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14家?“连锁”和“港股”仍是赛道IPO的主题词
一年14家?“连锁”和“港股”仍是赛道IPO的主题词
2024刚开始,口腔赛道就连续传来了IPO消息:“中国第二大高端民营口腔医疗诊所”马泷齿科公布上市备案通知书,将计划发行不超过2.53亿股普通股,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随后,广西知名口腔连锁蓝天口腔也启动了A股上市辅导。
相对安静的口腔只是民营医疗上市潮的简单一隅,事实上,据“法商拾记”统计,2023年全年,约有14家民营医疗服务集团冲击上市:
多家医疗服务集团集中追求上市,似乎展现出了一种,疫情影响结束,民营医疗市场进入复苏期,一切欣欣向荣的上市热潮。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些现象只是正常的资本市场行为,并不能代表“上市潮”来了,近些年冲击上市的企业,只是在遵循自己正常的发展节奏。
像是申请上交所主板上市、2023年7月进入问询阶段的阜康医疗,早在2017年10月就在西藏证监局进行了辅导备案登记。2023年2月28日,阜康医疗递交主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拟冲刺上交所主板IPO上市,拟募资总金额为5.56亿元,用于西藏阜康医院中心院区建设项目。——从备案到递表,阜康医疗沉淀了将近6年。
一般来说,医疗服务集团追求上市的原因包括:
一、积极寻求融资重组,兼并收购,规模扩张;
二、募集资金,通过连锁经营形成规模效应;
三、一些跨界资本进入医疗行业,为医院提供资金的同时,组建医院管理公司,输出管理经验。
事实也确实如此,观察23年冲击上市的医疗机构,其募集资金的主要目的集中在新建扩张、投资研发、优化设施,以及补充流动资金这几项。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曾表示,非公立医院上市可为社会办医插上资本的翅膀,不仅能解决医院运营现金流的问题,利于非公立医院进一步推动硬件、软件建设,同时上市机制还可倒逼非公立医院更规范地可持续发展,最终造福更多患者。
虽然很难直接断言民营医疗市场迎来了上市热潮,没有想象中的热,但热度也没有减少。不过另一方面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冲击上市的机构正呈现如下3种特点:
1、专科连锁是医院上市的主力军
在中国,专科医院领域更容易产生上市公司的主要原因是其相对投资轻,回收投资快,容易复制扩张,并且可以选择公立医院的冷门科室,形成错位竞争。
有分析表示,专科医院市场拓展难度较综合医院容易,对医疗技术人员的邀请相对较低、设备配置较少,总体投入较少。而且,专科医院可以精选优势细分领域,把亚专科、专病做精、做专,在总体投入的同时,提高市场竞争力。
2、重病医疗渐入佳境,容易获得较高估值
肿瘤等严肃医疗服务的优势在于技术门槛、投资门槛相对较高,可以形成专业壁垒,属于“稀缺的专科”。即便资本明白赛道发展向好,也会考虑人才和技术问题,所以不会一窝蜂涌入,让市场迅速饱和,进而加剧行业同质化竞争。
正因为重医疗项目属于连锁医疗的稀缺项目,其常常享受较高市场估值。比如23年上市的三博脑科,市值94亿元;美中嘉和的估值也有72亿元。
3、港股上市依旧是主流
不考虑新三板,A股市场高于香港市场,但是A股对于医疗集团医保收入占比、医生执业资格还是有着比较多的限制,相较而言,赴港上市还是更加适合净资产不多、轻资产运作的医疗服务机构参与。不仅如此,香港市场的医疗行业上市公司PE倍数普遍高于其他行业,通常这些上市成功的医院,也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综合考量选择香港市场。
就目前而言,A股上市的医疗服务公司,多数是通过并购方式进入医疗产业,或是将主业完全转为医疗产业的,比如通策医疗、宜华健康、恒康医疗,这三家上市公司是比较彻底地由原地产、医药等主业完全转为医疗主业的。
不过2023年2月1日,国家证监会发布了《中国证监会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主要制度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计划将“股票发行注册制”全市场推广。待全面注册制落地后,主板发行上市条件会更为包容,新股数量有望愈发充裕。
这或许代表着企业冲击A股上市的条件、门槛会进一步降低,相关流程也会随之优化,而民营医院成为A股上市公司的可能性也会进一步增大,医疗服务企业从产业的一级到二级上市,也将拥有一个更好的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