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民营口腔赶走淘金"拦路虎"龙年腾飞

来源:网络 时间:2012/1/27

    刚刚过去的2011年,对于民营医院来说,是一个机遇年。我们看到了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推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政府降低了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的门槛、民营医院得到了更多的术指导、社会给民营医疗提供了更多金融支持……在这一年里,民营口腔抓住机遇,通过自身的努力,在行业在规模、技术设备、经营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都有所提升。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口腔行业发展的仍盘旋着几只"拦路虎",2012年我们还有硬仗要打。

   

  民营口腔行业在"春天里"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医疗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民营口腔同其他民营医疗机构一样,作为一支新生力量异军突起,日渐壮大,为促进民众的身体健康,缓解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民营口腔的壮大发展迎来了更大的机遇。

我国口腔医疗需求上升 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口腔医疗服务市场到底有多大?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有龋齿的人超过6亿,如果依靠现有的医疗机构来治疗已经发病的患者,要用两个世纪的时间才能完成。根据中国医师协会的统计数字,中国牙科医生与人口比例为1:28000,而发达国家牙医与患者比例大致为:美国1:1000、日本1:2000、瑞士甚至是800人就拥有一位口腔医生。国内口腔医疗行业有无限的发展机会。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仅因为牙痛而上口腔医院,牙齿不美也上医院,这又蕴含着一个市场。口腔医疗"需求",其实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对口腔预防保健的需求,二是对口腔美容的需求。而前期我国口腔医疗市场的缓慢发展现在则极有可能转变为后发优势,有望得到快速的发展。

口腔民营医疗机构的"暖"政策

2010 年 12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明确提出"符合条件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可纳入医保定点范围",以及国家新医改中民营医院在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等方面将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在解决医保准入与人才晋升这两个困扰民营医院发展的最大瓶颈后,可以预期,未来我国民营口腔市场将在现有的发展速度上继续快马加鞭。 我国口腔医疗发展的最终方向是改变现有的倒金字塔型的医疗服务体系,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形成正金字塔型的口腔医疗服务体系,即把口腔疾病中最常见的 "拔" 、 "补" 、 "镶" 牙的诊疗工作解决在基层 ,解决在社区,使口腔医疗保健的人力资源重心逐渐下沉到基层 ,下沉到社区;把口腔预防保健,口腔美容这一块交给民营口腔医疗中技术水平较高的机构;最后疑难杂症的诊治和最为重要的临床科学教育研究交给公立口腔医疗机构,这一部分需要国家财政来进行相应的支持。在建成这样的口腔医疗体系之后,既能盘活市场,解决老百姓看牙医难的问题,同时又满足了不同人群对于口腔保健,口腔美容等不同的需求,充分挖掘了我国口腔医疗市场的潜力。

口腔医疗市场经营主体不专"公"

一直以来,我国口腔医疗市场主要的医疗服务提供主体是公立口腔医疗机构,但是近几年情况有所改变。2009年10月中华口腔医学会民营口腔医疗分会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民营口腔医疗正式走上了规范化,专业化的道路,会上公布了截止到2009 年,我国民营口腔医疗机构已达 4万家,从业人员20万人,在整个口腔医疗体系中所占比例已经接近 30%,这其中连锁式口腔门诊队伍的迅速壮大更加吸人眼球。目前已经有大量的连锁口腔诊所出现在经济发达的一线及省会城市。瑞尔齿科分布在3个城市,门店数量有12个;佳美口腔分布在4个城市,门店数量有29个;拜尔齿科分布在1个城市,门店数量有12个;永康口腔分布在4个城市,门店数量有24个;通策医疗分布在7个城市,门店数量有13个。与爱尔眼科在眼科民营领域的一家独大不同,这些口腔连锁或多或少存在同行竞争,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口腔连锁领域内的并购将会风生水起。

素质提高民营口腔弱势地位有望改观

随民营口腔医疗市场蓬勃发展,民营口腔在执业医生的素质、结构、层次等方面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自主创业者多为低职医生,如今高等院校和国有着名医院以及国外留学、深造归国的、学有所成、业有所精的高素质的人才也纷纷加入民营口腔队伍,为提高民营口腔的综合素质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趋势在未来将有增无减。

高等院校的口腔专家、教授"走出去"开业,私立口腔医生中的佼佼者被院校"请进去"任教,这在国外已不再是新闻。这一形式,如能随着我国院校教学、研究机制的改革而变成现实,对未来民营口腔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将是锦上添花。此外,管理出效益--毕竟,从经营管理的角度来看,相对于国有口腔机构,民营口腔在这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它们可以是口腔医师的自主经营管理,也可以是金融、管理、口腔专家的结合体,这种结合不受时空限制,所产生的效应往往是不同凡响的。

