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牙髓治疗怕痛,口服药也能加强局麻效果
患者牙髓治疗怕痛,口服药也能加强局麻效果
下颌磨牙进行牙髓治疗时,首选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IANB),但其成功率较低,许多研究显示在30%左右,也有研究低至7.7%(与麻醉成功的评判标准有关)。多数麻醉失败不能归因于操作技术,而与牙髓炎症、解剖变异、术前疼痛引发焦虑等原因有关。所以临床需要用些方法来增强阻滞麻醉效果,其中口服给药最为便利。
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或类固醇可以提高阻滞麻醉成功率,已有越来多证实。既往我们曾分享了酮咯酸、地塞米松和泼尼松龙的有效性,点击回顾☞这3种口服药可以增强阻滞麻醉效果!最近又有篇新文献告诉我们另一种选择:双氯芬酸钾,再来了解一下吧~
口服双氯芬酸钾可增强阻滞麻醉
巴西的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纳入了84例下颌磨牙不可逆性牙髓炎患者,年龄18~45岁,拟行IANB+根管治疗。
他们在阻滞麻醉术前1小时分别口服三种药物:4 mg地塞米松(DEX),50 mg双氯芬酸钾(DFK),50 mg安慰剂(乳糖),每组28例。然后均采用1.8 ml 4%盐酸阿替卡因+1∶200000肾上腺素进行阻滞麻醉。
前两种试验药物中,DEX属于类固醇,其增强阻滞麻醉的作用已有较多证实;DFK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它的相关研究则尚少。
结果显示,二者均能有效提高阻滞麻醉的成功率,并减少术后疼痛的发生。
口服地塞米松更有效果
该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是阻滞麻醉成功率。
麻醉注射15分钟后,检查患者唇部是否麻木,并对治疗牙进行冷热测试,以判定麻醉是否成功(该研究采用了严格的判定标准,只有完全没有疼痛才归为成功,轻度疼痛被归为失败)。如果麻醉失败则进行浸润麻醉补充。
共有66例患者需要补充麻醉:DEX组17例,DFK组22例,安慰剂对照组27例。口服DEX和DFK之后的阻滞麻醉成功率分别为39.3%和21.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6%,P<0.001)。
缓解疼痛于术后当日起效
该研究的次要观察指标是术后疼痛程度。
依据患者自身感受,采用改良数字评分法(mNRS)在根管治疗术前和术后6/12/24/48/72 h分别进行疼痛评估。三组术前评分具有可比性。
DFK在术后12~24 h内显著起效:术后24 h、48 h、72 h时,两个试验组的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且术后24 h均已显著低于6 h,而对照组是从术后48 h才有显著降低的。
DEX在术后6 h内显著起效:两个试验组之间比较,DEX组术后6 h就已显著起效,低于双氯芬酸钾组(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此时DFK组还呈现中度疼痛。可见DEX比DFK在缓解疼痛方面更具优越性。
三组在术后12 h时的疼痛程度没有明显差异,可能是因为对照组服用了布洛芬止痛。
此外,对照组中还有4例患者在术后6 h发生了严重疼痛,两个试验组中则都没有。
是否还需布洛芬止痛
该研究的另一个观察指标是术后吃止痛药的情况。
医生会叮嘱患者,如果术后自觉持续疼痛难忍,可以口服400 mg布洛芬止痛。记录显示,共有22例患者需要止痛:DEX组1例(4.5%),DFK组3例(13.6%),而对照组多达18例(81.8%),组间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
图示三组无需术后止痛药的累积生存率比较:横轴为术后时间(h),纵轴为累计生存率;蓝色为DEX组,红色为DFK组,绿色为安慰剂对照组
IANB是口腔治疗中第二常用的麻醉技术(最常见的是浸润麻醉),但它也是失败最多的麻醉技术。通过口服药物来增强阻滞麻醉效果值得尝试。
非甾体抗炎药和类固醇都可以调节炎症过程,抑制促炎反应,从而增强麻醉效果和减少疼痛。双氯芬酸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非甾体抗炎药之一,常见的有双氯芬酸钾(DFK)和双氯芬酸钠,其中前者起效更快,这也是本研究选择DFK与DEX进行对比分析的原因,并且验证了DFK有效性。
本期分享文献为2024年1月27日在线发表于《国际牙髓病学杂志》(Int Endod J)。原文题目如下:
Effect of preemptive use of a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and a corticosteroid on the efficacy of inferior alveolar nerve blockade and postoperative pain control in endodontic treatment of molars with symptomatic pulpiti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