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的做法与体会
规范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的做法与体会
口腔诊疗及器械处理过程中的消毒灭菌工作和隔离防护技术是预防和控制经血液传播的关键环节,也是薄弱环节。目前普遍存在口腔诊疗操作过程中消毒隔离及防护意识淡薄;器械处理过程清洗不彻底;消毒灭菌方法选择不当;消毒灭菌难以保证等问题,直接威胁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因此,国家卫生部制定了《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通过法规建立口腔诊疗感染控制的长效制剂,降低了口腔科门诊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减少了医患纠纷,提高了医疗质量,保障了医疗安全。
1 方 法
1. 1 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通过建立和完善口腔科门诊的各项管理制度、各类人员职责、操作流程和应急预案,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将口腔诊疗感染控制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评项目,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严格认真地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使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降低或杜绝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1. 2 制定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
制定全年培训计划,每月科内进行1次医院感染知识学习,每半年进行1次医院感染知识考试,要求从事口腔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必须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手段。
1. 3 科学布局
口腔诊室布局合理,标识清晰,按治疗区与非治疗区设置诊室,物流从污到洁单向流程设计,设有处置室(有菌区) 、清洗室、消毒灭菌室、储物室(无菌物品存放室) ,各手术椅间用高约1. 6 m隔栏分隔或设置单个诊间,诊室内通风良好,配备空气消毒、洗手或手消毒设备。
1. 4 制定诊室保洁制度
对暴露在唾液、飞沫、体液中的物体,表面采用避污膜隔离屏障,每次诊疗后更换避污膜。患者治疗中使用强吸引器,可通过调整合适体位及使用橡皮单以减少空气中气雾的污染程度。地面、桌面,每天用500 mg/L 含氯消毒液消毒2次,出现污染随时清洁消毒,痰盂一人一用一清洗消毒,每日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做终末消毒。每周对诊室进行1次彻底清洁消毒,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抹或喷洒桌面、椅子、门窗、墙面、地面等。每日定期开窗通风,紫外线消毒1~2次, 1 h /次。
1. 5 定期监测,规范化管理
消毒护士每月对空气微生物做监测,每日测试无菌器的效能(BD试验) ,每月做活菌芽孢检测,每月无菌物品质量监测,每月测试结果保留登记备查。每日监测含氯消毒剂浓度,每周监测戊二醛浓度,确保消毒液监测100%合格。高压灭菌器每锅消毒时登记消毒时压力、温度、时间,保证灭菌效果。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定期监测,每天登记消毒时间,同时,医院感染科、护理部、科护士长定期或不定期对诊室表面、无菌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医务人员的手及空气进行微生物学监测,这也是对执行感染管理制度效果的跟踪检验,有利于不断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1. 6 制定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的各项操作程序
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拔牙器械、手术器械、牙周治疗器械、车针、敷料、牙科手机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无菌。拔牙器械、手术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每次使用后即用流动水手工刷洗或机械清洗,带血器械还需用加酶清洗剂浸泡清洗,加快血液、体液、脂肪等污染物的溶解和分解,使清洗更彻底,流动水冲净后置于干燥箱中烘干或用洁净干毛巾擦干。检查器械的完好性,上油保养,无菌物品一经打开,有效期不超过4 h。车针、根管治疗的各种扩大针、扩大锉等微型器械使用后,先手工清洗,再用加入酶清洗剂的超声波机清洗,流动水冲净后晾干或烘干,置于容器内或封口机封塑后,注明消毒日期,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每套器械一人一用一灭菌。洁牙机使用后将机柄、机头同时放进加入酶清洗剂的超声波机里清洗,流动水冲净后擦干,机柄、机头和板手一同用封口机封塑后,注明消毒日期,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各型高、低速手机,每次使用前后均需踩脚闸冲洗管腔30 s,以减少回吸污染,也可配备管腔防回吸装置或使用防回吸手机。手机使用后放进加入酶清洗剂超声波机清洗,流动水冲净后擦干,上备用车针,自动注油机注油保养或手工注油,封口机封塑,注明消毒日期,纸面朝上平放于B级脉动高压蒸汽灭菌器里灭菌。因为B级脉动高压蒸汽灭菌器抽三次真空,确保手机轴承的空隙及管通内空气完全抽出,灭菌后存放于干燥、密闭、清洁容器内,有效期6 个月,一人一机一灭菌。各种敷料,如:干棉球、75%酒精棉球、纱布等均需每日灭菌,而干罐持物钳、持物镊有效灭菌时间不超过4 h。
