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数字化如何持续赋能产业未来? | 黄远亮教授专访
口腔数字化如何持续赋能产业未来? | 黄远亮教授专访
2023年,口腔医疗服务走出疫情的同时,集采政策也正式落地,口腔行业迎来了短暂的“震荡期”,变化显著,为口腔医疗机构、加工厂和上游企业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如此趋势下,口腔产业对数字化的需求是否产生了变化?变化与挑战激发了哪些新的需求?需求孕育了何种机遇?
本期《今日口腔》专访了瑞尔集团技术委员会副主席、瑞泰口腔江浙沪总院长黄远亮教授,从口腔临床管理者的角度与我们畅谈种植集采后口腔行业的变化,发现新的需求与现有问题,探讨数字化转型如何为口腔产业持续赋能?
Q1
今日口腔:2023年以来,口腔产业走出疫情,又迎来了集采政策。在政策推动下,是否催生了新的需求?
2023年疫情过去了,口腔医疗机构恢复了正常的工作流程,并开始持续运营,同时国家为了惠及百姓推出了口腔种植集采政策,在今年6月份正式落地,这确实带给口腔医疗行业一些改变。
首先集采政策推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我国更多缺牙患者的需求得到满足,因为价格便宜,很多患者都在期待政策的实施。目前集采落地后,许多口腔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开始接待更多的缺失牙患者,医疗资源开始供不应求,这对口腔种植的工作流程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是临床端,医生要在保证种植服务质量的同时,提升服务的效率。临床工作的两端,供应种植体的公司和义齿加工单位也在积极配合,要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控制生产与运输的成本,提升整体的效率,以满足临床的第一需求。
Q2
今日口腔:“质效提升”似乎成为了口腔产业的最新需求,目前是否有一些解决方案?
目前,口腔临床端正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整体的质量与效率。早期数字化主要是用导板,现在可以用比如X-GUIDE导航系统,都在不断提升口腔种植的精准、可靠与便捷。以数字化口腔种植为例,在数据获取阶段,今天几乎所有的种植医师都会在术前利用CBCT影像技术,观察种植区的三维结构,来避免术中伤及诸如下牙槽神经、上颌窦等重要解剖结构。此外,CBCT还能为后续的种植导板和导航提供精准、可靠的数据源,这是口腔数字化的基础。
进入口腔种植的设计阶段,除了应用CBCT了解患者的影像资料,还可以应用口扫、面扫,甚至电子面弓、下颌运动轨迹描计仪等先进的数字化手段,更多地了解患者局部骨和软组织情况,以及患者的全身情况。数字化技术之间的相互融合,也就是数字二维或三维影像的融合与配置,使各种影像资料能够标准化,诊断和设计将更加精准。
到了手术实施阶段,我们需要依托一些载体,如种植导板、种植导航或种植机器人,将术前的设计规划精准落实到患者的口腔中去,实现从现实到虚拟,再从虚拟到现实的精准安全种植。例如一个接近下颌神经管或上颌窦底的种植病例,种植体的深度和距离重要结构的距离都需要严格把控好,此时数字化的技术就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加精准和安全保障。
Q3
今日口腔:数字化似乎是应对目前挑战的一剂良方,未来口腔数字化诊疗是否会加速普及?
是的,我认为未来数字化将更加普及,但这个过程,需要几个方面的努力。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强专业医师的培训。这非常重要,要让口腔医师真正了解数字化技术可以给临床带来什么,以及学习如何应用数字化技术。在年轻医师的培养上,除了徒手进行口腔种植的基本功训练以外,也需要进行数字化相关思维和技术的培养,让他们学会操作种植导板,导航和种植机器人。
第二个方面就是技术改进。目前导航已经能够在种植术中展示患者的口内骨结构,也能看到种植体植入路径。但导航中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种植医师需通过看向屏幕来操作术区,无法直视术区,存在“舍近求远、以大博小”的弊端。未来可能经过改进让种植医师能够直视术区,就好像Google眼镜一样,通过眼镜能够实时看到种植区域的透视图,而不是仰头或转头去看大屏幕。此外还有与患者的互动性可能增强,未来从实时导航到机器人,能够根据患者的体位变化,与患者产生实时精准互动,及时进行调整来确保种植的安全性。
第三个方面是数据的联通,例如盈纬达公司提出的“一站式口腔数字化”。
目前大部分临床医疗机构在数字化实践中有个普遍问题,即数字化设备之间无法进行数据的精准互通与融合。不同硬件设备采集的数据如果无法进行精准联通和配准,那么就会为诊断和诊疗带来误差。因此,“一站式口腔数字化”很重要,通过一个平台整合患者诊疗流程中的所有数据,包括诊断、规划、种植、可选择修复和后续维护的整个流程,实现一个数据闭环,让医疗机构工作更加顺畅和便捷。
Q4
今日口腔:关于未来更进一步的发展,《盈纬达数智口腔白皮书》提出了“数据开放”和“智能辅助”两大赋能口腔数字化落地的关键要素,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这确实也是痛点和挑战。数字化最终的目标是让口腔医师和医疗机构喜欢使用,愿意购买,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数字化技术一定要落实、落地才有生命力,所以未来的数字化一定是有核心的技术优势。
不同设备的数据精准度不同,比如口扫和CBCT之间的配准和融合,是需要不断地通过点对点、通过解剖标志进行配准。配准技术方面如果做得不好,它也可能造成后期的误差。如果说这能由一个平台来实现数据的融合,依据同一个坐标,同时在这个准确的数据基础上进行诊断辅助,我觉得是个趋势。这也需要研发公司和医疗机构通过临床技术需求与工程技术之间的频繁交流,借助学术沙龙或者国际会议的研讨,并且能够进行一些数字化口腔种植基础的体内外试验,相信未来种植技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更具优势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