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骨后还是没有足够的牙槽骨高度,怎么解决?
植骨后还是没有足够的牙槽骨高度,怎么解决?
骨引导再生术的确是一种比较方便且有效地骨增量技术。但在种植临床实践中,却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通过各种植骨或骨扩增技术仍然无法满足恢复足够的牙槽骨高度,这怎么解决呢?有这么一个办法:
"
牙槽骨垂直牵引成骨术
"
牙槽骨垂直牵引成骨术的临床技术步骤与其他骨牵引技术的临床技术步骤相同,一般分为四步:
01
骨截开术
02
5~7天的静止期
03
牵引期。每天1mm,分为3~4次完成
04
稳定期。一般2个月左右,然后可酌情取出牵引器。植入种植体的时间可有不同
若X线片及取出牵引器手术中观察到牵引区新骨形成及钙化良好,则可在取出牵引器同时植入种植体;
反之,在取出牵引器后,可再等1~2个月再行种植体植入。但过晚植入种植体,牵引区 新骨未能得到生理性刺激,可能会发生骨吸收。
那么具体怎么操作呢?
1.切口
2.选择牵引器
3.牵引器定位
4.截骨
5.放置牵引器
6.缝合
01
切口
通常为前庭黏膜切口,向牙槽嵴顶及根方翻起黏骨膜瓣。切记向冠方的黏骨膜瓣不能越过缺损区颌骨牙槽嵴顶,否则移动牵引骨块血供会受到影响。
02
选择牵引器
首先要考虑牵引的高度,选择合适的牵引器。牵引器过高,会干扰对颌牙,使患者在愈合期内无法正常行使咬合功能;牵引器过短,无法牵引到设计的高度。应选择与缺损高度相应的牵引器且有余量,例如需牵引10mm时,则应选择12mm左右的牵引器。
其次选择牵引器的类型。一般来说,移动骨段的近远中长度愈大,牵引的高度愈高,则要求牵引器的固定臂愈稳定,抗拉强度愈大,否则随着牵引距离的增大,牵引方向会发生偏移。同时要注意到有些牵引器设计的牵引范围较小。
03
牵引器定位
根据牵引的高度、牵引的位置、牵引区的大小选择了适当的牵引器之后,在行骨截开之前先要进行牵引器的定位。确定移动臂的位置、固定臂的位置和牵引轴的方向。
由于颌骨的位置与解剖形态的变化,根据其解剖形态与牵引方向,调改牵引臂与固定臂钛板的角度与位置。
一般来说,移动骨段的高度至少应大于等于3mm,否则牵引器移动臂固定困难,且因软组织蒂附着太少,骨段血供差,成骨效果差。固定臂要考虑到避开重要的解剖结构,如鼻底、上颌窦、下齿槽神经管。
在牵引器定位后,可确定骨截开线,水平骨截开线必然是在牵引器的牵引臂与固定臂之间,而垂直骨截开线则应根据牵引范围的需要而定。若牵引器的牵引臂和固定臂过长,可根据实际需要截短。
当牵引器的位置、方向确定以后,且移动臂与固定臂形态、角度调整完成,可行牵引器定位性临时固定,然后拆除牵引器。
04
截骨
可选用细裂钻行截骨线定位,然后用来复锯或矢状锯先做颊侧骨皮质截开,再换用超声骨刀截开舌侧骨皮质,这样不但全层截开骨皮质,且不伤及舌/腭侧软组织蒂,以防术后移动骨段血供障碍。通常在截骨时应用一手指从舌/腭侧感知截骨的深度。
当完成截骨后,用一个极薄的骨凿插入截骨线内,撬动和活动骨块,使骨块与颌骨完全分离,仅与舌/腭侧软组织蒂相连。
05
放置牵引器
首先检查选择的牵引器是否有异常,牵引臂能否正常移动。
然后将垂直牵引器按已定点的螺孔进行放置固定,先固定其固定臂,再固定活动臂螺孔。再次检查牵引器的位置与轴向,是否干扰对颌牙。
然后,用专用牵引器扳手旋转牵引轴,试牵引3~5mm,以检查移动骨段是否完全从颌骨上分离,牵引方向上是否有阻力。如一切正常,则将移动骨段通过回旋牵引器螺纹轴,使其向颌骨方向复位,但不能完全退到起始位,应在移动骨段及颌骨间保持3mm左右的间隙,以利血凝块及血痂形成。
06
缝合
除牵引轴部分经黏膜穿出口腔外,其余区域应减张、严密缝合。
从1996年到今天,牙槽骨垂直牵引延长技术无论是在牵引器设计上还是外科技术上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为纠正重度牙槽突缺损开辟了一条新思路。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临床案例证明,牙槽骨垂直牵引技术完全可以修复重度牙槽突缺损畸形的情况。
*文章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仅供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