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经营:民营医院20年 为何难成大气候?(二)

来源:网络 时间:2012/5/16

社会资本犹疑
    上海常驻人口为2301.91万。人口压力所导致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客观存在。但沪上民营医院,却纷纷专攻“男科”与“妇科”。难道上海2300万常驻人口的医疗需求,竟集中体现在这两个领域?

    在境外合资医疗层面,这些医疗机构的业务范围很多局限在“为移民人士提供体检证明”,亦不能满足普通市民需求。

    在综合性医院不易获批的背景下,福建系“四大家族”几乎清一色将投资集中在“男科”、“妇科”两个领域。其中一些医院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诱发社会对民营医院的评价趋向负面。群众不愿意前往民营医院就诊,民营医院的市场基础,就此被严重破坏。

    多重因素,使得真正具有规模效应的社会资本,不愿意涉足民营医疗这个领域。某财经媒体统计出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风险资金进入医疗体系的数据 后发现:仅有8个项目公开于阳光之下。尽管这些项目头顶“医疗投资”的光环,但资金的最终流向,却与普通民众的医疗需求相去甚远。

    知情人士透露:今年一季度,有台湾医疗巨头打算在上海设立综合性民营医院,但在考察市场环境后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政策放开20年后,规模资金进入综合性医疗体系的难度仍可见一斑。

    如何期待下一个20年?

    医疗系统多位人士坦言,未来社会资金办医的良性局面,“就是要出现让公立医院害怕的民营医院”:这类医院一旦出现,势必引发竞争、撬动现有的医疗体系——对帮助解决现实矛盾大有裨益。

    如何引导这类民营医院的出现?鲍勇教授认为,首先要消除投资歧视,率先解决资本层面的问题。鼓励大批量资金进入医疗体系,推动实力型综合民营医院投资。其 次,应该拟定将民营医院纳入医疗保险的体系,让民营医院同公立医院享有平等待遇,使得民营医院有机会成为“市场主体”。

    由资本推动的行业洗牌,也有助于改善民营医院现阶段出现的种种问题。譬如在“合规”民营医院取得市场信任之后,鲶鱼效应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进入该领域,并最终将“阿波罗男子医院”这类丑闻缠身的参与者挤出市场。

    在利用外资方面,卫生部新近修订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即便未放低门槛,但“吸引规模外资进入,从长期来看对医疗体系改革是有益的。”

    与此同时,为引导民营医院发展迈入正轨,今年4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提出“进一步开放医疗服务市场,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这将给地方上进一步放开综合性民营医院建设,带来更多猜想。

网站地图 手机版 电脑版 广告联系QQ:49881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