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批准口腔专科医师“气管切开术”资质
两会代表:批准口腔专科医师“气管切开术”资质
近期两会上关于口腔医疗声音的朋友们,不知是否有注意到大概一个月前曾有的这样一件事儿:
湖南省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学院副院长谢晓莉在今年省两会上建议:由属地卫生行政部门备案,批准口腔专科医生“气管切开术”的手术资质,进一步优化医疗流程。
大众就医者眼中本就“不分彼此”的耳鼻喉与口腔,羁绊搞不好是要越来越深了。
#口腔颌面外科:简单的小手术#
大多数牙医应该都有给卡鱼刺的患者指路耳鼻喉的经历(偶尔还会被性急的患者质疑拒诊)。对于普通人来说,划分同一张脸上耳鼻喉与口腔的“三八线”确实有难度。对此枪哥日常给非医职业的亲朋好友安利的办法就是:张嘴往里看,以舌根和软腭为界,前部归口腔科管,后面有事请找耳鼻喉。
当然这只是针对外行人的,而且还有个体限制,毕竟医院的学科分类并不都是一样,但总的来说出入不会很大。
随着医学亚专业越来越细化,耳鼻喉科的范畴从当初的五官科逐步发展为耳鼻喉头颈外科,不仅和口腔(颌面外科)有重合,和普外也有,神外也有(颅底),眼科也有(眼眶)......虽说术业有专攻,但得道更有早晚,病人不会永远按照专科界限去生病,医生的专业知识就不能死死的卡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用于急危重症的常见手术,就是医生们说的“气切”,和气管插管一样,是一种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不同于气管插管是一种无需动刀的有创操作,气管切开术则需要切开颈部气管建立新的通道,是手术行为。
气管切开术属于耳鼻喉科的临床执业范畴,不属于口腔类别医师执业范围,但在口腔医疗中却时常被需要。像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头颈部肿瘤、口腔癌、颌面部骨折等手术治疗,就需要进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伤口水肿或出血压迫呼吸道。
虽说口腔的三大传统手艺是拔、补、镶,但如今也有口内、口外、正畸、颌面等等分支。就拿经常需要气切的口腔颌面外科来说,不仅常见四级手术,而且随着口腔急诊的全国专委会成立,遇到各种面部骨折、破损、皮瓣移植也是要能上的。那句“口腔专科医师在技术层面具备气管切开术的技术储备”并非夸大其词,是有一定的道理。
(口腔颌面外科医生的出山时间普遍长于口腔其他亚专业,尤其在三甲医院,基本都是全能牛人)
#三甲口腔专科能映射整个行业吗?#
2015年,一名三岁的男童在北京顺义区某儿童医院口腔科看牙过程中猝死,最后尸检结果认定为气道异物堵塞所致窒息死亡,异物为补牙手术所用到的一个棉球。据介绍,事故发生时,该男童从哭声停止到被送往急诊科抢救间隔约10分钟,再经急诊科抢救一个小时后被宣告不治。
家属指控院方没有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耽误了抢救时机,最后要求其承担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抚慰金等共计136余万元。
当时在该新闻下就有医生评论表示,如果口腔科能及时采取气管切开等抢救手段,是不是结果就不至于此。
尽管事故细节争论颇多,但该案例当时也确实对所有口腔机构科室以及牙医产生了一定的警示作用:口腔作为呼吸道的起始部位,发生呼吸道阻塞而危及患者生命的风险始终存在,在口腔治疗中不仅要尽量避免此类风险的发生,更要有及时应对意外情况的专业意识。
目前,三级口腔专科医院如需要进行气管切开术,还是需要申请耳鼻喉科加入会诊才能完成。虽说是受限于医生的操作资质,但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一种专业上的安全保障。
气管切开术是手术,是手术就会有并发症风险。从医疗安全防范的角度来看,只有在具备一定的相应并发症处理能力的前提下,医生才是合格的操作者。
目前临床上气管切开术的主要并发症是继发性出血和感染,此外还包括但不限于皮下气肿、喉返神经损伤以及气道狭窄等等。所以,口腔医生能否熟练有效的应对这些并发症处理,或许才是这个问题的关键。
据调研显示,目前北大口腔、武大口腔等多家三甲口腔专科医院都已在经过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后,批准了口腔专科医生的气切手术资质,在提高临床工作效率方面也确实效果明显。也是基于此,才有了这一放开三级口腔专科医院开展气管切开术资质通道提案建议。
但是,以上这些医院都是业内数一数二的实力机构,优质资源集中,在口腔医生整体稀缺的大背景下并不具备普及性。或许备案再批准的流程能够在保障技术安全的同时释放一部分的操作空间,但要解决“短期内口腔执业医师难实现全面具备气管切开术操作能力”这个根本问题,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全行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