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骨Ⅲ类错𬌗畸形的上颌前牵引

来源:网络 时间:2024/9/16

上颌骨Ⅲ类错𬌗畸形的上颌前牵引

骨性Ⅲ类错颌畸形

骨性Ⅲ类错颌畸形可由于上颌发育不足或下颌发育过度或二因素混合造成,导致前牙反颌 、 磨牙Ⅲ类咬合关系、上下前牙有不同程度的代偿。其中,有32%~63%的骨性Ⅲ类错颌畸形形成的原因是上颌骨发育不足伴下颌骨发育正常,或上颌骨发育不足伴下颌骨发育过度。上颌前牵引矫治器可治疗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错颌畸形。

上颌前牵引的稳定性研究

很多学者认为:上颌前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颌畸形的时机应该在青春生长迸发期的前期(6~9岁)。

Saadia 等学者在对比前牵引对乳牙期、替牙期以及替牙晚期的骨性Ⅲ类错颌畸形疗效的临床试验中,把112名受试者按年龄分为3~6岁、6~9岁、9~12岁3组进行前牵引治疗,观察上颌的矢状向变化。

该研究显示:对骨性Ⅲ类错颌畸形在明确诊断后,应尽早进行治疗。较小年龄的患者在较短时间内能取得更快、更显著的效果,并且会减少畸形对患者的心理影响。

有学者按年龄分组来进行临床试验,以研究对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前牵引的效果。

Saadia 等在对比前牵引对乳牙期、替牙期以及替牙晚期 的骨性Ⅲ类错颌畸形疗效的临床试验中,把112名受试者按年龄分为3~6岁、6~9岁、9~12岁3组进行前牵引治疗,观察上颌的矢状向变化。

该研究显示:对骨性Ⅲ类错颌畸形在明确诊断后,应尽早进行治疗。较小年龄的患者在较短时间内能取得更快、更显著的效果,并且会减少畸形对患者的心理影响;有学者认为:不同年龄段前牵引上颌的矫形效果并无显著性差异。

上颌前牵引的支抗类型

01
牙支抗上颌前牵引

牙支抗式上颌前牵引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错畸形的矫治方法,是将牙齿作为支抗,通过口内装置的牵引钩与口外前牵引面罩之间进行弹性牵引,从而达到促进上颌骨发育的目的。

上颌前牵引的主要作用如下:

促进上颌向前生长及上颌牙列前移,上颌骨逆时针旋转;抑制下颌骨生长,下颌骨位置后移,下颌骨顺时针旋转。传统的前牵引矫治器以额、颏作为口外支抗(如Hickham颏兜、牵引面弓、德莱尔面罩等),口内支抗主要来源于牙齿和硬腭,间接地将矫形力传递至上颌骨骨膜及其周围骨缝,促进骨膜下成骨及骨缝成骨,从而达到刺激上颌骨发育的目的。

尽管可以通过增加支抗牙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加强支抗的目的,但传统的牙支抗式前牵引治疗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01
矫治效果主要来源于牙性代偿,骨性效应有限;

02
不利牙性效应更多,如支抗磨牙的伸长和前移,上下切牙倾斜代偿增加;

03
口内装置体积较大,患者舒适感较差。

02
骨支抗上颌前牵引

骨支抗口外面罩式上颌前牵引 Kircelli等学者在6例混合牙列晚期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的双侧上颌骨鼻腔外侧壁植入微钛板,在微钛板与前牵引面罩之间施加牵引力,矫治后,其A点前移 4.8 mm,上切牙唇倾度无明显变化,上颌磨牙无 明显变化。

随着微螺钉种植体在正畸临床的广泛应用, 学者们开始尝试将其引入骨支抗上颌前牵引的治疗之中。罗晨等建立了微螺钉种植体辅助上颌骨进行前方牵引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将微螺钉种植体植入在上颌颧牙槽嵴区和前牙区,分析比较了4.9N牵引力在不同牵引部位时对上颌骨旋转趋势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颧牙槽嵴区和前牙区进行上颌牵引时,上颌骨分别呈逆时针旋转趋势和顺时针旋转趋势。

相较于微钛板,微螺钉种植体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1)手术创伤小,舒适感更好;

2)手术操 作简便,不需要翻瓣;

3)正畸医生可独立操作,无需颌面外科医生的配合。

而微钛板的优势在于:
1)稳定性更好;

2)可承受更大的力值。

03
骨支抗口内Ⅲ类颌间牵引

De Clerck等将微钛板植入3例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混合牙列晚期或恒牙列早期)的上颌双侧颧牙槽嵴及下颌骨双侧侧切牙与尖牙或尖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 在上下颌微钛板间通过橡皮圈进行Ⅲ类颌间牵引(0.98~1.96 N),经过7个月的矫治后,前牙反颌得以纠正,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3例患者均未出现牙性代偿增加,下切牙均出现唇倾。

之后,DeClerck等又将微钛板植入21例生长发育高峰期前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的上颌双侧颧牙槽嵴和下颌侧切牙与尖牙之间,在上下颌微钛板间进行Ⅲ类颌间牵引,矫治后,上颌骨前移4mm,且下颌切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去代偿。

这一新方法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Hino等应用三维分析软件比较了骨支抗口内Ⅲ类颌间牵引与牙支抗上颌前牵引矫治前后患者面中部骨骼及牙齿的三维变化,矫治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上颌骨前移量分别为3.7和2.6 mm,相较于牙支抗式上颌前牵引,骨支抗口内Ⅲ类颌间牵引所产生的骨性效应更多。

网站地图 手机版 电脑版 广告联系QQ:49881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