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怎样实现
《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2年,使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再经过几年努力,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名~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更好地为群众提供连续协调、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全科医生制度的核心,也是最迫在眉睫的,是如何解决全科医生人员短缺的难题。
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披露的数据,目前全国范围内经过注册的全科医生有6万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生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颁布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简称《规划》)制定的目标是,从今年开始,3年内培养6万名全科医生,到2020年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
如何实现30万名全科医生的目标?“小病在基层”的人力支撑如何得到满足?
我国现短缺全科医生20万名
——培养途径有3条
“我们这里有20多名全科医生,基本上都是医学院校毕业,走的是毕业后全科医学教育的途径。”广州市华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振尧说。
这所隶属于广州市荔湾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了5万名居民,全科医生几乎都来自于广州医学院和广东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并在广州医学院接受了全科医学继续教育培训,通过考核取得执业资格。
简振尧告诉记者,这几年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找工作很难,想留在广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个不错的选择,加上待遇逐渐改善,所以吸引生源没有前几年那么困难。
根据国务院要求建立的全科医学制度,城乡每万名居民要配备2名~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华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超过这个标准。但按照这个标准来计算,我国13亿人口至少需要26万名全科医生,而目前全国范围内经过注册的全科医生只有6万名。
北京市是医疗资源比较集中的城市,但按每600户居民家庭拥有一个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的配置规划,全市需要社区医务人员约3万人,目前全部在岗的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仅有18710人,缺口近1.2万人。
如何解决全科医生来源难题?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席彪教授指出,只能依靠长期培养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当前急需与规范化培养周期较长之间的矛盾。
据了解,全科医生培养途径的设计主要有3条:一是通过全科医学方向的正规医学学历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也就是通过国家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的形式;二是通过转岗培训途径培养全科医生,即对在职人员进行全科医学转岗培训,以提升其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三是通过“5+3”的毕业后医学教育等规范化培训,来培养全科医生。
专家指出,《规划》要求3年内培养6万名全科医生,这一任务已被分解,一是通过规范化培训途径,培养1万名全科医生,二是通过转岗培训,培养5万名全科医生。
高校全科医学专业培养
——由“自发”到“订单”
“首都医科大学是最早招收全科医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近年来本科停招,主要开展研究生教育。”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副主任崔树起告诉记者,全科医学毕业生人才流失始终是个问题。
据了解,近年来,不少医科院校开始招收全科医学专业,但从今年起基本停招。记者查询了广州医学院网站,2010年,该校曾招收了150名全科医学学生,但今年没有招收计划。
医学院校直接招收全科医学专业,遭遇了“冰火两重天”的境遇。重庆医科大学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几年前,该校曾试点招收过50名全科医学生源,毕业时全部流失,原因主要是社区待遇太低,不具有吸引力。
这位负责人总结说,因为没有任何强制性措施,学生自主择业和双向选择的毕业生就业政策,是造成毕业生流失的原因。
另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毕竟存在巨大的缺口,一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生存状况改善,必然会制造旺盛的人才需求。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广州医学院2007届全科医学方向毕业生,社区和地市卫生局预订100多人,而毕业生总共只有60多人。
如今,由教育部和卫生部共同启动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将接过全科医学本、专科培养思路,由国家统筹,承担起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卫生人才的重任。
政策这个看不见的手开始发挥巨大的作用。记者从卫生部获悉,今年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预计培养5315名临床医学生。记者从安徽省了解到, 2011年,该省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扩大到本科和专科两个层次,省内医学院校均参与其中。而广西医科大学专门设置了全科医学院。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指出,免费培养医学生,在校期间户籍仍保留在原户籍所在地,毕业后,按照入学前签署的定向就业协议,到有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6年。
有专家指出,这一系列举措解决了全科医学培养几大“漏洞”:一是有协议在手,不用担心毕业生“主动”流失;二是免费培养有一定吸引力,能吸引优秀生源;三是按需培训,针对各地的需求来统筹人数,改变以前单一高校自主招收生源的盲目性。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救急”加“过渡”
“前几年我们培训了1万多名全科医生,这两年重点转到转岗培训,去年完成1933人,今年的任务是1300人。”四川省全科医生培训中心副主任李绍敏介绍说,现在任务很重,按照规定,转岗培训主要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正在或者准备从事全科医疗的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进行的,对符合条件的,按需进行1年~2年的转岗培训。
“由于医学院校培养全科医师的能力有限,周期较长,而转岗培训可较快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输送全科医师,是近3年全科医生培养的一种过渡性措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计划制订者之一的席彪指出,转岗培训全科医生比其他方式更加快速、经济,也更加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
记者了解到,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被纳入医改制度中,在国务院下发的《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中,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医改任务,并列为国务院与各省、卫生部与各省卫生厅(局)签订的医改任务责任书的内容之一。
毕业后医学教育
——“5+3”是最佳模式
“全科医生与急诊科医生很像,都是面对不同专科的患者,要及时进行分诊、处理,需要具备很高的素质。”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王仲说。
在全科医生制度设计中,将全科医生培养逐步规范为“5+3”模式,就是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
有专家指出,这种培养全科医生的模式,与国外培养全科医师相似,以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为核心,培养对象具有较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经规范化培训后知识面较宽,业务能力较强,能胜任社区医生的工作。从长远目标看,这无疑是一种最佳的培养模式。
记者了解到,自2005年之后,全国各地相继推动“5+3”模式。拿北京来说,在全市依托市属大医院建立起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对进入社区工作的全科医生进行3年的培训,2年在临床轮转,1年在社区实践。
从2003年卫生部启动“建立我国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制度”课题研究开始,卫生部就把专科医师培训的事务性工作交给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学便作为独立专科纳入其中。
“这种专科基地培养全科医生,符合全科医学的学科规律。”卫生部有关部门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需要厘清的一个概念是,普通的基层医生只有经过培训考试后才能成为全科医生,没有取得这一资格之前只是社区服务医生。
医师多点执业
——吸引高端人才向下流动
社区为何吸引不了高端人才?向下流动的“堵点”何在?崔树起指出,解决“上游”问题,钥匙在“下游”。没有良好的工作平台和较理想的职业发展前景,没有良好的政策,无法吸引高端人才到基层。
不少专家认为,至今没厘清全科医生的定义,这是高端人才加入全科医生队伍的障碍。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顾媛指出,全科医生制度实现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把全科医生岗位职责设置清楚。比如,全科医生不是公卫医生,其人群防保任务是通过团队合作实现的,全科医生的首要任务是对社区居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及慢性病管理。
顾媛指出,吸引高端人才,必须打破现在人事体制,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全科医生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使得人才的流动更为便捷,人力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有专家指出,提高全科医生的待遇,必须打破“大锅饭”的怪圈,身份的转变,使得全科医生可以通过签约的服务模式来获得收入,收入与服务的质量与数量挂钩,将能够解决待遇偏低的困境。
据了解,北京从今年3月起试点实行的“医师多点执业”,希望促使大医院的医生到社区基层服务,借此提升社区医生的吸引力。
各国全科医生培养模式
英国 英国是社区卫生服务发源地。英国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包括医学本科阶段的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3个阶段。医学生经过至少5年的医学院校的学习,毕业后经过一年临床实践向英国医学会申请注册成为医生,注册医生中大约有48%最终成为全科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