"齿"缝淘金 民营口腔遭遇拦路虎

在这一年里,民营口腔在机遇面前抓住机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在行业在规模、技术设备、经营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都有所提升。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口腔行业发展的仍盘旋着几只"拦路虎"。在阻碍民营口腔行业发展的原因中,既有制度、政策等外部因素,又有民营医疗机构自身固有的一些"顽疾"。
政策壁垒:民营口腔难跨的鸿沟
虽然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绿灯"的指引下,民营医院发展迎来了历史新机遇,但业内人士认为,在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作用下,要营造出公平的外部环境仍有点困难。


201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改委等五部委《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当时,很多民营医院院长欢欣鼓舞,认为这个"58号文"标志着"民营医院的春天来了"。然而,一年来,仅有少数省份出台了实施细则,而多数地方则将这一政策"悬在空中"。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医院职业化管理研究室主任周生来说,国家之所以鼓励发展民营医院,就是希望通过外压,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形成"鲶鱼效应"。但是,目前优惠政策在各地还未真正落实,民营医院的发展还存在很多政策壁垒。

在医保定点政策上,针对民营医疗机构的相关具体性政策尚未出台,大多数民营医疗机构都被排除在医保定点单位之外,完全跟不上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速度。据报道上海居住人口64%持有医保,80%以上人群的常规口腔治疗均在公立医疗机构进行,而民营口腔医疗机构的服务人群不足10%,仅为少数的"白领阶层"和"富有"阶层。服务市场份额的严重不足使得民营医疗机构的生存难以"苟延残喘"。

"信任危机":民营口腔的尴尬

当有的民营医院正在为打造诚信形象付出艰苦努力之时,为数不少的民营医院因经营难以维持,违背初衷,转战短期市场,追求短期效应。部分小规模的民营医院干脆做起一锤子买卖。如:做虚假广告,疗效与承诺不相符合,给患者造成心理创伤和经济损失;给医生下达经济指标、有计划地骗取患者钱财,放大病情成为医生惯用伎俩。此外,民营医院的医疗水平远不能和公立医院相比,医务人员经验不足,知名度、信誉度比较低。民营医院周边市场的培育和拓展均处于初级阶段,任何一个投资者的急功近利行为,都将给整个行业带来危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部分民营医院的短视行为,不仅葬送了自身的长远发展,更严重的是使整个行业形象受损。新的投诉和纷争势必使民营医院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诚信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民营医院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得不到患者的认可,民营医院无丝毫发展可言。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惟一出路就是彻底改变经营观念,把盲目逐利的短视观念转移到诚心为病人服务的长久发展观念上来。打铁仍需自身硬。民营医院正在遭遇 "信任危机",值得整个行业为之反思。

人才:民营口腔的短板

专业人才互动难: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现行医务人员多机构执业有明显限制,国内医务人员执业注册也只能在一个单位,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对医务专业人才资源共享利用的极大障碍。但众所周知,培养一个医务专业人才是靠自身的努力和长期的经验所完成的,由于中国民营医疗机构刚处于萌芽阶段,现阶段的所有医务人才可能大多出自于公立医疗机构的培养,但公立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将共同承担社会的义务-服务于患者,那么合理利用人才资源,互通有无又有何不好呢?问题是如何协调管理,平等互利。但目前人才的互动涉及到公立与私立二大阵营的直接经济利益冲突,虽然国家已于今年7月颁发了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医务人员的"互动",但二大阵营的人才互动恐怕还是"纸上谈兵"吧。

专业人才职称晋升难:中高级职称晋升是每一位公立医院专业人员的职业目标,有限的名额和众多候选人早已形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落魄"于民营医疗机构的专业人员想要在此得到施舍分得"一杯羹",实属难上加难。虽然公立医院常年的论资排辈习性,加上不同地方、不同区域、不同单位的评定标准参差不齐,使得职称职称的含金量大减,但职称晋升仍是目前公立医院抑制人才流动的一个砝码。

专业人才奇缺: 专有资料显示目前99%的医疗专业人才都掌握在公立医疗机构手中,相应1%的民营医疗机构专业人才均是最初由公立医疗机构中"分化"出来的创业者,虽然这些人具较高专业水准和职称背景,对民营医疗机构的定位和专业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面对民营机构的需求,显然是"杯水车薪"。为求发展,高薪聘请退休人才,海外留学人才,乃至"跳槽"人才是目前民营机构解决专业人才短缺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对民

网站地图 手机版 电脑版 广告联系QQ:49881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