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机器人Yomi这两年在美应用很快
口腔机器人Yomi这两年在美应用很快
原创 MoreThan427 种植无国界
个人认为,论种植数字化普及程度,国内远超欧美。
种植手术数字化三大方向:静态计算机(导板)辅助手术(Static Computer-Assisted Implant Surgery,S-CAIS)、动态导航(Dynamic Computer-Assisted Surgery,D-CAIS)、机器人辅助手术(Robot-assisted implant surgery,RAIS)。其中,导板和导航还属国外起步早、发文多,在机器人上,只有美国能与中国一较高下。
我一直好奇,美国机器人方向的扛把子Yomi目前应用如何。搜了下,并求证于一位参与纽大机器人项目的牙医,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Yomi重要时间线:
2016年,Yomi机器人拿到FDA认证用于口腔种植治疗;2017年,卖出首台设备;2018年辅助100例;2019年1000例,入驻波士顿大学牙科学院;2020年获批FDA可用于全牙弓种植适应症;2022年,获批去骨操作(bone reduction);2023年,纽约大学完成首例由学生操作的Yomi种植手术。
根据创始人Dr Alan Mozes今年访谈,目前累计种植数量在60000(颗)以上——考虑到Yomi在2022年1月才突破10000例,增速蛮快。
Yomi的销售数据没有公开,有投资网站给出的估计是年销售额5000-6000万美金。
在单价上,美媒曾报道,2020年5月,Yomi以17.5万美金(约130万人民币)售价在迈阿密卖出,采购方强调看重Yomi刚获批的“全牙弓种植适应症”。后续报道中,售价增长为20万+美金。
姑且算30-40万美金/台——稍后解释原因,最近一年销量起码120+台。
对于如种植机器人一般的大额投资,采购时必然考虑使用频率。在Yomi发布的用户证言中,一牙医说,机器人对种植量不大的机构意义有限。他几乎每天都能排上种植手术。
这样看,哪怕大部分机器是一年内售出,(去掉截止2020年的10000)一台机器种四百颗,就能取得60000+的累积种植量了。也就每月种四十颗,验证下来,6万+累积种植量是可信的。
解释下机器售价问题,为什么要高估一些。国内外报价习惯不尽相同。国内用户不习惯付服务费、软件费,在设备上更常出现一锤子收费。国外除“售价”(交付设备费用),后续还有license、耗材、上门服务费等。国外报道中的Yomi售价,不能简单类比国内设备售价。
比如,我曾吃惊于国外导航设备报价才几万美金/欧元,细问才知道,后续耗材、软件、服务,还有一堆收费项目等着。
国内看起来设备报价翻倍,多少存在以下现实:用户宁愿用盗版也不肯付软件订阅和(按病例征收的)设计费。
两种收费方式各有利弊。
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明明花一大笔钱采购设备,下面还要按病例收license费、耗材费,实在令人不爽。对于民营机构来说,最好大头付了,零碎就抹了权当优惠。对于要走流程的公立机构,宁可留些余量报个更高的预算,也好过后续加这加那,不胜其烦。
对于国外用户来说,一来很习惯付各种服务性收费,二来习惯分期、看重现金流。他们不怕后续收费,反而一次性的大额支付,更让人望而生畏。——这也是中国设备出海时,应该考虑的差异。
对于国内一次性打包的定价模式来说,机构的资金充裕度门槛更高。国外化整为零的定价方式,有利于让更多用户先上车;且从产品全周期来看,还能增加收入、提高利润。
拿Yomi来说,去年已推出按年“订阅”的采购模式,这显然很有助于设备快速铺开。
在疫情期间,外媒曾报道Yomi手术量出现显著增长。疫情后这两年,Yomi装机量显然继续大幅增加。从2022年的10000+,到今天的60000+,Yomi的商业化潜力不容小觑。
对于应用型创新来说,量变引发质变,国内尽管有多张机器人执照,但受限于相对高昂的售价,推广之路还是有些慢。这么多家恐怕种植量加在一起,都不见得有60000+。国内机器人在商业化上还需要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