凡接触病人完整皮肤黏膜的口腔诊疗器械,如: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我院已全面使用一次性医用手套、漱口杯、吸唾器、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一次性物品,使用后按一次性医疗废物处置制度执行。
口腔印模、咬合蜡、嵌体等从病人口中取出后先用流动水冲洗残留的血液、唾液、体液,再用5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喷雾后密闭于塑料袋中10 min,流水冲洗后再灌注石膏模型。石膏模型置于强紫外线灭菌柜中经紫外线灯照射消毒1h后送技工室,同时技工室加工后的正畸保持器,活动或固定义齿用加工物必须经灭菌柜中的紫外线灯消毒,流水冲洗后再给病人配戴。
1. 7 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
医用垃圾管理应指定专人负责,盛装医用垃圾的每个包装物、锐器盒外应当有醒目的警示标识、标签,标签上注明垃圾产生单位、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殊说明,同时有专人对医用垃圾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医用垃圾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处置去向及经办人等,在运送垃圾前检查包装物或锐器盒的标识、标签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者不得送到指定储存地。医护人员应掌握医用垃圾分类收集、运送、暂时储存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掌握医用垃圾分类中的安全知识,加强专业知识、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等知识的教育,预防刺伤、擦伤的伤害措施及发生后的处理措施,同时制定应对医用垃圾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的紧急处理预案, 以减少病人、医护人员、其他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2 体 会
2. 1 器械种类特点
口腔科门诊诊疗器械种类繁多,价格昂贵,器械结构复杂,腔隙较多,增加了清洗、消毒、灭菌难度,污染的器械不仅危及病人,也危及医护人员,传统消毒方法是器械使用后,仅采用消毒液浸泡、涂擦,消毒灭菌效果难以确定,易造成医源性感染。解决这一难题,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舍得投入。2001年起我院一次购买了N级、B级高温高压小型灭菌器、封口机、自动注油机、超声波清洗机、强紫外线灭菌柜,按牙椅与手机头等口腔医疗设备,确保一人一机一灭菌,一人一物一灭菌。每年市监督部门、院感染科、护理部定期或不定期检测无菌物品,生物学监测达到100%合格。
2. 2 观念转变
口腔治疗中要解决部分医务人员传统观念,即认为口腔本身就是有菌器官,无需严格的无菌操作,操作过程中自我防护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概念不强,因此应加强对口腔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和自我防护的教育,引入标准预防概念,视口腔为感染源。接触病人诊疗时穿立领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时戴防护面罩或眼镜。值得注意的是,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现有的手套仍存在质量差异,约有2. 9%的手套存在针尖状微孔,据统计, 20 min一个小微孔可通过19 000个细菌。因此戴手套应和洗手相辅使用,每次诊疗前后、戴手套前、脱手套后均需洗手,严格遵循六步洗手法。有研究显示,虽然病人是感染的直接来源,但是造成医院感染扩散的途径则主要是医务人员的手,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措施,用流动水冲洗、肥皂洗手,自然菌消除率达99. 5%。
总之,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和控制诊疗过程中交叉感染发生的核心,工作中严格执行现有的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方案,加强口腔医务工作者的职业卫生习惯教育,增强行政部门的有效干预,可确保口腔医疗安全,降低医院感染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