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里的恶魔——牙结石到底有多么可怕?
口腔里的恶魔——牙结石到底有多么可怕?
导读
说到牙结石,很多人可能不甚了解,以为只有在人体内部如胆囊、肾脏等区域才会形成结石,殊不知牙齿上结石其实更为常见。正是由于人们对牙结石的存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其潜在危害也没有被人们所察觉,直到它引起龋病和牙周病等口腔疾病并引发严重后果,人们才后悔莫及。现在将带大家认识牙结石这一口腔中的大恶魔,了解关于它的概念、产生、危害及应对方法。
1、什么是牙结石?
牙结石又称牙石,通常存在于唾液腺开口处的牙齿表面。如下颚前牙的舌侧表面,上颚后牙的颊侧表面和牙齿的颈部,以及口腔黏膜运动不到的牙齿表面等处。牙结石最开始是乳白色的软垢,通过逐渐钙化变硬。它是由75%的磷酸钙,15%~25%的水、有机物、磷酸锰、矿酸钙及微量的钾、钠、铁所构成。牙结石通常呈现出黄色、棕色、或黑色等,有的与自然牙颜色相近,有的则明显可见差异。
2、形成牙结石的原因
牙结石形成的原因来自很多方面,主要有几下几点推论:
唾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促使无机盐沉淀于牙齿表面上。
退化细胞的磷酸盐酵素使有机磷水解产生磷沉淀于牙齿表面而形成。
由于细菌使唾液的酸碱值升高而呈碱性,造成唾液中的蛋白质分解,放出钙盐,沉淀于牙齿表面上而成。
与口水浓度有关,浓度愈大,愈易沉淀。
另外,牙结石形成的速度、形态和硬度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新生牙结石只需12-15小时。快速形成的牙结石要比慢慢形成的牙结石要软且碎。
3、牙结石的危害
牙结石一旦钙化,就等同于在口腔中落地生根,建立了生存的基地。但这位大恶魔并不会就此止步,而是继续开枝散叶、呼朋引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越积越多、越级越厚,并逐渐向牙颈部位发展,形成更为隐形也更为可怕的“龈下结石”。
牙结石从牙冠逐渐向下蔓延,牙结石每进步一些,牙槽骨就萎缩一些,久而久之,牙齿就逐渐松动,牙结石便见缝插针,逐渐蔓延到牙根部位。对口腔而言,结石是一种异物,它的存在本身就会不断刺激牙周组织并压迫牙龈,影响口腔局部血液循环,造成牙周组织病菌感染,引起牙龈发炎萎缩,形成牙周袋。当牙周袋形成后,食物残渣、牙菌斑和结石等更易堆积,进一步的破坏更深的牙周膜,如此不断的恶性循环的结果,终至牙周支持组织全部破坏殆尽,牙龈出血、牙周疾病等随之而来。总而言之,如不能及时清除,被牙结石缠上的牙齿最终逃脱不了溃烂脱落的命运。
作为口腔健康的一级杀手,牙结石的存在不容忽视。值得注意的是,在牙结石形成之初由于硬度较小,使用口腔清洁或刷牙等方法往往较容易清除,而随着日积月累的钙化、牙结石在口腔中紧密附着,普通的刷牙或口腔清洁方法便难以将其去除了。
相信有的朋友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就已经按耐不住“揽镜自照”来确认自己口中有没有被牙结石入侵了吧?不用过分担心,接下来将传授给大家对抗之法,帮助大家战胜这位牙周疾病的罪魁祸首、口腔中的大恶魔。
4、牙结石的清除方法
经过钙化的牙结石难以通过刷牙等传统方式清洁,但口腔洁治可以做到,也就是通常说的洗牙。洗牙有手工挂治和超声洁治两种,目前大部分医院和诊所采用的是超声洁牙。手工刮治通过比较精细的龈下刮治器刮除牙齿附着的牙石和菌斑。而超声洁牙机则通过高频率震荡传导至特制工作尖,将能量集中在工作尖并释放,对顽固坚硬的牙结石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并将其震碎,使其从附着的牙面脱落。同时,超声震荡产生的水雾将环绕在工作尖的周围,将牙结石的碎屑冲洗殆尽。
两种方法都可以去除牙结石,但相比传统手工洁牙,超声洁牙更加高效、同时更加舒适无痛。特别是针对肉眼不可见的龈下牙结石、牙菌斑等的去除,超声洁牙效率更胜一筹。
5、牙结石的日常预防
1.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坚持刷牙,至少每天两次,每次3分钟。刷牙是预防牙结石形成的一种简便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牙结石的沉积是由少到多,逐渐形成的。经常刷牙可将刚刚开始沉积于牙面的牙垢、牙结石及时刷掉,防患于未然。推荐选用软毛牙刷,选择合适的牙膏。
2. 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口腔健康检查,以便及时发现与定位牙结石,尽早通过专业口腔洁治将其清除。
3. 少吃精细的食物,如:饼干、蛋糕等(精细食物粘稠性大、糖分高、极易沉积于牙面,不仅容易形成牙结石,还会造成龋齿)
温馨提醒
牙结石危害巨大、去除的难度也很大。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洗牙后牙齿表面会变得比较粗糙(去除了大部分牙结石、菌斑),如果不注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即使彻底洁治后,牙结石仍较容易再次沉积在牙齿表面,卷土重来。因此,对抗这位危害口腔健康的大恶魔,我们必须保持打持久战的心态,不可掉以轻心,同时注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让牙结石“无处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