硬化)等导致的神经系统调控紊乱,从而对膀胱控制能力不足的疾病,膀胱不能受自己控制储存和排出尿液。临床上,根据病因的不同,神经源性膀胱可能出现不同的表现,如:
1、储尿期功能障碍:膀胱不能稳定的储存尿液,出现尿急、尿频、夜尿、尿失禁、遗尿等症状;
2、排尿期功能障碍:膀胱无法顺利将尿液排出,包括排尿困难、膀胱排空不全、尿潴留(膀胱内残余尿>50ml)、尿痛等症状,
3、排尿后症状:如尿后滴沥等。
4、其他症状:排便功能障碍,便秘或者大便失禁,男性出现勃起功能障碍等……
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查明原发疾病,即查明导致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神经系统病变的诊断
2、下尿路功能障碍和泌尿系统并发症的诊断,需要通过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尿动力学检查和膀胱尿道镜等检查手段加以明确。其中,尿动力学检查是评估神经源性膀胱的“金标准”。
神经源性膀胱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失眠、抑郁、性功能障碍等),甚至还有可能进一步引起上尿路损害、肾积水、尿路感染等问题,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伤友们不用过度恐慌,如果自己能够对病情有充分的了解,及时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是可以改善症状和及时保护上尿路功能。
“膀胱起搏器”——
解决小便难言之隐的新利器
如今,骶神经调控疗法(俗称“膀胱起搏器”)为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带来了新希望,微创植入的“膀胱起搏器”可有效保护上尿路功能,并改善多种排尿障碍问题。目前该疗法被运用于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非梗阻性尿潴留、神经源性膀胱、间质性膀胱炎、大便失禁等排便障碍性疾病的治疗。它通过弱电脉冲影响骶神经,从而调节膀胱、括约肌及盆底等神经反射,使异常的神经反射重新达到平衡,从而安全有效地控制排尿排便功能障碍的症状。
骶神经调控疗法自1994年已经开始应用于临床,累计造福全球40万名病患,该疗法“微创、可逆、安全、有效”,成为接受创伤较大或影响生活尊严的手术(如膀胱扩大或尿流改道等)前的更优选择,术后患者也很有希望可以摆脱长期插尿管、垫尿不湿的困扰,回归健康自由的生活状态。
“膀胱起搏器”的常见问与答
问:膀胱起搏器手术怎么做的,是个大手术吗?
答:“膀胱起搏器”手术分两期进行,是个局麻下的微创手术。
一期手术:在局麻下,穿刺并放置一根电极至骶神经的位置,并通过一根延伸导线将电极与体外的临时刺激器连接,术后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参数,测试约14-28天,让患者充分体验疗法的获益(减轻尿频症状、降低残余尿量,恢复膀胱感觉等)再决定是否进行二期手术。
二期手术:如一期术后达到较好疗效,患者可以选择进行二期手术。二期手术将连接到体外临时刺激器的延伸导线取下,将电极直接与永久刺激器(膀胱起搏器)相连并植入皮下,从而完成全部手术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