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原理】正畸牙齿移动类型解析
【力学原理】正畸牙齿移动类型解析
正畸治疗的基本形式就是牙齿移动。牙齿的移动有多种类型,当施加矫治力的方式不同时,将会出现不同类型的牙齿移动。
描述牙齿移动有很多种方法,习惯上将牙齿移动方式分为五种类型:即倾斜移动、整体移动(平行移动)、垂直移动、转矩移动(控根移动)、旋转移动。
01
倾斜移动(tipping movement)
是最常见的牙齿移动类型。是指牙受力后,牙齿以支点为中心,牙冠的移动和牙根的移动方向相反。如果牙冠往唇向移动,则牙根往舌向移动。一般认为牙支点的位置位于牙根中1/3和根尖1/3交界处。牙齿的倾斜移动是正畸治疗中最易形成的一种移动方式。
单根牙倾斜移动时
其牙周组织变化出现2个压力区和2个张力区。一侧近牙冠区与对侧根尖区牙周组织的受力性质是相同的,同为压力或同为张力,并产生相同的组织变化。
双根牙倾斜移动时
其牙周组织变化出现4个压力区和4个张力区。倾斜移动的最大压力与张力区是在牙根尖和牙颈部。
02
整体移动(bodily movement)
是指牙受力后,牙冠和牙根平行向一个方向等距离移动。也叫平行移动(translation)。
此时只产生1个压力区和1个张力区,外力所在的一侧为张力侧,外力所向的一侧为压力侧,分别发生骨增生与骨吸收改变。
整体移动在临床上很难实现,只有使用特定的矫治器才能完成牙齿的整体移动。牙齿整体移动所需的力值至少是牙齿倾斜移动所需力值的2倍。
03
垂直移动(vertical movement)
是指将牙齿向外拉出伸长或向下压入移动,即牙齿沿牙轴方向的升高或降低。包含两种类型:升高移动(伸长移动)和压低移动。
在作牙齿垂直移动时,矫治力应该轻柔,若矫治力过大,不论是升高还是压低移动均可造成根尖血管的损伤,从而引起牙髓、牙周损害。
牙齿升高移动
常用于开𬌗的矫治,整个牙周组织产生1种性质的作用力,即全部受到张力(牵引力)的作用,而无压力,牙槽骨发生增生现象。
牙齿压低移动
常用于深覆𬌗的矫治,整个牙周组织也产生1种性质的作用力,即全部受到压力的作用,而无张力,牙槽骨发生吸收现象。
04
转矩移动(torque movement)
是指通过正畸矫治器,使牙齿的某一部分作特定移动,而限制另一部分的移动。通常指“根转矩”,即牙冠基本不动,主要移动牙根的一种移动方式,故又称为控根移动(root movement)。
转矩分为两种类型:
正转矩
指根舌向转矩(冠唇向转矩);二是反转矩,指根唇向转矩(冠舌向转矩)。
反转矩
指根唇向转矩(冠舌向转矩)。
转矩移动的实现需要一对力偶。力偶是指作用于同一物体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互平行,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实现转矩移动,需要在牙冠上使用力偶,即在牙齿两侧施加力偶,限制牙冠的移动,再使用一定的力主要对牙根发生作用,通过两方面的控制而使牙根移动。牙齿转矩移动时容易发生牙根吸收和牙髓坏死,应特别注意观察。
牙齿的转矩移动一般需要用固定矫治器才能完成,如方形弓丝在方形托槽沟中的转矩力等。
05
旋转移动(rotation)
是指牙齿沿牙长轴发生旋转移动。这种牙齿的旋转移动可用于矫正扭转牙。旋转移动时牙周膜纤维基本都被牵拉扭绞,牙周纤维之间的毛细血管被严重挤压,血液循环受阻,牙槽骨的增生和吸收均比较缓慢,牙齿移动缓慢。
旋转移动较其他移动方式更困难且更易复发,所以扭转牙矫治后保持的时间较长,过矫正也是防止扭转牙矫治后复发的一种好方法。
牙齿作旋转移动时,扁形牙根根周组织形成2个压力区和2个张力区。旋转移动的实现也需要一对力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